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拍点有趣的东西
2012年3月1日上午,京郊通往市里的环路上,一辆红旗车子正疾驰而过。
洛珞的手机放在耳边,听筒里传来母亲张晓燕的调侃声音:
“哎哟我的大科学家,这么大的事,还得我们老两口从新闻上知道啊?”
背景音里隐约传来父亲洛志辉中气十足的点评:
““刘艺菲星’!这搞核聚变还会整活!”
洛珞跟一旁的刘艺菲对视一眼,看着未婚妻捉狭的笑容,难得脸上发烫,总感觉这种搞浪漫的事无论多大被家长知道都有种早恋被发现的感觉,所以声音里还带着点被长辈抓包的局促:
“妈,爸—当时也是临时起意,想着给艺菲一个惊喜,就没来得及提前说,过后本想找个正式点的场合再跟你们详细说嘛,新闻跑得比我还快。”
“快?能不快吗!你爸手机刷个不停,全是推送!”
张晓燕的声音里是压不住的欢喜:
“洛珞送星求婚”,头条挂着呢!楼下老李头都特意来敲问,说电视那个是不是我们家洛珞!你爸嘴上说小孩子瞎胡闹’,转头就翻出老相册,对着艺菲跟你的那些合影傻乐半天!”
电话那头传来父亲洛志辉故意拔高的声音:
“谁傻乐了?我那是——那是对比下照,几年过去了你俩愣是点没变!”
然而接着就是母亲毫不留情的拆穿:
“得了吧,抱着相册不撒手的是谁?艺菲那孩子多好,模样俊,性子稳,关键是真心实意对你好,去年春节那会儿,你忙得脚不沾地,人家姑娘怎么照顾你的?添汤夹菜,嘘寒问暖,我们可都看在眼里。”
她顿了顿,语气是十二万分的满意:
“她家里我们也熟,都是明事理、好相处的人,这门亲事,我和你爸一百个放!”
洛珞听着母亲絮叨,心头暖融融的,仿佛回到春节团圆饭上,刘艺菲悄悄在桌下握住他因劳累而微凉的手。
他低声道:”嗯,我知道你们喜欢她,她也—特别好。”
“知道就好!”
张晓燕的话锋无缝切换到最朴素的关怀:
“别光顾着高兴啊,吃饭了没?可别又一头扎进研究里忘了饭点儿!新堆再要紧,人也得吃饭睡觉!还有啊——”
她的声音低了些,带着过来人的体贴:
“艺菲那边,该走动走动,该商量商量,婚礼的事我跟你爸不给你们作主张了,你们年轻人自己拿主意,但意得到,别让人家姑娘觉得,求了婚就万事大吉了。”
洛志辉的声音终于凑近了话筒,简单直接:
“小子,干得不错,对艺菲更要一直不错。”
他望着车窗外飞快过去的高楼大厦,嘴角的笑意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漾开的涟漪,温柔而坚定:
“你们放心——我会的。”
对事业,对爱人,对这刚刚被聚变之光照亮、也因一份星辰承诺而更加温暖的人生,他都有着同样郑重的承诺。
因为父母也清楚洛珞工作性质的缘故,因此在老两口完全没有在洛珞行程上提及的意思,只是问起了刘艺菲后面的打算,得到了洛珞“年初准备筹拍一部戏,他跟刘艺菲一起出演”的回答。
这才知道儿子居然忙完了。
“拍戏好,拍戏好。”
电话里张晓燕接连说道。
虽然作为普通老百姓,他们知道儿子给国家带来了多大的贡献,给普通人带来了多少便利,按理说他们应该鼓励儿子继续做研究。
但作为父母,他们也太清楚儿子的辛苦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下,随即传来父亲洛志辉沉稳的声音:
“哦?真能放手了?以前不是总说离了你不?”
