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勤站在玄冰山下,凝视着这座通体晶莹的冰山。高达数千米的山体在极光映照下泛着幽蓝光芒,刺骨的寒风卷着冰屑打在他脸上。他运转圣域之力,体表泛起一层土黄色光晕,将寒意隔绝在外。
他在山腰处找到一处天然裂缝,深度约十米,宽度刚够一人容身。这里背风,是个理想的落脚点。林勤走进裂缝深处,盘膝坐下,开始规划接下来的修炼。
首要问题是适应环境。北极冰原内核局域的低温远超想象,普通圣域强者在这里也坚持不了几天。林勤发现,维持护体斗气消耗的速度是外界的五倍以上。照这个速度,他必须每隔几个时辰就打坐恢复。
“得想个办法降低消耗。“他自言自语。第一天,他尝试减少护体斗气的强度,结果寒气立刻渗透进来,衣袖上结了一层薄冰。他不得不重新加强防御。
第二天,他开始研究冰层的结构。用手触摸冰壁,感受其中的能量流动。冰元素异常活跃,几乎完全压制了其他元素。他尝试将精神力探入冰层,却象撞上一堵墙,前进得异常艰难。
“这样不行。“林勤改变策略。他回忆起之前穿透冰层的经验,开始查找特定的频率。第一次尝试,精神力以过高频率震动,结果被冰元素剧烈排斥,震得他头晕目眩。第二次,频率过低,精神力根本无法穿透冰层表面。
经过数十次失败,他在修炼笔记上记录:“频率需要与冰层固有波动契合,不能强攻,只能融入。“
这个发现让他调整了方法。他开始像学生一样,耐心观察冰层的能量流动规律。每天花六个时辰静坐,用精神力细细感受冰层的每一分变化。有时一坐就是一整天,结束时双腿都已麻木。
三个月后的一个深夜,极光特别明亮。林勤照常尝试与冰层共振,突然,他感觉到精神力顺利渗入了冰层。虽然只深入了不到一米,但这无疑是个突破。
“成功了!“他压抑住兴奋,继续维持这个频率。随着精神力深入,他隐约感知到冰层下百米处传来的大地气息,虽然微弱,但确实存在。
这个发现让他精神大振。接下来的日子,他白天在冰原上实地考察,晚上继续尝试沟通大地。为了准确记录数据,他在冰面上刻画了数十个测量点,每天记录不同位置的冰层厚度和结构差异。
在能够初步沟通大地之力后,林勤开始着手解决护体斗气消耗过大的问题。普通的护体斗气在极寒环境中就象个漏勺,必须持续注入能量才能维持。
他想到将“大地脉动“融入防御。第一次尝试时,他在护体光晕中添加震动频率,结果斗气消耗反而加快了一倍。第二次,他调整震动幅度,却导致防御出现破绽,左肩被寒气冻伤。
“平衡点很难找。“他在笔记上写道,“震动太强会加速消耗,太弱则无法化解寒气。“
经过两周的反复试验,他终于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参数。一层带着特殊震动的土黄色光晕复盖在他体表,能够将袭来的寒气震荡分散,从而减少直接防御的消耗。
这个改进让斗气消耗降低了三成,他将其命名为“震荡护体“。虽然还不够完美,但已经是个良好的开端。
随着震荡护体的初步成功,林勤开始主动查找冰原上的魔兽实战。他首先遇到的是一群七级冰狼。这些狼群通体雪白,在冰原上几乎隐形。
第一次实战检验时,他过于注重维持震荡护体,结果身法变得僵硬,差点被狼爪所伤。他立即调整策略,将部分注意力放在闪避上。
“震荡护体强度百分之四十,可抵挡冰狼爪击。“他在战斗中不断调整参数,“频率再提升一成,能更好化解寒气。“
经过与数群冰狼的交手,震荡护体逐渐完善。接下来,他找上了一只九级雪豹。这只雪豹速度极快,攻击带着刺骨寒意。
第一次交锋,雪豹的利爪就撕裂了震荡护体,在他手臂上留下三道血痕。林勤立即后撤,重新调整防御参数。
“速度型攻击需要更高频率的震动。“他一边闪避一边思考。经过半个时辰的周旋,他终于找到适合对抗快速攻击的震动频率。
年末时,林勤已经能够在冰原上自由活动。震荡护体趋于完善,能够根据不同类型的攻击自动调整震动参数。更重要的是,他已经能够稳定地从冰层下汲取大地之力,虽然量不多,但足以支撑长期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