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小时过后,会议暂歇。
回休息区的途中,李谨跟在林教授身后,快步穿过地下长长的走廊。
夏舒晚和林在新一左一右,紧紧跟着。
刚才指挥岛前,林教授那番关于“天琴”数组局限性的分析,让李谨脑子里一团乱麻。
他知道ald区的数据很重要,但不知道为什么重要到了这种程度。
“教授,能解释一下吗?”
李谨直接问道,他知道林教授喜欢直来直去。
林教授停下脚步,转过身,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
他的眼神里带着一种科学家的狂热,仿佛刚刚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
“你们对‘天琴’数组可能不够了解,我给你们科普一下。”
林教授声音压得很低,但语速极快,
“‘天琴’是什么?是一个引力波探测器,但它的目标是探测时空本身的涟漪,是低频引力波。”
他伸出手指,在空气中画了一个巨大的圈,
“它‘看’的是宇宙中超大质量黑洞合并、中子星碰撞这类惊天动地的大事件。”
“它不‘看’光,它测量的是其中极其微小的距离变化。”
“那ald区的设备呢?”
夏舒晚好奇地问。
“ald区部署的,本质上是极其伶敏的射电望远镜。”
林教授语气严肃起来,
“它才是去‘看’的,看的是宇宙大爆炸之后留下的最古老的光——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林教授看向李谨,目光锐利:
“它要找的,是宇宙诞生之初,那些更高频的、原始的引力波,在这些古老的光上留下的特殊‘偏振’印记。”
“两者感知的是完全不同的物理现象。”
夏舒晚和林在新对视一眼,她神情一滞,对方眼里仿佛什么都没有。
“一个听声,一个看光。”
李谨理解了,他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天琴’数组好比一个地震仪,和ald区的则是高倍望远镜,这两个试图去观察同一场音乐会。”
“前者将美妙绝伦的音乐记录下来,后者则拍下了音乐厅的富丽堂皇。”
“它们感知的是完全不同的物理现象,关注的宇宙事件和频段,也完全不同。”
“对!精辟!”
林教授赞许地看了李谨一眼,
“就是这个理!”
“天琴”探测的是低频引力波,频率大约在毫赫兹到一赫兹之间。
而阿里设备试图查找的,是在电磁波频谱上、频率高得多的原初引力波留下的印记,这些引力波源自宇宙大爆炸后最初的瞬间。
“这跟极寒有什么关系?”
夏舒晚问道。
“关系大了!”
林教授猛地提高了声音,
“极寒本质上是一个维度跌落事件,它在时空中留下的痕迹,必然是多维度的。”
“‘天琴’的低频引力波,就象是海啸的波峰,我们能看到它,但它太宽太慢,无法提供精准的定位信息。”
“而阿里设备捕捉的电磁波,特别是微波背景辐射,就象是维度跌落瞬间,对宇宙背景光的一次‘快照’。”
林教授的表情变得凝重:
“极寒爆发时,就算巨大的能量没有进入我们的三维宇宙,但必然会存在一个维度之间的接入点,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干扰,哪怕只是一瞬间。”
“阿里设备,就是唯一一个在极寒降临时,仍旧在运行的地基引力波探测器。”
“它测量到的不是引力波,而是极寒事件对电磁波背景辐射的‘扰动’。”
林教授深吸一口气,语气中带着一丝敬畏:
“我们不能只靠‘地震仪’来判断,我们还需要‘望远镜’拍下的那张照片。”
夏舒晚明白了。
ald区的数据,是他们手中唯一一张可能记录了“凶手”背影的照片。
……
接下来的三天,指挥中心几乎变成了一个围绕“阿里数据回收”计划的超高速推演场。
阶段性会议连轴召开,气氛紧张得如同战前。
因为涉及到部队的调动,所以指挥岛上出现了一位新面孔——林镇国。
“我建议,由‘寒梅’行动的预备队执行此次任务。”
林镇国指着全息地图上几个标红的坐标,
“他们已经适应了高原环境,距离阿里也相对较近。”
“不行!”
