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 第128章 高祖皇帝如何说?(求打赏!!!求月票!!!求订阅!!!)

第128章 高祖皇帝如何说?(求打赏!!!求月票!!!求订阅!!!)(1 / 1)

“其一,竭泽而渔之患。”

李承乾目光扫过李骥和长孙无忌。

“此次债券售罄,看似轻松,实则乃首次试行,加之朝廷信誉为担保,民间好奇与信任叠加,方有此效。”

“若立刻大规模增发,民间资财并非无穷无尽,此次购买者,多为长安及周边富户豪商。”

“短时间内连续抽取巨资,恐伤及民间元气,影响市面流通。此非不劳民力,而是暗耗民力,若因此导致商事凋敝,反为不美。此非敛财,实为竭泽而渔。”

他点出了民间资财有限这个现实问题,这让提出予取予求的长孙无忌微微蹙眉。

“其二,物以稀为贵之理。”

李承乾继续道:“崔侍使君市井有向隅而叹者,正因稀少”,众人方觉其珍贵,争相求购。”

“若债券如寻常之物,随处可得,其价值何在?”

“人心如此,物稀则贵,物多则贱。一旦增发过量,债券充斥市面,其价必跌。届时,首批购券者见手中债券贬值,会作何想?他们是否会认为朝廷行事轻率,不顾他们的利益?”

“此举,岂非寒了那些最初支持朝廷之人的心?失信于民,其害深远。”

他巧妙地利用了崔敦礼平息民怨的理由,反向推导出可能引发民怨的后果,直指“信用”内核。

房玄龄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思索之色,微微颔首。

他精通政务,深知人心和物议的重要性。

“其三,实效未显之虑。”李承乾最后看向李世民,语气恳切。

“父皇,这十五万贯,名义上是为西州重建。如今钱刚入库,西州之事方才起步,一砖一瓦尚未见成效。”

“若此时便急于增发,民间会如何看待?他们会怀疑,朝廷发行债券,究竟是为了西州,还是仅仅为了敛财?”

“民间对债券的信任将大打折扣。届时,莫说增发,恐怕连后续再想发行其他债券,亦无人问津矣。”

他紧紧扣住“西州”这个名义上的用途,指出急于增发在舆论和实际效果上的风险。

李承乾说完,再次躬身。

“父皇,诸位相公,儿臣非不愿为朝廷分忧,实是以为,债券之事,关乎朝廷信誉,关乎民间信心,宜稳不宜急。这首次成功,如同幼苗初长,需细心呵护,待其扎根稳固,枝繁叶茂,届时再考虑扩大规模,方是长久之道。”

“若贪图一时之利,拔苗助长,恐非社稷之福。”

“儿臣愚见,当前首要之务,乃是用好这十五万贯,尽快在西州做出成效,让天下人看到,购买朝廷债券,确能得利,朝廷之信,重如泰山。

“如此,信用根基牢固,将来何愁不能发行更多债券,筹措更多资金?”

殿内陷入了一片沉寂。

李承干没有引用李逸尘的原话,但他将“信用”、“稀缺性”、“长期利益”这些内核概念。

用“竭泽而渔”、“物以稀为贵”、“实效”、“朝廷信誉”等话语包装起来,层层递进,逻辑清淅地反驳了增发之议。

李世民脸上的意动之色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深沉的思索。

他并非听不进道理的昏君,太子所言,句句在理,且都站在维护朝廷长远利益的角度。

那种急于获取资金的冲动,被太子一番冷静的分析渐渐压了下去。

李承乾话音落下,两仪殿内陷入了一片异样的沉寂。

唯有烛火偶尔爆开的轻微啪声,以及几位重臣略显深重的呼吸声,在空旷的殿宇间细微可闻。

李世民端坐于御榻之上,手指依旧无意识地摩挲着扶手上的蟠龙雕纹,深邃的目光落在李承乾身上,带着审视,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

他并未立刻表态,仿佛在咀嚼太子方才那番条分缕析的陈述。

兵部尚书李眉头紧锁,他性子更直,率先打破了沉默,声音洪亮却带了几分尤疑。

“太子殿下所虑,亦不无道理。只是——这民间资财,当真如此不经耗费?”

“我大唐如今海内承平,商贾往来频繁,东西两市繁荣,一日十五万贯便伤及元气,是否——过于危言耸听?”

