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敲打(1 / 1)

傍晚,南京军事学院教员生活区,邵明珠家。

邵明珠推开家门,脸上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一天的课下来,尤其是应对那帮“骄兵悍将”,耗费的心神比打一场硬仗还累。

屋里飘着饭菜的香气。妻子刘念系着围裙,正从厨房里端出一盘热气腾腾的炒青菜。女儿小平安已经吃饱,正躺在摇篮里咿呀学语。回来,刘念脸上露出温柔的笑容:

“回来啦?累坏了吧?快洗洗手,准备吃饭。今天团里特批,允许我带着平安去上班,这样方便照顾孩子,以后也能早点回来给你做饭。”

她一边说,一边给邵明珠递上一杯刚沏好的热茶,关切地问:

“怎么样,今天给高级指挥系上的第一堂课,还顺利吗?那帮老首长、老哥哥们,没为难你吧?”

邵明珠接过茶杯,温度透过瓷杯传到掌心,让他紧绷的神经稍微松弛了一些。口茶,苦笑了一下,摇了摇头:

“顺利?一帮从枪林弹雨里杀出来的骄兵悍将,哪个是省油的灯?哪那么容易就服气?”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点无奈,也带着一丝掌控局面的自信:

“不过,今天也算是给了他们一个不大不小的‘下马威’,用他们没听过的新鲜玩意儿震了他们一下。虽然场面有点乱,但总算是把话题引到正轨上了。看样子,这帮老哥们儿至少开始琢磨点新东西了,算是初步服气了吧。”

刘念听了,松了口气,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那就好!我就知道你有办法对付他们。” 她转身又走进厨房,一边端汤一边像是想起什么,很自然地说道:

“对了,明珠。我炖了只鸡,炒了几个菜。你赶紧去隔壁打电话,把团长、丁军长、孔军长他们都叫过来一起吃吧!马上就开饭了,他们几个光棍汉,在食堂肯定吃不好。”

没想到,刘念这话刚一出口,邵明珠的脸色瞬间就沉了下来!

刚才那点疲惫和松弛瞬间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压抑不住的怒气。他“啪”地一声把茶杯顿在桌上,茶水都溅出来几滴,声音也提高了八度:

“不叫!食堂又不是没饭!饿不死他们!咱们一家三口安生吃顿晚饭不行吗?非要叫他们来干嘛?”

刘念被丈夫这突如其来的火气吓了一跳,手里的汤碗差点没拿稳。她惊讶地转过身,看着邵明珠铁青的脸色,连忙走过去,担心地问:

“明珠……你怎么了?发这么大火?是不是……是不是今天在课上,跟团长他们闹别扭了?”

邵明珠胸口起伏着,看着妻子关切又疑惑的眼神,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了一下情绪,但声音依旧带着愠怒:

“闹别扭?何止是闹别扭!这个老李,他简直是要把我春节在铃铛胡同跟他说的话,当成屁给放了!”

他拉着刘念的手,让她坐在自己的腿上,开始一五一十地把今天课堂上,李云龙如何首先发难、丁伟如何煽风点火、各野战军如何争功吵架、常乃超如何窘迫、课堂如何乱成一锅粥的经过,详详细细地讲了一遍。同时,他也再次提到了春节在铃铛胡同的书房里,自己如何苦口婆心、近乎“哀求”地告诫李云龙要收敛脾气、谨言慎行的那次严肃谈话。

“念念,你说,我这是不是危言耸听?是不是我太敏感了?” 邵明珠说完,看着妻子的眼睛,反问道。

刘念听完,眉头微微蹙起,思索了一下,语气带着点宽慰和不确定:

“老公,我知道你是为团长好。不过……会不会是你想得太严重了?团长他就是那个脾气,直来直去,心里不藏事。丁大哥他们也就是凑个热闹,老战友之间开开玩笑,拌拌嘴,以前在部队不也常这样吗?也许……没你说得那么严重吧?”

邵明珠一听妻子这话,刚刚压下去的火气又有点上涌,他语气加重,带着一种“恨铁不成钢”

“念念!你怎么也糊涂了?!团长糊涂,你难道看不明白吗?”

“是!以前在野战军,他是师长、是军长,上面有旅长、老师长护着,他怎么闹,那是内部矛盾,是‘李云龙式的可爱’!”

“可这里是什么地方?这是南京军事学院!是培养全军高级干部的最高学府!盯着这里的人有多少?成分有多复杂?”

“他李云龙现在是什么身份?是学员!是来学习、改造思想的!不是让他来当山大王的!”

“你在咱们x军文工团,好歹也是机关单位,待了这么些年,这里边的人情世故、眉眼高低,你难道一点都感觉不到吗?今天他敢在课堂上公然挑衅教员,搅乱课堂,明天他就敢顶撞院长!后天呢?大后天呢?”

“是!现在是有我这个军长,有老首长们护着,看起来没事。可万一呢?万一哪天风向变了呢?他那个脾气,就是授人以柄的最大弱点!”

