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阳光明媚,春风和煦。往日机器轰鸣的厂区,今天显得格外不同。高大的厂门上方,悬挂起了红色的横幅,上面写着醒目的白色大字:“热烈庆祝刘记烧锅实现公私合营”。厂区内,主要厂房和办公楼的墙壁上,也贴满了红色的标语,洋溢着喜庆而庄严的气氛。
厂区最大的酿造车间前的空地上,临时搭起了一个简单而庄重的主席台。台上铺着洁白的桌布,摆放着鲜花。
刘秉乾老先生,今天特意穿上了一身崭新的深色中山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虽然眼角眉梢还带着一丝对往昔岁月不易察觉的眷恋,但他的腰板挺得笔直,脸上洋溢着一种释然、光荣而又充满希望的神情。刘母也穿着得体,站在丈夫身边,脸上带着温婉而支持的笑容。
他们的身旁,站着邵明珠和刘念。邵明珠穿着一身笔挺的将校呢军装(为体现对岳父事业的支持,他今日未佩戴勋章,以示场合重点在合营),身姿如松,神情庄重而温和。刘念则穿着一身合体的列宁装,怀里抱着咿咿呀呀、睁着大眼睛好奇张望的小平安。她看着父亲,眼神里充满了骄傲和鼓励。
台下,站满了酒厂的老师傅、工人们,以及市里轻工局、工商联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干部同志们。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喜悦和期待的笑容。
仪式正式开始。
市轻工局的王局长首先走上台,他满面春风,声音洪亮:
“同志们!工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共同见证我们哈尔滨市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时刻——具有百年历史的‘刘记烧锅’,正式实现公私合营!”
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王局长继续宣读合营协议的核心内容和国家对刘秉乾先生的安排,他的每一句话,都体现了极大的尊重和诚意:
“经过充分协商,并报请上级批准,合营后的新厂,命名为‘地方国营哈尔滨第一酿酒厂’!”
“新厂成立后,原刘记烧锅的全部资产,将根据国家政策,进行清产核资,折价入股!刘秉乾先生,将继续以其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精湛的酿酒技艺,为新发展贡献力量!”
说到这里,王局长加重了语气,目光转向刘秉乾:
“现正式任命:刘秉乾同志,担任合营后的‘地方国营哈尔滨第一酿酒厂’的第一副厂长!并兼任总技师!主要负责生产工艺、技术把关和传统技艺的传承!享受国家行政十三级干部待遇!”
这个任命宣布后,台下再次响起了长时间的热烈掌声!工人们尤其用力地鼓掌,他们深知老东家的手艺和为人。
王局长笑着对有些激动的刘秉乾说:“刘厂长啊,国家相信您!新厂的发展,离不开您这跟定海神针啊!这酿酒的技术大梁,还得您来扛!”
刘秉乾走上前,接过用红绸包裹的崭新的任命书。他的手有些微微颤抖。他环视着台下熟悉的老师傅、工友们,看着身旁的家人,还有那些代表国家的干部同志们,心潮澎湃。
他清了清嗓子,对着麦克风,声音洪亮而真挚,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
“感谢政府!感谢党!感谢组织的信任!给我刘秉乾这么高的荣誉,这么重要的职位!”
“我刘秉乾,是个酿酒的。刘记烧锅传到我这辈,心里想的,一直都是怎么把酒酿好,怎么对得起祖宗传下来的手艺,怎么对得起跟着我吃饭的工友们!”
“今天,厂子合营了,这不是结束,是新生!是为了让咱们这老字号,能走得更远,能让更多老百姓喝上好酒!”
“我刘秉乾,在这里表个态!一定不辜负组织的信任!一定把副厂长和总技师的工作干好!把我这身酿酒的手艺,毫无保留地传给年轻人!让咱们哈尔滨第一酿酒厂的酒,香飘全国!”
他的发言,朴实无华,却掷地有声,赢得了满堂彩!
仪式结束后,领导和工人们纷纷上前向刘秉乾表示祝贺。
邵明珠和刘念也走到刘父刘母身边。刘念眼眶微红,挽住父亲的胳膊,声音有些哽咽:“爸,真为您高兴!”
邵明珠郑重地向岳父敬了一个军礼,然后紧紧握住他的手:
“爸!恭喜您!这个安排,体现了国家对您、对传统技艺的尊重!您这是在新岗位上,继续为国家做贡献!”
刘秉乾看着女婿,用力地点点头,眼中充满了欣慰和新的干劲:“明珠啊,爸明白!你放心,爸一定把这新担子挑好!”
这时,王局长等干部也笑着走了过来。王局长对邵明珠说:“邵军长,请您放心,组织上一定会全力支持刘厂长的工作!咱们这新酒厂,将来肯定能成为东北轻工业的标杆!”
他又慈祥地看了看刘念怀里的小平安,逗了逗孩子,对刘母说:“老嫂子,您培养了个好女儿,又有个好女婿,现在刘厂长又在新岗位上发光发热,您就等着享福吧!”
现场气氛融洽而热烈。阳光洒在崭新的厂牌上,洒在每个人洋溢着希望笑容的脸上。古老的“刘记烧锅”,在这一天,翻开了崭新的、属于国家和人民的一页。
公私合营的仪式圆满结束后,刘秉乾感觉浑身轻松,仿佛卸下了一副沉重的担子。 看着手中那本象征着新起点的红色任命书,他心里不再是失落,而是充满了一种“老树发新枝”的干劲和欣慰。
他兴致极高,大手一挥,对家人宣布:
“今天高兴!咱们不在家吃了!走!爸请客!咱们去马达尔餐厅!吃俄餐!庆祝庆祝!”