“爸,是真的。”
洛珞语气笃定,带着一丝自豪:
“盘古-伏羲体系成熟了,流程标准化了,团队也锻炼出来了,具体执行,他们同样可以承担起来,说不定能比我干得更利索。”
夸父工程那几个新堆,伶仃洋的、乐山宜宾沿江带的,还有荣成的,所有关键的前期设计、参数敲定、施工方案都彻底搞定,进入常规建设阶段了。
剩下的事情,团队完全能搞定,用不着他再天天钉在那儿了。
“那敢情好!
,张晓燕的声音立刻扬了起来,充满了毫不掩饰的欣慰和喜悦:
“总算能歇歇了!儿子啊,你是不知道,每次新闻里看你又瘦了,或者听艺菲说你开会到半夜,我这心就跟揪着似的,为国家做贡献,妈和你爸打心眼里替你高兴,也为你骄傲!可当妈的——真看不得你累成那样儿啊!那黑眼圈重的,人都熬得快脱相了!“
洛志辉的声音也适时插进来,带着父亲特有的深沉:
“你妈说的是,功劳再大,身体是本钱,以前那强度,我们看着都心疼,现在能放下担子,也很好。”
虽然还是那副平淡的语调,但洛珞能清淅感受到父亲话语里那份沉甸甸的安心。
“我知道,爸,妈,让你们担心了。”
洛珞心里暖洋洋的,父母的牵挂是最朴实的港湾。
洛志辉在那边也“恩”了一声,表示认同:
“这安排可以,劳逸结合,跟艺菲一起工作,互相照顾不说,你们也有时间可以研究一下后续的婚事。”
毕竟这边刚求完婚,要转头就继续扑在工作上,虽然作为科学家的家属刘艺菲理应多理解体谅,但哪有这么要求别人的,以己度人,他自问没有那么广阔的胸怀,现在这样就最好了。
而且——
他顿了顿,补充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总你以前在实验室或者指挥中,坐就是个时强。”
“就是嘛!”
张晓燕接过话茬,开始了她标志性的无缝切换式关心:
“拍戏好啊,作息好歹能规律点吧?记得按时吃饭,别老想着省事儿啃能量棒!觉也要睡足!还有啊,维生素我上次给你寄的,记得吃!再有——“
她话锋一转,又回到了内核话题:
“既然跟艺菲一起拍戏,那可得好好表现,多关心人家,商量事儿也多问问她的意见,可别觉得求了婚就万事大吉了,该有的心思一点不能少!我和你爸还等着抱孙子呢!”
洛珞听着母亲絮絮叨叨的嘱咐,父亲偶尔沉稳的应和,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大。
红旗车驶过一片阳光明媚的路段,温暖的光线洒进车厢,也仿佛照进了他的心底。
那些弹精竭虑的日夜、关乎国运的重担,此刻终于可以暂时卸下。父母那最朴素、最真挚的愿望儿子健康、轻松、幸福象一股暖流包裹着他。
他握着手机,轻声却坚定地回应:
“放心吧,爸,妈,我都记住了,饭会好好吃,觉会好好睡,也会好好照顾艺菲,好好——拍戏,以后的日子,会轻松些的。“
电话那头的父母似乎同时松了口气,一种长久悬着的心终于放下的踏实感,通过电波清淅地传递了过来。
对他们而言,儿子是点亮世界的大科学家,但更重要的,永远只是那个需要他们牵肠挂肚的孩子。
如今听到他说“轻松些”,便是最好的消息。
电话挂断,车厢里恢复了安静,却弥漫着一种更加温馨的气氛,洛珞放下手机,与刘艺菲相视一笑。
他这可不是在敷衍爸妈,也不是求婚后临时改变的决定,而是早就决定好的。
虽然他也知道自己的系统对于华国乃至全世界的生活、科技发展的作用都很大,但他自觉已经做了当前时间下最大的贡献。
毕竟在他的记忆里,起码未来十几年的时间里可控核聚变这种事是一点动静都没有的,而现在连商业化都已经实现了。
要想再影响科技的阶级跃迁,恐怕只有移民火星才算了,至于剩下的,无非是一些小的进步,有他肯定更快,但即便没有他的影响,凭其他科研学者的努力也未必就完不成。
