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135章 荥阳使至,龙卧静观

第135章 荥阳使至,龙卧静观(1 / 1)

第一卷:乱世兵锋,潜龙出渊

第一百三十五章:荥阳使至,龙卧静观

李凌的苏醒,如同在狄道这片浸透血泪的焦土上,投下了一颗虽微弱却无比坚定的火种。火光摇曳,不足以驱散所有阴霾,却清晰地昭示着生命不屈的韧劲。然而,这簇微弱的生命之火,其所处的环境,却依旧是寒风凛冽,危机四伏。

郡守府行辕内,时间仿佛被拉长,每一刻都沉浸在一种小心翼翼、近乎虔诚的守护氛围中。李凌的状况,用“好转”来形容或许过于乐观,更准确的描述是,他暂时摆脱了急速滑向死亡的深渊,进入了一个极其脆弱、进展缓慢的平稳期。

他依旧无法动弹,每日绝大多数时间都陷入一种昏沉的浅眠之中。偶尔清醒的片刻,眼神虽不再如最初那般全然空洞,却也依旧蒙着一层薄雾,对外界的认知模糊而迟缓。刘玥(昭武王妃)的低声细语,淳于意(智力80)诊脉时指尖的微温,或许能在他沉寂的心湖中激起一丝微不可察的涟漪,让他眼睫微颤,但也就仅此而已。他无法做出更明确的回应,像一株在严冬后勉强存活、却远未恢复生机的幼苗,所有的能量都用于维系最基础的生命体征。

喂食依旧是最艰难的事。每一勺流质的药膳或参汤,都需要刘玥极大的耐心和技巧。她需时刻观察丈夫喉结是否滚动,稍有呛咳便需立刻停下,轻柔拍背。这个过程缓慢而耗神,但刘玥甘之如饴,每一次成功的吞咽,于她而言都是一次小小的胜利。她开始尝试在他清醒时,用温湿的布巾轻轻擦拭他的手掌和手臂,按摩那略显僵硬的指关节,希冀着能促进一丝气血流通。

淳于意的调理方案愈发精细。他深知此时任何猛浪的用药都是催命符,故而以“润物细无声”为主旨。药方多以性味平和的黄芪、党参、当归等益气养血之品为主,佐以少量通络之药,剂量极其谨慎。他更注重饮食调养,设法寻来些易于消化吸收的肉糜、粥羹,一点点为李凌补充元气。

“王妃,王爷脉象如今如溪流潜行,虽缓却稳。此乃根基渐固之象,然气血亏虚太甚,非朝夕可补。眼下之要,在于‘守’,守住这缕生机,静待其自我复苏之力缓慢积聚。”淳于意每日禀报时,语气中既有欣慰,更有如履薄冰的谨慎。

【系统提示:宿主处于深度恢复期… 生命体征极度虚弱但保持稳定… 体质:19(生命本源以极其缓慢速度自我修复)… 信仰值:51(狄道军民持续感恩愿力滋养,突破50临界点,对修复产生微弱增益效果)… 魂佩能量:-43(永久沉寂)… 恢复进程:平稳且极其缓慢… 警告:身体机能仍处于临界状态,需绝对避免任何形式的消耗与刺激!】

高顺(濒死)的状况与李凌呈现出某种奇妙的同步性。他依旧昏迷不醒,但脉搏较之前更为扎实了一些,面色虽蜡黄,却不再泛着死灰。这种关联,让淳于意更加确信,这位将军的生机,与王爷的安危息息相关。

狄道城内的清理和整顿工作,在周勃(政治85,智力82)派出的军士协助下,艰难地进行着。尸骸被集中焚化或深埋,废墟被粗略清理,幸存者们被重新登记造册,集中在几处相对完好的屋舍中居住,以便管理和分发有限的粮秣。城中的死寂渐渐被一种压抑的忙碌所取代,但空气中依旧弥漫着悲伤与绝望的气息。唯有郡守府那面依旧飘扬的“昭武”王旗,以及王爷苏醒的消息,是支撑着这数百幸存者继续活下去的唯一精神支柱。他们自发地、日复一日地向着行辕方向默默祈愿,这股精纯的信念之力,无声无息地汇聚而来。

【系统提示:感知到稳定持续的感恩愿力… 信仰值+01… 当前信仰值:52…】

然而,现实的困境如同冰冷的枷锁,牢牢禁锢着这片土地。粮草,始终是悬在头顶的利剑。周勃大军与狄道残民每日的消耗,使得从荥阳转运而来的粮秣入不敷出。周勃不得不一再削减军士的口粮,并派出小股部队四处狩猎、采集,甚至冒险前往更远的、未被匈奴彻底破坏的村落搜寻食物,杯水车薪,难解根本之渴。

就在周勃为粮草焦头烂额、一面加固营寨防务,一面警惕匈奴动向之际,一队风尘仆仆的骑士,护送着一辆马车,抵达了汉军大营。来人手持汉王符节,声称奉王命而来。

周勃闻报,心中一动,立刻在中军大帐接见。为首者是一名中年文官,面容白净,眼神却透着精明,正是汉王刘邦身边的中大夫,名叫孔聚(政治75,智力78)。此人并非顶尖谋臣,却深谙官场之道,常奉命传达机宜。

“周太尉辛苦!”孔聚拱手见礼,语气恭敬却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审视意味,“汉王闻听狄道解围,昭武王苏醒,龙心大悦,特遣在下前来抚慰将士,探视王爷病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周勃还礼,面色沉静:“有劳汉王挂念,有劳孔大夫奔波。王爷虽已苏醒,然伤势极重,至今口不能言,身不能动,需静心调养,不便见客。”

孔聚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笑道:“太尉放心,在下深知王爷需要静养。汉王亦有严令,绝不可惊扰王爷休憩。在下只需确认王爷安好,以便回禀汉王,使大王安心。此外……”他略一停顿,压低声音道:“汉王还有一事,欲与太尉商议。”

周勃心中警兆微生,面上却不露声色:“哦?汉王有何旨意?”

