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看着神农那张写满疲惫的脸,心中涌起一阵怜惜。
自尝百草至今,这个弟子,为族人燃尽了心血,却总有新的苦难在等着他。
“师父,我让他们吃饱了。”
神农的声音沙哑,他指着远处因械斗而留下的狼借血迹,眼神黯然。
“可他们吃饱了,却开始为了多一捧米,少一张皮而挥刀相向。”
他一语道破了症结。
“人心不足,非食之过,乃是衡量之失。”
没有一个所有人都认可的价值标准,交易,便永远是强者对弱者的掠夺,是无休止纷争的源头。
“我必须创造一样东西。”
神农眼中,那股曾支撑他尝遍百草的坚毅再次亮起。
“一样能衡量万物,让所有族人都信服的东西。”
第二日,神农便开始了艰难的尝试。
他先是宣布,以东海之滨特有的五彩贝壳为凭证。结果,海边的部落一夜暴富,一个壮汉拿着脸盆大的贝壳,非要换走别人一整头牛,争执不下,差点又是一场血斗。
此路不通。
他又尝试用山中开采的美玉。玉石温润,人人喜爱。可问题又来了,一块玉如何换一筐鱼?总不能砸碎了用。更何况,玉的好坏,除了行家,谁又能分得清?
此路亦不通。
数十年过去,神农用尽了办法,却始终一筹莫展。人族内部因交易不公而产生的摩擦,愈演愈烈。
这一夜,他枯坐在田埂上,望着天上的圆月,又低头看了看脚下那片被他亲手规整得四四方方的稻田,陷入了深深的迷茫。
观音悄然来到他身边坐下,没有说话。
她知道,这是地皇自己的劫,自己的道,旁人只能护法,不能代劳。
神农没有察觉到师父的到来,他的整个心神,都沉浸在了天与地的倒影之中。
天,是圆的。周而复始,无始无终,大道循环,公正无私地笼罩着万物。
地,是方的。承载万物,规矩井然,万物生长皆有其法则。
天圆……地方……
一个念头,如混沌中劈开的第一道雷光,在他的识海中轰然炸响!
“我明白了!”
神农猛地站起身,他眼中神采暴涨,仿佛有无数星辰在其中诞生与幻灭!
“我明白了!”
他激动地抓住观音的手臂,声音因狂喜而颤斗。
“此物,当效法天地!”
“外圆,以象天道循环,周流不息!”
“内方,以象地道规矩,不可动摇!”
“唯有蕴含天地至理之物,方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唯有如此,方能跨越部落,跨越人心,成为永恒的价值!”
他决定,用部落里最坚固的青铜,来铸造这件“外圆内方”的圣物!
……
西方,须弥山。
正在为弟子讲道的摩利支天,嘴角勾起一抹赞许的笑意。
“观音此番,护道有功。”她看向下方众弟子,声音温和,“人族地皇效法天地,欲铸价值之器,此乃人道大兴之兆,亦是我佛门教化之功。”
她玉手一翻,一枚通体金黄,肋生双翼,外圆内方的奇异金钱,出现在掌心。
正是极品先天灵宝,落宝金钱!
自巫妖大劫过去之后,她就特意去武夷山找到了这玩意,现在拿出来正合适。
“此宝与地皇之道相合,可为范本,亦可镇压人族财运。”
一道佛光闪过,落宝金钱已破开虚空,出现在了观音手中。
当神农从师父手中,看到这枚金钱时,整个人都呆住了。
他颤斗着伸出手,指尖拂过那完美的圆形轮廓,感受着那规整的方形内孔。
一模一样!
与他苦思冥想,悟出的天地之道,一模一样!
这哪里是师祖赐下的法宝?
这分明是天道对他想法的认可!是整个天地,在告诉他,你走的路,是对的!
“多谢师父!多谢师祖!”
神农激动得无以复加,他以落宝金钱为范本,融入了人族最古老的“人”字图腾,用青铜,铸造出了第一枚属于人族的价值之器。
当那枚泛着青色光泽,外圆内方,刻着“人”字的铜器,从滚烫的模具中取出时,整个部落都为之沸腾!
神农将其高高举起,对着所有翘首以盼的族人,郑重命名。
“此物,名为‘钱’!”
然而,新的问题,接踵而至。
“共主,铜不够了。”负责冶炼的族长满面愁容,“我们所有的库存都拿出来了,也只铸了不到十万枚钱。这点钱,分给一个大部落都不够用啊。”
神农眉头紧锁。
他知道不是不能开采,而是人族对铜的消耗实在太大了。
随着人族兴起,人口暴涨,地盘不断扩张,与洪荒万族的冲突也愈发频繁。
那些凶狠的狼族、狡诈的毒蛛族、力大无穷的熊族,早已与人族结下了血海深仇。
战争,每日都在发生。
好不容易开采出的材料,大部分都得优先铸成兵器,送到前线,用以保护族人的性命。实在匀不出足够的铜来铸钱。
看着神农再次陷入困境,观音在一旁静静看着,没有开口。
她相信,能悟出“天圆地方”的徒弟,也一定能找到解决之法。
神农枯坐数日,将一张巨大的兽皮地图铺在面前,上面标注着人族周边所有已知种族的势力范围。
他的目光在地图上缓缓移动。
“敌人,朋友……”他喃喃自语。
“既然无法从敌人手中夺取,那为何……不能从朋友那里,交换?”
一个大胆到极致的念头,在他心中成形。
人族,为何不能走出去,与那些并非死敌的种族,创建邦交?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划过,最终,停在了一个位于人族疆域东南,与烈山相隔不远的地方。
“狐族……”
神农沉吟起来。
他听闻过,早年间,狐族便已一分为四,青丘、涂山、有苏、纯狐,行事风格各不相同。
“狐族心思玲胧,最善权衡利弊,或许……可以一试。”
神农下定了决心。
“这纯狐氏离我们最近,便先从他们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