陈怀山几乎是立刻否决,语气不容置疑。
“关于‘寒梅行动’的部队,我的意见是,不能动。”
他开门见山,声音沉稳有力,
“祁连山的牺牲已经证明了敌人的存在和攻击模式。”
“现在还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洪水不会到来。”
他目光扫过众人,进一步解释道:
“‘寒梅’部队是为二次迁徙铺路的基石,他们是我们度过洪水后的第一道防线。”
“他们的减员,对后续的安排容易出问题,这是对全体民众未来的不负责任。”
“所以,回收阿里数据的行动,必须动用其他部队。”
“ald区现在是全球最寒冷的局域之一,地表温度接近零下一百一十度。”
后勤司长谭凌川提出了异议:
“就算其他部队有‘寒梅’部队的御寒装备,恐怕也不够经验胜任这种任务。”
“而且,ald区位于高原腹地,我们的部队几乎全都撤到了南方,最近的部队距离ald区也有近四千一百公里的直线距离,来回需要大量的物资和时间。”
“我们的时间很紧张。”
李谨开口,他语气带着一丝紧迫感,
“我无法确定在经历过祁连山事件之后未来会不会有新的变化。”
“下一次打击,也许会更精准,更致命。”
“我们必须在未知的意外发生之前,尽可能地获取到更多的信息。”
“从海藏高原撤下来的部队目前在南桂地区。”
思考过后,林镇国手指缓缓点向电子沙盘上的地图,那里是东煌西南方的一片局域,
“原先ald区的部队也在那,就让他们去吧,也算是轻车熟路。”
作为东煌西南部的边境地带,加之还有一个猫视眈眈的阿三国,东煌在那驻守的兵力并不算少。
林镇国的安排十分合理。
这样他们只需要支持新型的作战服和步战车就好。
“那就只能走空运了,地表温度现在多少?”
李谨看向控制台的方向,耳麦中传来工作人员的回应:“零下一百零三度。”
“自从祁连山事件过后,温度的回升就开始停滞。”
意料之中。
李谨点了点头,看向林镇国,
“运-20能否在这种极端的环境中起飞?”
“……可以。”
林镇国点了点头,说道:
“标准的运-20恐怕无法胜任,但能对其进行一场针对性的‘改装’。”
“只要能紧急起飞,以最大爬升率尽快抵达平流层下部的‘温暖走廊’,那就算是成功。”
他看向李谨,眼中闪过精芒,问道:
“运-20如何在ald区降落?”
“机场迫降。”
李谨并没有回避这个中年人的目光,眼神平静,
“热能信标可以提前落在机场被冻硬的地面上,泥泞的公路起码比直接在冰雪上溜过去要好。”
“你想害死他们?”
“我想拯救这个世界。”
林镇国微微眯眼。
运-20在非常规环境中迫降成功的案例并非没有,但环境如此恶劣的迫降绝对是头一次。
但他需要确认眼前这个年轻人并不是想要用战士们的命去填出一条路。
在那双深邃的黑色眼眸中,他没有看到冷漠,反而看到的是愧疚。
“风险依旧存在。”
林镇国的语气稍微软了点,沉声说道:
“热能信标有可能引来敌人的‘清扫’,这可能会让ald区成为又一个祁连山。”
“那就让热源,看起来是随机的、分散的。”
李谨目光坚定,依旧没有动摇,
“热能信标我们能持续性发射,选三个局域,数十个热能信标以最大功率投放。”
林镇国想了想,最终摇了摇头,没有再提出疑问。
“那就以李谨的想法为基础。”
陈怀山果断拍板,他看向军事顾问,
“立刻制定详细的行军方案,以南桂地区边疆兵为主力,配备最新的御寒装备和热能信标。”
“目标:ald区,地基引力波探测器数据回收。”
“行动代号: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