他掌管军事,对经济庶务虽非全然不通,却也难及其深,此刻更忧心边镇军备的窘迫。

长孙无忌轻轻捋了捋胡须,自光低垂,并没有接话。

高士廉微微颔首,他资历最老,说话更显沉稳持重。

“太子殿下能思虑至此,老臣心慰。谨慎些,总无大错。只是——陛下,如今各处都等着钱粮救急。”

“太子殿下所言长远之虑,自是应当,然眼前困局,亦不可不虑啊。”

他将现实困境摆出,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

房玄龄沉吟片刻,方才缓缓开口,他身为尚书左仆射,总领政务,看问题更为全面。

“殿下所提三点,确为老成谋国之言。信用之基,在于稳固,在于兑现承诺。急于求成,恐生弊端。”

“然则,高公所言亦是实情。臣以为,或可折中,不必立刻大规模增发,但可着手研究,拟定后续增发之章程、额度与时机,待西州初见成效,便可顺势推出,既可解朝廷急需,亦不至于动摇根本。”

崔敦礼则保持沉默。

李世民将众臣反应一一看在眼中,心中念头飞转。

太子这番分析,条理清淅,直指要害,尤其是“竭泽而渔”和“失信于民”两点,确实切中了他内心深处对“轻易得来巨资”的一丝隐忧。

他目光再次落到李承乾身上,只见对方面容平静,眼神沉稳,虽带着病后的苍白,却并无丝毫怯懦或闪铄,那份沉静的气度,竟让他这个做父亲的感到一丝陌生。

“恩。”李世民终于开口,声音平稳,听不出喜怒。

“太子所虑,不无道理。债券之事,关乎朝廷信誉,确需慎重。增发之议,暂且搁置”

他一句话定了调子,李脸上闪过一丝失望,长孙无忌眼帘低垂,看不出情绪,高士廉和房玄龄则微微躬身,表示遵从。

然而,李世民话锋随即一转,目光扫过殿内众臣,语气变得深沉。

“然则,此债券之法,既能不增税赋而聚巨资,实乃缓解国库压力之一途。朝廷不可因噎废食,亦不能始终依赖东宫操持。今日既然议及此事,便需有个长远计较。”

他略一停顿,继续道:“太子,崔卿,你二人暂且至偏殿等侯,朕与几位相公,尚有他事商议。”

“儿臣遵旨。”

李承乾躬身应道,语气平静无波,仿佛早已料到有此一节。

他并未多看那些重臣一眼,转身便与同样躬身领命的崔敦礼一同,在内侍的引领下,退出了两仪殿正殿。

殿门缓缓合拢,将内外隔绝。

偏殿之内,陈设简单,只有几张坐榻和案几。

李承乾随意选了一张坐下,闭目养神,似乎对外间正殿内的商议毫不关心。

崔敦礼则显得有些局促,他偷偷打量了一眼闭目端坐的太子,心中念头繁杂。

这位太子殿下,近来变化实在太大,大到让他这等在朝堂沉浮多年的老臣,也感到有些捉摸不透。

方才那番应对,有理有据,沉稳持重,竟隐隐有分庭抗礼之势。

两仪殿正殿内,气氛在太子离开后,反而更加凝重了几分。

李世民身体微微前倾,目光锐利地扫过长孙无忌、房玄龄、高士廉、李四人。

“诸卿,现在可以畅所欲言了。太子之言,尔等以为如何?”

高士廉接过话头,他是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的舅父,关系更为亲近,说话也少了几分顾忌。

“陛下,债券之事,实则牵动国本。其发行、担保、兑付,乃至与盐政之关联,环环相扣,形成一套独立于朝廷常规度支体系之外的钱粮脉络。”

“此脉络如今虽名义上归于朝廷,实则由东宫主导。长此以往,恐非国家之福。”

他将问题的内核,引向了权力归属。

李虽对经济不精,但对权力格局却极为敏感,闻言立刻道:“陛下,国之财权,重中之重,岂能长久操于东宫之手?”

“然此例一开,后世效仿,必生祸端。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尽快将此债券之法的运作、规制之权,收归朝廷相关部司掌管。东宫可参与,但不可主导。”

房玄龄沉吟良久,方才缓缓道:“至于债券之权属——陛下,此法乃太子提出,东宫试行成功,民间信誉亦多系于东宫玉盐”及太子声望。若骤然收回,恐引民间猜疑,反而不美。”

“臣以为,当下之策,非急于收权,而是由朝廷尽快摸清此中关窍,掌握其法。”

他看向李世民,语气郑重:“陛下,可命三省、户部、少府监抽调精干吏员,组成专班,由臣亲自牵头,仔细研究这债券发行、管理、兑付之一应流程,剖析其与盐政、市易之关联,厘定出可供朝廷推行之成法章程。”

