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251章 烽烟再起,砥柱中流

第251章 烽烟再起,砥柱中流(1 / 1)

公元前197年 汉高后元年 农历八月

北地的秋日,天高云淡,本该是收获与宁静的季节。然而,狄道城头的烽燧,却在八月中的一个清晨,骤然升起了滚滚狼烟。那黑中带黄的烟柱,笔直地刺向湛蓝的天空,如同一声无声的呐喊,瞬间撕裂了短暂的和平。一处,两处,三处……自东北方向而来的烽火,沿着边境的防线,如同燎原的星火,迅速向着狄道蔓延而来。最高的警讯级别——示警外敌大规模入寇!

几乎在烽火燃起的同时,数匹浑身浴血、疲惫不堪的驿马,载着同样伤痕累累的斥候,冲入了狄道城门。带来的消息,证实了最坏的担忧:匈奴左贤王本部主力,汇合了部分休屠、浑邪等部落的骑兵,总计超过五万骑,绕过防御相对严密的狄道正面,从云中郡缺口大举南下,而后迅速西折,兵分两路。一路约三万骑,直扑北地郡东部重镇马领(今甘肃庆阳附近);另一路两万余骑,则沿着子午岭西侧,如一把尖刀,插向北地郡腹地,兵锋隐隐指向郁郅(今甘肃庆城)、方渠等城,意图截断狄道与东南方向的联系,并劫掠刚刚秋收的粮草。

“报——!王爷!紧急军情!匈奴大队已破马领外围障塞,守军苦战不支,求援!”

“报——!郁郅方向发现大量胡骑游弋,烽燧接连失陷!”

“报——!东南粮道受胁,数支运粮队遭袭!”

坏消息如同雪片般飞入靖王府议事堂。堂内,刚刚因秋收而稍显轻松的气氛,瞬间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大战将至的凝重。周勃、高顺、以及新近提拔的几位将领,皆面色肃然,目光齐聚于主位的靖王李凌身上。

李凌负手立于巨大的牛皮地图前,目光锐利如鹰,扫过图上标注的敌我态势。匈奴此次入寇,规模远超春季,且战术狡猾,避实击虚,直取北地软肋。东部马领若失,北地门户洞开;东南粮道若断,狄道将成为孤城。形势之危急,尤胜上次狄道被围。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越是危急关头,身为主帅越不能乱。

“高顺!”李凌声音沉稳,不见丝毫慌乱。

“末将在!”高顺踏前一步,甲叶铿锵。

“马领不容有失!着你即刻率领步卒主力八千,并弩手一千,驰援马领!依托城防,务必坚守待援!本王会令灌婴所部骑兵,伺机袭扰敌军侧后,为你分担压力。记住,稳守为上,不可浪战!”

“诺!末将誓与马领共存亡!”高顺抱拳领命,转身便大步离去点兵。

“周勃!”

“臣在!”

“立即动员全城民夫,加固狄道城防!将所有库存箭矢、滚木礌石,尽数运上城墙!严格管制城门,实行宵禁!安抚城内百姓,告知官府已有万全之策,令其勿慌。同时,以八百里加急,向朔方都督虫达、并向长安朝廷急报军情,恳请火速发兵救援!”李凌深知,仅靠北地一郡之力,难以长期抗衡如此规模的敌军,必须借助朝廷力量,至少要在道义和形势上争取主动。

“臣遵命!”周勃领命,匆匆安排去了。

李凌又看向一旁待命的传令官:“速派快马,传令灌婴!命其放弃原定巡边路线,立即向马领至郁郅一带机动,利用骑兵速度优势,不断骚扰敌军粮道、小队人马,延缓其进军速度,刺探其主力虚实!但严令其避免与敌主力正面交锋,保存实力为上!”

“得令!”