孔聚道:“汉王虑及北地新遭大劫,百废待兴,周太尉军务繁忙,恐难兼顾民政。且王爷伤重,陇西不可无人主持大局。故,意欲派遣一位重臣前来,协助太尉安抚地方,处理政务。”

周勃心念电转,立刻明白了其中的深意。他不动声色地问:“不知汉王属意何人?”

孔聚微微一笑,吐出三个字:“建成侯,吕释之。”

周勃瞳孔微不可察地一缩。吕释之,王后吕雉的长兄,真正的皇亲国戚,在朝中地位尊崇。派他来,名为“协助”,实为“监军”乃至“分权”,其背后必然牵扯到荥阳朝堂复杂的权力博弈,甚至可能包含着对功高震主的他与重伤的李凌的某种制衡与试探。

“建成侯乃国之柱石,若能亲临,自是北地之福。”周勃语气平稳,听不出喜怒,“只是北地残破,胡虏未远,恐非善地,建成侯千金之躯……”

孔聚摆手打断:“太尉不必多虑。建成侯忠勇体国,岂会畏惧艰险?汉王心意已决,旨意不日即下。在下此行,亦是先行通报,请太尉有所准备。”

周勃知道此事已无可挽回,只得点头:“既如此,末将谨遵王命。待建成侯抵达,必当全力配合。”

送走孔聚后,周勃独自在帐中沉思良久。吕释之的到来,无疑会给本就复杂的北地局势增添新的变数。他必须更加小心谨慎,既要维持边防,又要应对来自朝廷的耳目。

消息很快通过周勃之口,谨慎地传到了郡守府。刘玥闻听吕释之将要前来,秀眉微蹙。她久在宫中,深知这位舅父的权势与心性。在此微妙时刻前来,其意绝非单纯的“抚慰”与“协助”。她看着榻上依旧昏睡的丈夫,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保护欲。她决定,在吕释之到来之前,要更加严密地守护行辕,任何外界的纷扰,都绝不能影响到丈夫的恢复。

而此刻,远在荥阳的汉王宫中,刘邦(政治90,魅力88)正与张良(智力95)、萧何(政治95)商议着派吕释之北上的具体事宜。

“吕释之去,一来可安吕氏之心,二来也可替寡人看看,周勃在那边究竟如何,李凌……又到底是个什么情形。”刘邦手指敲着案几,语气深沉。

张良沉吟道:“大王所虑周全。建成侯前往,确可稳定局面。只是……北地艰苦,建成侯若久驻,恐生怨望。且周太尉乃忠勇之将,过度掣肘,恐寒将士之心。”

萧何道:“子房所言甚是。臣以为,可明确吕释之此行以抚民、筹粮为主,军事仍由周勃全权负责。待北地稍安,王爷病情稳定,即召建成侯回朝。”

刘邦点头:“嗯,就依二位之言。告诉吕释之,他的主要任务是安抚百姓,筹措粮秣,供应大军,非万不得已,不得干预军务。至于李凌……”刘邦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神色,“让他亲眼看看,回来详细禀报。寡人要知道……朕的这位昭武王,究竟还能不能……再为寡人执掌陇西。”

这一切的暗流涌动,郡守府行辕内的李凌自然无从知晓。他依旧在生死线上艰难地徘徊着,每一次微弱的呼吸,都是与命运的抗争。只是在无人察觉的深度昏睡中,当那股源自狄道军民的、日益精纯磅礴的信仰愿力持续滋养着他干涸的生命本源时,他眉心深处,那枚已彻底沉寂、布满裂痕的祖龙魂佩,似乎……极其微末地……颤动了一下?仿佛沉睡的巨龙,在无尽的黑暗中,感应到了远方同类的一丝……极其模糊的……气息?

【系统提示:信仰值突破50临界点,感知到极微弱特殊共鸣…… 来源未知…… 分析中…… 魂佩无响应……】

这颤动微乎其微,转瞬即逝,甚至连系统都难以捕捉和解析。然而,这或许是一个征兆,预示着李凌的恢复之路,将不仅仅依赖于药石和时间的积累,更可能与某种更深层次的力量苏醒有关。

狄道的这个夏天,在希望与隐忧交织中,缓慢而沉重地流淌着。苏醒的龙,仍需蛰伏。而来自四面八方的目光,已悄然聚焦于此。

【史料记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一百三十五章 完)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穿越到修仙世界,要怎么办 抗战:我带亮剑李云龙死守南京城 你装纨绔,我装瞎,看谁能演 修仙学院:弟子各有千秋为师要完 偏折明月 穿越成冉闵,我终结了那个乱世 大明:暴君崇祯,重塑大明 重生七零:虐渣后我嫁糙汉赢麻了 夺回享福命,炮灰长媳夫贤妻贵 衍尽归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