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要不要让文渊阁里的猫里应外合这件事情,锦衣卫指挥使陆炳当即就否决了这个提议。
陆炳自然不会让唐巍去冒险,无非是一份文档,不值得让有用的人去冒险。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首选的自然是让文渊阁里值守的人去干。
“你们将仇鸾的那张纸团给我吧!”锦衣卫指挥使陆炳道,“剩下的事情你们就不用再管了,买通文渊阁的看守就是了。”
真正的权谋有时候就是这么的简单直接,没有什么所谓的草蛇灰线。
第二天中午,锦衣卫指挥使陆炳就从买通的文渊阁值守手里得到了这份曾铣的那份《复套议》。
“你俩的猜测没错,这份曾铣的《复套议》确实是刚还回来。”锦衣卫指挥使陆炳拿出之前在仇鸾家里偷来的那张纸团。
“臣请以锐卒六万,益以山东枪手二千,携五十日饷,水陆交进。
分三路:一自定边营,一自宁塞营,一自花马池,并出掩击。
复套之后,当筑边墙御之:东起大同碓臼口,西至宁夏横城堡,凡千五百里,堑山堙谷,置戍屯兵。”
三人读罢曾铣《复套议》里的内容之后,直接可以断定仇鸾这个不要脸的背刺了自己曾经的上司还不算完,还要窃取曾铣的策略遗产来拿到嘉靖皇帝面前邀功。
“不要脸的东西!”锦衣卫指挥使陆炳啐了一口唾沫,然后郑重的拍了拍唐巍的肩膀道,“干得不错!给你记一功!”
“有了这份曾铣的《复套议》,我看到时候仇鸾怎么收场!”锦衣卫指挥使陆炳道,“去年的梁子还有今年年初火烧通州锦衣卫战船的事,新帐旧帐跟他一起算!”
“指挥使,上次参仇鸾,陛下轻拿轻放,倒是责备了指挥使。”千户许从龙道,“这次若是指挥使再参仇鸾,严阁老那边会不会……”
“谁说我要去参仇鸾,本使只是偶然间在曾铣的旧部那里得到了曾铣的这份《复套议》,觉得所言鞭辟入里,特意私下乘奏给陛下!”锦衣卫指挥使陆炳道,“好端端的,我干嘛要去弹劾仇鸾呢?”
“指挥使英明!”
将抄本的《复套议》收好之后,锦衣卫指挥使陆炳道,“我这就去西苑见一见陛下!”
西苑,玉煕宫。
“黄公公!”锦衣卫指挥使陆炳看到黄锦出来,立刻出言叫住了要离开的黄锦。
“哟,是陆指挥使!”
“黄公公,这是要去哪儿啊?”
“夜间听唤轮到咱家了,这不回值房休息会儿,好晚上听主子差遣。”黄锦一脸笑意的看着锦衣卫指挥使陆炳道,“陆指挥使有要事奏禀陛下?”
“倒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锦衣卫指挥使陆炳道,“不知陛下此时心情如何?还望黄公公告知!”
“陛下心情还不错!”黄锦道,“不知指挥使是向陛下报喜还是报忧啊?”
“平常之事,得了一件东西,第一时间想着献给陛下罢了。”
“还是指挥使贴心,有什么好东西第一时间准想着给陛下!”黄锦道,“倒让奴婢想起了从前还在王府的日子。”
俩人闲聊之时,进去通传的小太监已经出来了。
“得了,奴婢不打扰指挥使了。指挥使还是赶紧进去面见陛下吧!”
玉煕宫里嘉靖皇帝正在翻阅书籍,见陆炳进来忙道,“来人,赐座!”
“谢陛下赐座!”
“今日朕倒是有点空闲,能听你扯些家常,见朕有何事禀明?”嘉靖皇帝一边放下手里的书,一边示意身边的太监拿来他想要的东西。
身边随侍的太监心领神会立刻拿来了一顶香叶冠递给一旁的锦衣卫指挥使陆炳。
“这顶香叶冠适合你,戴上看看!”
“是!”陆炳起身戴上那顶香叶冠道,“臣今日所获一份东西,想着献于陛下!”
“什么东西?”
“一份关于河套地区的献言!”陆炳道,“今日番子在曾铣曾经的部下手里获得了一份有关河套地区的陈词。臣读罢觉得颇有些道理。”
“曾铣有罪,已经论罪诛杀。但他多年担任陕西三边总督,对于河套地区的见解自然是要比其他人看的透彻。”
“宣府兵变、大同逃军,臣急陛下之所急,想着特拿来献给陛下。只要能有半点作用,也算是臣这份情报没白忙活!”
“拿来朕瞧瞧!”嘉靖皇帝入座后,伸手示意锦衣卫指挥使陆炳呈上来。
陆炳将这份曾铣的《复套议》交给身边的小太监代为呈给嘉靖皇帝。
“今套虏据我形胜,耕牧我土疆,东自山西偏头关,西至宁夏、花马池,延袤二千馀里。
……
复套之后,当筑边墙御之:东起大同碓臼口,西至宁夏横城堡,凡千五百里,堑山堙谷,置戍屯兵。
如此则北虏不敢南牧,而陕右可永宁矣。”
嘉靖皇帝读完这篇《复套议》之后并没有着急发表意见,让太监将这份《复套议》收起来之后,看着一旁的锦衣卫指挥使陆炳。
“现在陕西三边总督的位置悬而未决,你说朝中谁最合适?”
“陛下自有决断,臣不敢妄议!”陆炳道。
“不敢妄议?”嘉靖皇帝走下来,陆炳也赶紧站起来,听候嘉靖皇帝训话。
“不敢妄议,你给朕献上曾铣的这份《复套议》?”嘉靖皇帝道,“说,朕恕你无罪!”
“应当是仇鸾吧!”
“你怎么会推荐仇鸾?去年你跟他可是有段不愉快的经历!”
“陛下,臣跟仇鸾是有恩怨!但臣跟陛下只有恩情,陛下问的是合适的人,不是问臣跟谁有恩怨!”
“仇鸾之前就在甘肃管兵,曾经是曾铣的手下。近些日子又传来捷报,对于河套地区恐怕论资历也只有他合适吧!”
“严阁老,也是这般跟朕说的。”嘉靖皇帝语气减缓,摆摆手道,“坐!”
“不说这些了,改日朝堂上再议。太子最近书读的如何?”
“太子读书十分认真,东宫讲读的师傅都说太子悟性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