一道道命令如同磐石投入水中,激起涟漪,迅速转化为整个北地郡的战争动员。狄道城内,刚刚卸下粮担的民夫,再次拿起了工具,奔向城墙;军营中,休整的士卒迅速披甲执锐,在高顺的率领下,开出东门,迎着烽火的方向疾驰而去;城中的工匠坊,炉火彻夜不熄,加紧修复兵器,打造箭簇。一种紧张而有序的战时气氛,笼罩了整个狄道。

【系统提示:宿主面临匈奴大规模入侵的严峻危机,军事指挥与战略决策能力面临极限考验… 宿主状态:临危不乱,迅速判断敌情,果断部署防御,调配兵力合理,展现出色的大局观与应变能力…】

然而,战争的残酷,很快便超出了纸面推演。数日后,坏消息接连传来。高顺部虽及时赶到马领,与守军合兵一处,凭借城防暂时挡住了匈奴主力的猛攻,但敌军兵力雄厚,攻势如潮,马领城防多处破损,伤亡惨重,形势岌岌可危。而东南方向,郁郅城在敌军优势骑兵的围攻下,坚守数日后,终因寡不敌众,城破!守城都尉及大部将士战死,城内粮草被劫掠一空,百姓惨遭屠戮。消息传来,北地震动。郁郅失守,意味着狄道东南屏障已失,粮道受到严重威胁,匈奴游骑可以更自由地穿插劫掠。

更令人忧心的是,朝廷方面的反应,依旧迟缓。朔方都督虫达的回文,先是嘉奖了北地军民的奋勇,随后表示已向朝廷请兵,但援军集结、粮草调配需时,要求靖王“务必坚守待援”,语多鼓励,却无实质行动方案和明确时限。而来自长安的消息更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朝堂之上的争论与权力的制衡,似乎远比千里之外的边关烽火更为重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王爷,虫达这是要坐观成败啊!”有将领愤懑不已。

“朝廷……怕是又要我等自生自灭了!”另一种悲观的情绪在滋生。

李凌面色沉静,心中却如明镜一般。他早已料到朝廷援助不会轻易到来。吕雉执政,首要在于巩固权力,平衡内部,对于边郡战事,若非威胁到关中核心,恐怕更乐于见其消耗藩镇实力。虫达身为老将,或许有心救援,但亦受制于朝廷政令和自身兵力调配。

“慌什么!”李凌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求人不如求己!北地安危,系于我等自身!马领还在坚守,高顺将军仍在苦战!狄道城固若金汤!灌婴的骑兵还在敌后周旋!我北地儿郎,何时变得如此怯懦?”

他环视众将,目光灼灼:“郁郅之失,是为警示,亦是为我等争取了时间!传令下去,放弃所有难以坚守的小型据点,兵力进一步向狄道、马领等核心城池收缩!加派斥候,严密监控敌军动向,尤其是其粮草囤积之地!告知灌婴,郁郅已失,可活动的空间更大,命其加大袭扰力度,专攻敌军软肋!另,派人秘密联络边境羌胡部落,许以重利,若能袭扰匈奴后方或提供情报,战后必有厚报!”

李凌的策略清晰而坚决:对外,继续示弱求援,占据道义高地;对内,则放弃幻想,准备独立应对最残酷的战争。收缩防线,集中兵力,固守要点;同时,利用一切手段,包括军事袭扰、外交分化,来削弱、迟滞敌军。他要将北地变成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让匈奴每前进一步,都付出惨重的代价。

战火纷飞之际,狄道王府内宅,却竭力维持着一方宁静。王妃刘玥强压下心中的恐惧,更加细心地打理内务,安抚府中仆役,并时常带着两个幼子,在府中花园散步,试图用母亲的镇定,影响整个王府的气氛。她知道,自己帮不上前线什么忙,但稳住后方,让王爷无后顾之忧,便是她最大的贡献。李凌偶尔回府,看到妻儿安好,内宅井井有条,紧绷的心弦方能得到片刻舒缓。他抱起咿呀学语的李玄承,又看看襁褓中熟睡的李玄业,心中的责任感愈发沉重。他守护的,不仅是这片土地,更是这个家的未来。

八月末,秋风渐凉。马领攻防战进入白热化,城墙下尸积如山。狄道城外的原野上,匈奴游骑的身影越来越频繁。战争的阴云,彻底笼罩了北地。李凌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他这位北地的“砥柱”,必须在这场更加狂暴的风浪中,牢牢挺立,直到云开雾散的那一刻,或是……与这片土地共存亡。

【史料记载】

(第二百五十一章 完)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炮灰变锦鲤,暴君宠上瘾 抗战:火箭提升,营长到司令长官 盗墓:观影盗笔之书 抗战:土木系太子爷 模拟器:系统开局就被李世民截胡 沪上谍影:我靠卧底成财阀 综穿之随心而为 绿茶病美人私底下烟酒都来啊 冷戾帝王揽腰宠,贵妃靠献媚续命 江山劫,揽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