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政委讲政策(1 / 1)

清晨的阳光洒在打谷场上,为聚集在此的数百名乡亲镀上一层金边。周明站在一张方桌上,扶了扶眼镜,环视着下面一张张饱经风霜的面孔。这是李家洼根据地的中心村,今天他要在这里宣讲八路军的减租减息政策。

场下顿时议论纷纷。几个穿长衫的地主站在人群边缘,脸色阴晴不定。周明注意到他们的反应,但不动声色地继续。

他用树枝敲了敲地上的数字,发出清脆的响声。几个农民凑上前,盯着那些数字,眼中逐渐亮起希望的光芒。

场下爆发出更大的议论声。皱纹的老农颤巍巍地举手:\"周政委,这这真能行?

地主们面面相觑。最后,一个穿着绸缎长衫、留着山羊胡的中年男子——刘善人——站了出来:\"周政委,这政策是不是太急了点?我们也要养家糊口啊。

周明跳下方桌,走到刘善人面前,态度诚恳:\"刘先生,您说得对。咱们八路军不是要断了大家的活路。您想想,鬼子三天两头来扫荡,乡亲们饭都吃不饱,哪来的力气打鬼子?要是鬼子来了,您的家产能保住吗?

刘善人摸着胡子,若有所思。

这番话说得入情入理,刘善人脸色缓和了不少。再说了,减租减息不是没收土地。您的地还是您的,只是少收点租子。等打跑了鬼子,日子好了,政策还可以再商量嘛!

其他地主见领头的都同意了,也纷纷表态支持。周明暗自松了口气。这些开明士绅是抗日统一战线的重要力量,既要保障农民利益,又不能把他们推到对立面,分寸把握很关键。

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场下许多人都红了眼眶。的青年突然站起来:\"周政委,我报名!我爹被鬼子杀了,我要报仇!

这一带头,场下立刻炸开了锅。

青年们争先恐后地涌上前。周明赶紧安排干部登记。让他惊喜的是,报名的不仅有贫苦农民,还有几个小商贩和手艺人也加入了队伍。特别是一个叫张铁匠的中年汉子,带着两个徒弟一起报了名。

登记持续到中午,共有二十七人报名参军,其中不乏铁匠、木匠等技术人才。周明心里乐开了花,这些新鲜血液不仅能补充战斗部队,还能加强后勤技术力量。

散会后,乡亲们自发组织起来,为即将参军的子弟准备行装。妇女们连夜赶制布鞋、缝补衣裳;老人们把珍藏的鸡蛋、腊肉拿出来;孩子们则围着新战士转,眼中满是崇拜。

周明回到驻地,正碰上陈征在训练场指导新兵操练。回来,陈征迎上来:\"听说今天收获不小?

两人正说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大娘挎着篮子走过来:\"周政委!陈营长!

李大娘是村里最受尊敬的长者,三个儿子两个死在鬼子手里,最后一个也在去年参军了。她颤巍巍地掀开篮子上盖的布,里面是十几个鸡蛋和一双崭新的布鞋。

周明接过篮子,心里一阵酸楚。李大娘的小儿子去年就牺牲在青石峡,她年纪大了,记性不好,总以为儿子还在部队。

李大娘满意地点点头,又絮絮叨叨地说了些\"打鬼子要小心\"之类的话,才蹒跚离去。

看着老人佝偻的背影,周明叹了口气:\"多好的百姓啊\"

两人边走边商量着根据地的建设计划。不知不觉,夕阳西下,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远处,新兵们在老兵带领下练习刺杀,喊杀声震天响;村里,炊烟袅袅,百姓们结束一天的劳作,开始准备晚饭。

这样平静而充满希望的日子,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显得尤为珍贵。周明知道,正是通过减租减息、动员参军这些扎实的群众工作,才能让这份平静持续下去,才能让抗日的火种越烧越旺。

晚饭后,周明照例去各宿营点查铺。当他走到新兵住的院子时,听到里面传来窃窃私语。原来是张铁匠在给几个年轻新兵讲打铁的要领,顺带说起怎么修理枪械。

周明没有打扰,悄悄退了出来。这些民间手艺人在部队里找到了用武之地,他们的经验和技术,将是部队建设不可或缺的财富。

回到住处,周明点亮油灯,开始起草明天的工作计划。灯光下,他认真记录着今天群众反映的问题:东村的水渠需要修缮,西村的几户孤寡缺粮,北村的孩子们没有学上

每一项都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每一项都是巩固根据地的关键。作为政委,周明深知,只有把根深深扎进群众的土壤里,八路军这棵大树才能枝繁叶茂,经得起任何狂风暴雨。

窗外,一轮明月悄悄爬上树梢。周明揉了揉发酸的眼睛,吹灭油灯。明天,还有更多的工作等着他去做。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从三体世界开始机械飞升 诸天英雄都是我编的 国运诡异:身边全是SSS级女诡 穿越系列之楚云飞 长风破浪济沧海0 三国:兄长别闹,你怎么会是曹操 谍影锋刃:我用情报系统杀疯了 变身怪谈萝莉,国家主动攻略我 墨中有白 穿越后我靠抽象画成了仙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