邵明珠的声音里充满了深深的忧虑:“念念,我不是危言耸听!我是在前线、在志司都待过的人,我太清楚了!有时候,栽大跟头,不是因为做了什么十恶不赦的事,往往就是因为这种不起眼的小毛病,在关键时候被人抓住,无限放大!到时候,谁都保不住他!”

刘念听着丈夫这番前所未有的、严肃甚至带着一丝恐惧的分析,脸上的血色一点点褪去。她原本以为只是普通的战友争执,没想到背后可能隐藏着如此严重的后果。她想起了以前在单位里听到的一些风声,想起了一些因为“性格问题”、“骄傲自满”而突然沉寂下去的干部……她的心猛地揪紧了!

她一把抓住邵明珠的胳膊,手指因为用力而有些发白,声音带着颤抖,脸色都有些发绿了:

“老公!你别说了……我……我明白了!是我想得太简单了!”

“那……那怎么办?团长……团长他可不能出事啊!他要是出点什么事,田雨姐怎么办?你们这些老部下,老战友得多伤心啊!咱们……咱们得想办法啊!绝不能让他这么下去!”

看着妻子瞬间变得苍白的脸色和眼中真实的恐惧,邵明珠的心也软了下来。他伸手将刘念揽入怀中,轻轻拍着她的后背,语气缓和下来,但依旧坚定:

“别怕,念念。现在发现问题,还来得及。”

“我既然看到了,就不能眼睁睁看着他往坑里跳。这个老李,好言相劝他是听不进去了。”

邵明珠的眼中闪过一丝决断的光芒:“看来,我得找个机会,用点他能听得懂、记得住的方式,好好给他上一课了。必须得让他彻底清醒过来!”

夫妻俩相拥着,家里的气氛变得凝重起来。窗外,南京的夜色渐渐笼罩下来,而邵明珠心中,一个“挽救”老团长李云龙的计划,也越来越清晰。这顿饭,注定是吃不安生了。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邵明珠拿着精心准备的教案,敲响了南京军事学院院长办公室的门。

“进来。” 刘院长沉稳的声音从门内传来。

邵明珠推门而入,立正敬礼:“院长!”

刘院长正伏案批阅文件,抬头见是邵明珠,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指了指对面的椅子:“是明珠啊,坐。怎么样,给高级指挥系上课,感觉如何?那帮骄兵悍将没给你出太大难题吧?” 刘院长语气带着些许调侃,显然对课堂上的情况有所耳闻。

邵明珠在椅子上坐下,腰杆挺直,神色恭敬中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凝重:“院长,正想向您汇报一下近期高级指挥系的教学情况。学员们热情很高,尤其是对战例研讨非常投入。”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更为严谨:“不过,在最近的几次研讨中,我发现一个比较普遍且值得关注的现象。不少老同志,包括李云龙军长、丁伟军长等,在分析现代战役时,思维模式有时会不自觉地局限于他们过去非常成功的运动战、游击战经验。对于大规模、多兵种、高度协同的现代化合成作战的特点和复杂性,理解上还存在一些惯性思维的壁垒。”

邵明珠没有提课堂上的具体争吵,而是将问题提升到了“教学观察”和“普遍现象”的层面。他拿出几份模拟想定作业的复印件,指着上面的推演结论说:

“院长您看,比如在这个模拟装甲突击群遭遇敌预设反坦克地域的想定中,部分同志的处置方案,仍然倾向于强调单兵种的勇猛突击或简单的侧翼迂回,对于如何有效组织步、坦、炮、工兵的实时协同,如何高效呼叫和运用战役层面炮火支援和防空掩护,考虑得不够周详。这反映出对现代化战争‘合成拳头’的理解还需要深化。”

刘伯承院长接过材料,戴上眼镜,仔细地翻阅着,脸色逐渐严肃起来。他看得非常认真,不时用手指敲击着桌面。

邵明珠观察着刘院长的神色,继续以客观的口吻补充道:“我个人认为,这并非同志们不努力,而是长期的战争环境造就的思维定势。要打破这种定势,可能需要一些……更加直观、甚至带有一定冲击力的教学方式,让他们在近乎实战的压力下,切身感受到现代战争对协同、效率、专业性的极致要求,从而引发更深层次的反思。”

刘院长放下材料,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目光锐利地看着邵明珠,沉吟了片刻。他何等睿智,邵明珠虽然句句在理,且出于公心,但刘院长自然能察觉到这汇报背后,或许有着对李云龙等特定人员课堂表现的不满和忧虑。不过,邵明珠指出的问题确实是当前教学中的关键难点,提出的建议也很有价值。

“嗯……” 刘院长缓缓开口,手指轻轻敲着桌面,“明珠同志,你观察得很细致,提出的问题也切中要害。思维定势,确实是阻碍我们高级指挥员适应现代化战争的最大障碍之一。”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和决断:“看来,是得给他们下一剂‘猛药’了。光在课堂上讲理论,隔靴搔痒,解决不了根子上的问题。”

刘院长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外面的操场,似乎已经有了决断。他转过身,对邵明珠说:“这样,明珠,你抓紧时间,结合近期教学重点,设计一个综合性、带实战背景的对抗性想定。要求要严,条件要苛刻,重点突出多兵种协同、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指挥通讯、以及后勤保障的极端重要性。到时候,我亲自来主持这场推演。”

邵明珠心中一动,知道院长已经领会了自己的意图,并且决定亲自出手了。他立刻起身立正:“是!院长!我马上着手准备!”