他可不会因为夸父工程的顺利就自大到认为华国的科技发展离不开他了。
更何况即便他真的还想大公无私的继续为科技发展做贡献,也依旧得回到片场才行,积分才是第一生产力。
盘古堆、伏羲堆—哪一项不是在片场积累的“资本’换来的?即便他现在想为人类的科技树再添新枝,想去触碰更遥远的星辰—没有积分,一切都是空谈。
以前,他踏入片场,目标明确得近乎功利一为了积分,为了兑换技术,为了尽快点亮可控核聚变这盏人类未来的明灯。
最典型的一次便是《流浪地球》了,当时整个的拍摄过程都是如此,从筹备到拍摄完成,从里到外都背负着沉重的压力,别说他了,就连最基础的一个道具师都快被他的严谨逼疯了,但他也没办法,那份压力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他象一个背负着沉重使命的苦行僧,在聚光灯下扮演着别人,内心却时刻计算着进度条。
演戏,更象是一个不得不完成的任务。
好在一切没有白费,盘古堆和伏羲堆相继点燃是对这个国家最大的支持,诺贝尔奖、
科学技术奖、还有盘古勋章是对他最好的回馈。
但这一次,不一样了。
这次回去,他要拍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不是为了兑换某个特定的技术图纸,不是为了完成系统发布的科技任务。
他想找回最初那份纯粹的对表演的好奇与热爱,想沉浸在故事本身的光影和情感里,想探索那些真正触动他心灵的题材一也许是某个深邃的科幻寓言,也许是探讨人性幽微的文艺小品,也许仅仅是一个能让他和艺菲在戏中酣畅淋漓地爱恨一场的故事。
他渴望那种创造性带来的纯粹愉悦,那种不背负“人类未来”重担的、自由的表达。
积分,依然重要,是他探索更深邃科技领域的钥匙。
但这一次,钥匙的型状由他自己来打磨,可以用它去打开“有趣’的宝箱,而不是直奔有用’的矿藏。
科技与艺术,理性与感性—也许在更高的维度上,它们本就相通。
这次,他想试试看,不为任务而演,只为自己心中的有趣’而演,那扇门后,会是什么光景?
更重要的是,这将是他和艺菲共同的全新旅程。
求婚成功,他们的关系进入了新的篇章,并肩站在镜头前,演绎悲欢离合,分享创造的喜悦,这本身,不就是人生最浪漫的戏剧之一吗?母亲的叮嘱言犹在耳,拍戏,确实能让他有更多时间陪伴她,在共同的事业中加深羁拌。
“教授,快到拾光了。”
秦浩平稳的声音打破了车厢内的宁静。
洛珞收回飘远的思绪,目光重新聚焦,看向窗外越来越熟悉的城市轮廓。
是的,此刻他们正是去往拾光的路上。
他的眼神不再有连日奋战科研一线时的极度专注和疲惫,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久违的、
带着探索欲的明亮光芒,以及一丝对即将开启的新篇章的温和期待。
“恩。”
他轻声应道,嘴角的笑意终于完全绽开。
红旗轿车平稳地转了个弯,朝着拾光影业的方向驶去。
这一次,他不是带着科技蓝图的科学家洛珞,而是即将回归片场的演员洛珞,带着一份为自己、为爱人、也为那份纯粹的表演事业而演绎的决心。
随着车子开到拾光大楼门口稳稳停下,刘艺菲歪着头看向洛珞的方向。
也许是看到了洛珞嘴角的笑容联想到了什么,刘艺菲好奇的问道:
“看来新剧你是已经想好拍什么了?不会又是为了研究什么东西吧”
“当然不是。”
洛珞牵着刘艺菲的手走落车,同时肯定的回答道:
“这次我们纯粹的享受拍戏,即便是有些额外的研究,也一定会是个很有趣的东西,我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