“马达尔餐厅”是哈尔滨最有名的俄式西餐厅,位于繁华的中央大街上。 走进餐厅,华丽的水晶吊灯,铺着洁白桌布的餐桌,锃亮的银制餐具,以及空气中弥漫的烤面包和奶油的香气,都营造出一种与中式餐馆截然不同的异国情调和高雅氛围。
一名穿着笔挺制服的俄罗斯裔服务生,礼貌地将他们引到一张靠窗的安静位置。
就在服务生准备为女士拉开椅子时,邵明珠却抢先一步,动作极其自然而优雅地轻轻为岳母拉开了椅子,并做了一个“请”
“妈,您坐这里,视野好。”
然后,他又同样周到地,为妻子刘念拉开了旁边的椅子,嘴角带着温柔的笑意,看着她的眼睛:
“念念,坐吧。”
刘念微微一愣。 她虽然是资本家大小姐出身,但吃西餐的次数也屈指可数,而且以往都是家里的仆人或餐厅服务生伺候。自己的丈夫,一个在战场上叱咤风云、在军中号令千军的铁血将军,竟然会如此细心周到地为她和她母亲拉椅子?这种绅士风度,让她心里顿时涌起一股暖流和惊喜。
她脸颊微红,低声说了句“谢谢”,才优雅地坐下。
点餐时,邵明珠接过那本厚重的、带着俄文和中文对照的菜单,没有丝毫迟疑或陌生感。文对服务生说:
“给我们来两份红菜汤,两份奶油蘑菇汤。主菜的话,爸,妈,您二位尝尝这里的罐焖牛肉怎么样?火候足,肉烂汤浓。念念,你喜欢鱼子酱吗?这儿的俄式煎饼配鲟鱼子酱很不错。我再要一份基辅鸡卷就好。”
他点餐的语气从容不迫,对菜品如数家珍,甚至还能体贴地考虑到每个人的口味和牙口。这再次让刘念感到惊讶。
当菜肴一道道送上来,面对眼前琳琅满目的刀叉勺,刘念和刘母都显得有些小心翼翼,不知从何下手。
然而,邵明珠的表现,却堪称“教科书级别”。
他坐姿端正,用餐时几乎不发出一点声响。他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割牛排的动作流畅而精准,力度恰到好处。喝汤时,汤勺由内向外舀取,安静优雅。他甚至还记得用餐巾轻轻擦拭嘴角,并将用过的刀叉整齐地放在盘沿。
更让刘念瞠目结舌的是,当那位俄罗斯服务生上来添水时,邵明珠竟然用十分流利且发音纯正的俄语,对服务生微笑说:“cпa6o”(谢谢)。
服务生先是一愣,随即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笑容,也用俄语回应了一句。
这一切,都被对面的刘念一一看在眼里。 她手里握着刀叉,眼睛却一眨不眨地盯着自己的丈夫,仿佛在欣赏一件不可思议的艺术品。
她知道丈夫是大少爷,是燕京大学的高材生,知道他会英语和俄语,知道他会拉手风琴……但她从未亲眼见过,丈夫在如此正式的西餐场合下,所展现出的这种融入骨子里的优雅、从容和国际化的教养!
这与她平日里熟悉的那个在军营中粗鲁的骂街、在战场上英勇无畏、在家时对她温柔体贴甚至有些“孩子气”的丈夫,简直判若两人!不,不是判若两人,而是同一个人的另一面!一个她从未如此清晰地见识过的、充满魅力的侧面!
刘念的心“砰砰”直跳,脸上不由自主地飞起了两朵红云。她看着丈夫那专注切牛排的侧脸,那修长有力、握着刀叉却无比优雅的手指,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骄傲、甜蜜和一种“捡到宝了”的狂喜!
她忍不住,在桌子下,悄悄伸出脚,轻轻碰了碰丈夫的皮鞋。
邵明珠抬起头,疑惑地看向她,用眼神询问:“怎么了?”
刘念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笑意,眼睛亮晶晶的,压低声音,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音量,娇嗔地说:
“喂……邵明珠同志……你到底还有多少本事,是瞒着你老婆我的啊?怎么吃个西餐,也这么……这么像个王子似的?”
邵明珠先是一愣,随即明白了妻子的意思。他看着刘念那又惊又喜、满眼崇拜的样子,不由得莞尔一笑。他也压低声音,带着一丝调侃和宠溺,回答道:
“怎么?现在才发现你丈夫是个宝藏大男孩啊?是不是觉得自己赚大了?”
“讨厌!” 刘念娇羞地瞪了他一眼,心里却甜得像喝了蜜一样。
一旁的刘父刘母,看着这小两口甜蜜的互动,再看看女婿那无可挑剔的礼仪风度,脸上也露出了欣慰而满意的笑容。
刘母小声对刘父说:“老头子,你看咱们这女婿……真是……真是没得挑!”
刘父得意地抿了一口红酒,点点头:“那是!也不看看是谁的闺女挑的!念念这眼光,随我!”
这顿庆祝“公私合营”的俄餐,在轻松、愉快又充满了新发现的温馨氛围中进行着。 阳光透过餐厅的彩绘玻璃窗,洒在每个人的脸上,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