“嗯,” 刘院长点点头,意味深长地看了邵明珠一眼,“要让我们的同志明白,过去的功劳簿躺在上面是打不赢未来的战争的。这堂课,你来设计,我来上。我们要让某些同志,好好出出汗,长长记性。”

一周后,学院综合演习室内,气氛肃穆。高级指挥系的学员们整齐端坐,前方是巨大的沙盘和地图。刘院长亲自主持一场名为“滨海方向联合防御战役指挥推演”的考核性演习,李云龙被随机指定为红军战役集群司令员。

推演开始后,蓝军凭借模拟的“技术优势”,不断发动高强度、多波次的立体突击。李云龙按照以往的经验,试图组织部队进行机动防御和反击,但却处处受制:

他命令装甲分队前出反击,却因为缺乏有效的战场侦察和情报融合,多次误入蓝军预设的反坦克伏击区,损失惨重。

他急需炮火支援,但下面的指挥所汇报,由于通讯频道拥堵、敌电磁干扰以及后勤补给线遭模拟破坏,重炮群弹药输送迟缓,无法及时提供火力覆盖。

他要求空军支援,却被告知需要复杂的申请、审批、协调流程,而且需要提供精确的目标指示,战机窗口转瞬即逝。

他习惯性地下达了一些比较笼统的战术指令,但在高度依赖技术装备的模拟环境中,下属指挥所不断反馈需要更具体的坐标、频率、协同信号等细节,导致命令链运转缓慢,错失战机。

推演过程中,刘院长面色冷峻,不时打断推演,针对红军的失误进行尖锐的提问和点评,问题直指指挥体系、协同机制、后勤保障的薄弱环节。他没有点名批评任何人,但每一个问题都像一把锤子,敲在担任指挥员的李云龙和其他观摩学员的心上。

推演最终以红军虽付出巨大代价但仍未能完全达成战役目标而结束。

总结讲评时,刘院长站在讲台前,目光扫过全场,最后在李云龙等人脸上停留片刻,语气沉重而有力:

“同志们!今天的推演,结果大家都看到了。为什么我们有的同志,在过去能够以弱胜强、屡建奇功,今天在这种模拟的现代化战场上却打得如此艰难,甚至有些束手束脚?”

“不是我们的同志不勇敢,不聪明!问题出在哪里?就出在我们有些指挥员的脑子里,装的还是‘小米加步枪’的那本经,习惯于‘大概其’、‘差不多’的指挥模式!”

“现代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是后勤、通讯、技术、协同能力的综合较量!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满盘皆输!光有亮剑的精神是不够的!还要有亮剑的资本和用剑的科学方法!”

“我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志,尤其是那些战功卓着的老同志,都要好好反思!要勇于正视我们知识结构、思维模式上与现代化战争要求存在的差距!要虚心学习,迎头赶上!否则,将来真到了战场上,我们付出的就不仅仅是推演中的虚拟代价了!”

刘院长的话,字字千钧,虽然没有点名,但句句都像针一样扎在李云龙的心上。他坐在位置上,脸色通红,额头冒汗,第一次在课堂上没有反驳,没有嘀咕,只是紧紧地握着拳头,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他看着沙盘上代表己方惨重损失的标志,回想推演中各个环节的脱节和混乱,再结合院长的话,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自己那套打了半辈子仗的经验,在全新的战争形态面前,可能真的不够用了,甚至可能是致命的。

课后,李云龙罕见地没有和丁伟他们吹牛打屁,而是独自一人闷头抽烟,看着推演记录发呆。

丁伟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老李,别垂头丧气的,院长说得对,咱们是得换换脑子了。”

孔捷也难得地开口:“是啊,老李,这仗,以后看来是真不能像以前那么打了。”

李云龙闷闷地“嗯”了一声,狠狠吸了口烟,没说话。但他心里清楚,这次“教训”,来得太及时,也太深刻了。他开始真正思考,该如何弥补自己的短板。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邵明珠,只是远远地看着,心中稍感安慰。他知道,这把“火”,院长点得恰到好处。剩下的,就需要李云龙自己去消化和领悟了。至少,第一步已经成功迈出。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在修仙界飞升上神后在仙界杀恋爱 幕后黑手竟然是你 恶雌带崽,谁家毛茸茸兽夫醋疯了 灵药空间:五灵根才是完美道基 齐州四大尸祖 沪漂女孩的烟火逆袭 封疆悍卒 流放遇见缩小版的自己,战神傻了 吾为人,镇压神明 桃花雪:1937卦变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