“待章程拟定,陛下御览批准,便可逐步将债券之事,纳入朝廷正轨。”

“如此,既可不损当前信用,又可逐步将财权收归中枢。”

李世民听着几位心腹重臣的你言我语,面色沉静如水。

他们的话,正是他心中所思。

太子展现出的能力与掌控力,让他欣慰,更让他警剔。

这债券如同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解燃眉之急,用不好则可能伤及国本,甚至滋生第二个权力中心。

无论如何,朝廷必须尽快掌握其玩法,不能任由其游离于掌控之外。

“玄龄之言,甚合朕意。”

李世民最终拍板,“便由你牵头,即日着手研究债券成法。务必尽快厘清头绪,拟定章程,朕要尽早看到朝廷能够独立发行、管理的债券!”

“臣等遵旨!”四人齐声应道。

此事议定,李世民又与他们简单商议了几件其他军政要务,便让几人退下。

殿内重新恢复了寂静。

李世民独自坐了片刻,目光幽深,不知在想些什么。

过了一会儿,他对外吩咐道:“传太子。”

李承乾很快便从偏殿回到正殿之中。

此刻,殿内只剩下他们父子二人,连内侍都已被屏退。

空旷的大殿显得格外寂静,空气仿佛都凝滞了几分。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李承干的头顶、肩膀,最后定格在他低垂的脸上。

“高明,”李世民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

“朕听闻,你此次病倒,太医署诊断,乃是因心病所致,忧思过甚,损耗心神,乃至外邪入侵。”

他顿了顿,语气平缓,却字字清淅,如同重锤敲击。

李承乾心中凛然。

他知道,这个问题早晚要面对。

真实的经历,那些关于“帝王相微弱”、“为何当皇帝”的惊世骇俗之言,以及李逸尘的存在,是绝不可能透露分毫的。

他必须给出一个合情合理,又能解释他近日变化,且不会引火烧身的答案。

他声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沉重与一丝仿佛回忆梦境般的迷茫。

“回父皇——儿臣——儿臣不敢隐瞒。儿臣梦见了皇祖父。”

“哦?”李世民眼中精光一闪,身体微微前倾。

“高祖皇帝?”

“是。”李承干的声音带着一丝敬畏与困惑。

“皇祖父于梦中问儿臣——何为民?”

李世民眉头微蹙,这个梦境的开端,倒是出乎他的意料。

“你是如何回答的?”

李承乾道:“儿臣——儿臣依圣贤书所教,答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为君者,当爱民如子,轻徭薄赋,使民以时,则天下可安。

这个回答中规中矩,是标准的储君答案。

李世民不置可否,追问道:“然后呢?高祖皇帝如何说?”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仿佛仍沉浸在那梦境的压迫感中。

“皇祖父——他并未赞许,亦未斥责。他只是——用一种极为沉痛的眼神看着儿臣。”

“随后,儿臣眼前便浮现出许多景象——是那些——那些因赋役沉重,或因天灾人祸,不得不鬻卖田宅,甚至——甚至典儿卖女之民的惨状。他们面黄肌瘦,衣不蔽体,眼中尽是绝望——”

他的声音微微颤斗,带着一丝真实的痛苦与困惑。

“皇祖父问儿臣,这些,便是你口中之民”吗?你可知他们为何会落到如此境地?

你所读的圣贤书,可解他们之苦?可让他们免于冻馁,免于骨肉分离?”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仿佛仍沉浸在那梦境的压迫感中。

“皇祖父——他并未赞许,亦未斥责。他只是——用一种极为沉痛的眼神看着儿臣。”

“随后,儿臣眼前便浮现出许多景象——是那些——那些因赋役沉重,或因天灾人祸,不得不鬻卖田宅,甚至——甚至典儿卖女之民的惨状。他们面黄肌瘦,衣不蔽体,眼中尽是绝望——”

他的声音微微颤斗,带着一丝真实的痛苦与困惑。

“皇祖父问儿臣,这些,便是你口中之民”吗?你可知他们为何会落到如此境地?

你所读的圣贤书,可解他们之苦?可让他们免于冻馁,免于骨肉分离?”

李承乾抬起头,看向李世民,眼中充满了此前未曾有过的迷茫与思索。

“父皇,儿臣——儿臣当时哑口无言。”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请叫我大道祖 龙族:回档少年时 年代文炮灰二嫂觉醒后 我有亿点马甲怎么了? 愉悦精灵就变强?那不当训练家了 天可汗回忆录 羞!港城大美人被京圈太子抱回家 进化乐园,您就是天灾?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霍格沃滋:开局满级不可饶恕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