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年关,顾澜之都没闲下来,都在找人,得到一点消息,哪怕是狂风暴雨也要去。
但通常得到都是失望的结果。
他满心都是找人,囫囵吃些东西,只是填饱肚子,睡得也不好。
人总是处在一种非常憔瘁焦躁的状态。
面色沉静,但却让人心里发怵。
谁也不知道,他在下一瞬,会做出什么举动来。
压抑着极为可怕的东西。
崔夫人将林鹿叫到跟前,心力憔瘁对她道:“你劝一劝澜之,不能再找下去了。”
“非要找那贱婢干什么?”
“外面的风言风语已经不能听了。”
在年关,发生这种事,成为别人一家团聚,坐在一起谈论的话资。
林鹿却是冷哼了一声,“劝,我拿什么劝呢,现在,我不过就是世子娶来的泥胎木雕罢了。”
“我又有什么脸去劝。”
“婆母,这种事情不要找我,我已然是不知如何自处。”
笑话,你生了顾澜之,养了他,不去劝,让我这个成亲不到一年的妻子劝。
拿头劝?
本来顾澜之就迁怒她,觉得吓到了他的亲亲宝贝。
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崔夫人见林鹿语气颇为不客气,态度也不躬敬,顿时有些愕然。
“你,你……”崔夫人竟是语结,“这,你生了怨气。”
林鹿屈膝行了一下礼,“儿媳不敢。”
说完转身就走了,崔夫人看着她的背影,握紧手指,气得身体有些发抖,咬牙切齿,“孽障,孽障东西!”
骂完,她忍不住揉着眉心,心火躁动,连眼睛都刺痛发肿。
林鹿拒了很多邀请,但因为在年关,有些交际是免不了的。
聚会上,就有夫人问林鹿:“世子还在找那怀孕的逃妾?”
一旁还围着很多吃瓜的人。
林鹿露出凄婉苦涩神色来,只是点点头,便让周围夫人窃窃私语了起来。
看着林鹿的眼神带着同情,也有夫人觉得,可能是林鹿将人弄走的。
但不管如何,这场大戏足够精彩,本以为是葬身火海,结果还有反转,活着,但人不见了。
以往看起来琴瑟和鸣的夫妻,结果世子看重的是一个妾室。
现在为了一个妾室发疯。
聚会结束之后,林鹿独自一个人回家,有夫人感叹道:“以往顾世子都会来接她呢。”
世事变幻。
林鹿面色平常坐在马车里,回了侯府。
哪怕是过年 ,侯府也没半点喜气,更没有聚在一起吃顿饭。
一个妾室逃了,让侯府人仰马翻。
林鹿回到满芳居,春桃就高兴迎上来道:“夫人,那炉子烧起了。”
林鹿走进屋里,就闻到一股蜂窝煤特有的气味。
蜂窝煤炉上正放着一个陶罐,正咕噜咕噜冒着热气呢。
有丫鬟蹲在炉边,看到林鹿立即说道:“夫人,蹲在旁边很暖和。”
林鹿露出笑容,“很好,终于成功。”
“多弄些,咱们出去施粥的时候,顺便卖一些给人。”
得让人知道,这个东西跟她有关系。
即便是过年,林鹿也出门施粥,往驴车上一样一样搬东西。
崔夫人得知这个消息,将眉头掐得更紧了,家里都这样了,她还去施粥。
当真脑子是被莫须有的名声给糊住。
人家夸她一句,真金白银撒出去,甚至连家里都不顾。
简直就是棒槌。
崔夫人心中对林鹿不满极了,顶撞她就罢了,可没将心思放在家里。
更不将丈夫放在心上。
这次粥是放在蜂窝煤炉上熬,旁边一个放着砂锅,里面放了生姜生姜,和较少的驱寒药材。
喝茶为什么是高雅的事,因为在能源缺乏的时代,喝开水是奢侈行为。
粥棚搭起来了,便有人来排队等着。
“夫人安好,新岁安好。”有人跟林鹿问安。
林鹿点点头,“新岁安好。”
蜂窝煤炉的造型,惹人注意,尤其是操持家务的妇人,一眼就注意到了。
好些人迟疑着,想询问,但没敢开口。
粥好了,便开始施粥,粥惯例是不太好吃的。
除了真的饿肚子的,能填饱肚子的,都不太吃口感这么不好的。
而且,若不是家里真的揭不开锅,不会接受他人恩惠。
“旁边熬着驱寒的汤水,待会你们都带一碗。”林鹿说道。
“多谢夫人,夫人真是菩萨心肠。”
“是啊,夫人是菩萨心肠,年关还来施粥。”
人群纷纷感谢林鹿,林鹿也大方接受了。
有时候接受别人的感谢,也是一种大度。
气氛有些热络起来,便有人小心翼翼问炉子。
终于有人问了 ,春桃一直憋着呢,她忙骄傲说道:“这是我家夫人想的。”
还有她呢,不停地搅合煤粉和黄土,做了一个又一个带孔洞的煤球。
她解开了驴车上的油纸布,上面摆着炉子,码得整整齐齐的蜂窝煤。
人群顿时围了过来,看着炉子和造型奇特的蜂窝煤,眼里都是热切,不敢上手摸。
春桃期待看着他们,“你们要买吗?”
夫人说了,卖掉一个,就分钱给她。。
“这很贵吧。”有人迟疑问道。
林鹿说道:“炉子一百文,送二十个煤球。”
一百文,说贵也不贵,但尤豫着。
春桃化身销售,忙跟人说:“你们看,这下面有个盖子,有孔,你们想要火大些,就把孔露多些。”
“若是不用了,就转动把孔都遮住。”
“平时放些水在锅里,靠着些许热气,也能把水烧开了,烧热了。”
“打开了,火照样能升起来,能烹饪,能取暖,一块煤球能燃很久呢。”
春桃一边说,一边给人做示范,看得出来,很想让人买。
多好的东西啊。
这会周围围着不少人,还有不少来等施粥的人,打量着炉子。
“给我一个炉子。”有人开口道。
“好嘞。”春桃差点蹦起来,搬下一个炉子,又拿了二十个煤球。
“给你。”
“若煤球用完了呢?”买的人问道。
林鹿说道:“后续我们还会做。”
“煤球不会太贵。”
有一个人买,便有人跟着买,到最后,炉子和煤球一抢而空。
本来就没准备多少。
没买到的人满心后悔,不该尤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