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地下指挥中心的环形会议室内,铅灰色防辐射墙壁映着冷白灯光。
曹部长坐在左手边的首位上,对面坐着的正是张云超,两人各自的下面则是分数总装总参和科工委的高层们。
此刻众人前面的大屏幕上,一个3d的星图正在荧幕中央旋转,数以千计的光点中,十七颗猩红标记的卫星正掠过东亚上空。
“开始吧。”
只见曹部长先是看了眼会议室的最后排的某位秘书后,又跟张云超对视一眼,随即才指尖叩击桃木桌面,声音沉稳的宣布道。
“是!”
总参情报部周部长应声起身,激光笔的红点直接摄向星图核心:
“各位领导,过去72小时,我们锁定了这批长期游弋在东亚轨道的异常卫星。”
屏幕瞬间切出频谱分析图,电子沙盘同步放大伪装卫星结构图。
“第一组,六颗‘墓碑卫星’。”。”。”
画面切换成黄泽岛防波堤的微波热力图,岗亭轮廓纤毫毕现。
张云超看着这一幕眼神骤冷:
“盘古堆点火前一周,它们变轨频率提升300。”
“正是!”
周部长调出轨迹叠加动画,猩红轨道线如绞索般收紧:
“第二组更危险——八颗‘渡鸦立方星’。”
画面切换为拇指大小的黑色立方体:
“打着‘瑞士教育机构’旗号,去年由spacex猎鹰火箭‘拼车发射’。”。”
空军将领一拳砸在桌上:
“狗屁民用!这是darpa‘轨道碎片计划’的间谍卫星群!”
“最致命的是它们。”
周部长将三颗闪烁黑光的卫星标记为深红:
“第三目标群,‘哨兵-0型’,x-37b空天飞机秘密布设——美国国家侦察局绝密项目。””
大屏幕突然裂变为频谱比对图,左侧是实时截获的跳频信号,右侧赫然是棱镜门曝光的nro密钥矩阵。
曹部长突然抬手:
“证据链?”
“三小时前,海南遥感站截获其跳频指令。”
周部长调出密码学分析报告:
“密钥矩阵与2010年‘棱镜门’曝光的nro后门程序同源。”
他环视全场:
“结论明确:这十七颗‘太空野狗’,全部由美国情报机构遥控!”
……
这场会议仅仅是周部长的汇报工作就足足持续了四十多分钟,大量不为人知的“无主”卫星被一颗颗的揭露出来。
这些全都是他们最精锐的情报人员在付出了许多代价后才拿到的,每一条情报都可谓是来之不易。
最终,整理出“无主”卫星共五十四颗,有些是已经在启用中,传输过不少他们情报的,也有些至今都还在潜伏中,留作以后可能发生更重要的用途,不过……也没什么以后了。
是的,今天会议的目标正是这些悬在他们头顶的家伙。
之前他们不动手一方面是没有这个必要,有些卫星只是他们知道的,肯定还有在他们探测之外的,想要一举让敌人变成瞎子,除非真正撕破脸的大面积覆盖式打击,但轻易肯定走不到这一步。
更重要的是,之前尘埃之怒的技术受限,纳米虫群很可能变成太空霰弹枪,一旦“伤及无辜”,这就将变成一场国际纠纷,到时候肯定是他们理亏,没有这个必要冒险。
当然了,还有一个同样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成本。
大规模纳米集群炸弹的成本十分高昂,尤其是在研发之初,要是同时进行几十颗卫星的定向打击,其花费完全不亚于大规模动用核武器。
不过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洛教授出国在即,除了他们的防伪措施肯定要做好外,硬实力的震慑同样不能少。
很不幸……这些“无主”的卫星被选中了。
当然了,也是因为如今他们的技术发展的越来越成熟了,之前一直遮遮掩掩的不肯露面,是因为没到时候,现在是时候亮个剑了。
随着情报部的汇报结束,曹部长和张书记各自把目光看向了总装负责尘埃之怒项目的装备司司长,各技术部高层,以及科工委下属几个研究所的院士,教授,工程师们。
率先开口的是轨迹分析。
“目标轨道根数已迭代解算完毕。”。”
lx-3就是尘埃之怒项目针对卫星集群研发的武器流星的代号,如今已经迭代至最新的第三代了。
会议室前方的大屏投影上瞬间构建出几十道淡蓝色弹道,与猩红轨道精准交叠。。”。”。”
屏幕上立刻呈现几十道细如发丝的ep射线,精准贯穿虚拟卫星群。
“170吉瓦峰值功率经定向聚焦后,能量密度足以烧毁星载电路,但距目标50公里外的航天器电磁辐射暴露量低于国际太空安全标准阈值。”
材料组的赵首席展示纳米单元电镜图:
“采用当时洛教授提出的钇稳定氧化锆陶瓷基核壳结构,蚀刻速率提升300。”
三维动画演示纳米虫群如银色潮水包裹卫星:
“通过预设晶格振动频率识别算法,集群优先攻击航天级铝合金与砷化镓芯片基板,对钛合金推进剂贮箱蚀刻速率下降85。”
随着演示的进行,画面中卫星太阳能帆板如冰雪消融,但核燃料罐保持完整。
“功能性摧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