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未亮,林乔已经在御膳房的小厨房里忙碌。昨晚几乎一夜未眠,她反复研读父亲留下的《翡翠白玉羹秘法》,直到每一个步骤都烂熟于心。此刻,她面前摆满了各种珍贵食材:上等火腿、活杀鲫鱼、新鲜荸荠、嫩豆腐,还有几种特殊的药材。
春桃轻手轻脚地走进来,手里捧着一个锦盒:\"林副总管,太后宫里送来的,说是做汤要用的特殊材料。\"
林乔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小包淡绿色的粉末和几块晶莹剔透的\"石头\"。她沾了一点绿色粉末尝了尝,眼睛立刻亮了起来——这是抹茶粉!实际上是特制的高汤冻。
她立刻行动起来,先将鲫鱼处理干净,取肉去骨,用刀背轻轻拍打成茸。不可用刀刃直剁\",这样能保持鱼肉的纤维完整性。火腿切成细如发丝的丝,荸荠削成小圆片,豆腐则被修成完美的立方体。
最关键的步骤是调制汤底。林乔将高汤冻放入锅中,加入少量清水,用文火慢慢融化。随着温度升高,一股难以形容的香气开始在厨房弥漫——那是一种深沉而复杂的鲜香,带着时间的沉淀。
按照笔记指示,她将鱼茸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直接做成小丸子,另一部分则与抹茶粉混合,变成淡绿色的\"翡翠丸子\"。当两种丸子在高汤中翻滚时,奇妙的事情发生了——绿色的丸子浮在汤面,白色的则沉在底部,形成鲜明的分层。
林乔却皱起眉头。应该是翡翠在上,白玉在下,中间是清澈的汤,象征\"天清地宁\"。但她的汤中间层还不够透亮。
她闭上眼睛,让直觉引导自己。突然,一个现代烹饪技巧闪过脑海——低温慢煮。传统方法是用沸水快速汆烫丸子,但如果改用85度的水慢煮
最后的工序是摆盘。林乔将荸荠片和火腿丝精心摆放在汤碗底部,然后小心地倒入汤和丸子,最后放上豆腐立方体。成品正如笔记所描述的那样——翡翠在上,白玉在下,中间是晶莹剔透的汤,最底下则是红白相间的配料,宛如一幅精致的山水画。
正当她准备将汤装入食盒时,厨房门被猛地推开。高公公带着几个御厨闯了进来,脸色阴沉。
这是明摆着的刁难。林乔握紧了拳头,父亲在笔记中明确写道,这道汤必须直接呈给太后,中途不得经他人之手。但作为下属,她又不能公然违抗总管的命令。
就在僵持之际,一个清冷的声音从门外传来:\"不必了。太后命我亲自来取。\"
陆寻大步走入厨房,身后跟着两名侍卫。他今天穿了一身墨蓝色官服,整个人如出鞘的利剑般锋利。
林乔点点头,小心地将汤碗放入特制的保温食盒中。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太后说,让你午时去慈宁宫回话。\"
高公公的脸色更加难看了。这意味着太后不仅满意这道汤,还要亲自召见林乔。在众人复杂的目光中,陆寻带着食盒离去,林乔则开始收拾厨具,心中却忐忑不安——那道汤真的能达到太后的期望吗?
午时将至,林乔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裙,忐忑地向慈宁宫走去。皇宫在正午的阳光下金碧辉煌,但她无心欣赏,满脑子都是那道汤的味道和太后可能的反应。
殿内,太后正坐在窗边的软榻上,面前的小几上摆着那个熟悉的汤碗。令林乔惊讶的是,陆寻也在场,站在一旁,表情严肃。
林乔心头一跳。她确实做了一点小小的改动——在最后关头加入了一滴柠檬汁,这是现代烹饪中提鲜的小技巧。
太后点点头,示意女官和侍卫都退下。等殿内只剩他们三人时,她才缓缓开口:
林乔恍然大悟。难怪父亲如此重视这道看似简单的汤品,它竟然是先皇政治理念的具象化!
离开慈宁宫时,林乔的思绪乱如麻。陆寻走在她身旁,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既不会引人闲话,又能低声交谈。
正说着,一个瘦小的太监匆匆从他们身边经过,不小心撞了林乔一下。
等太监走远,林乔才发现自己的袖袋里多了一张纸条。她不动声色地收好,直到与陆寻来到一处僻静的回廊才打开查看。
林乔的心跳加速了。这是陷阱还是真有人知道内情?她将纸条递给陆寻,后者眉头紧锁。
夕阳西下时,陆寻带着林乔来到皇宫西侧的一处僻静院落。这是他作为三品大员的居所,虽然不大,但布置得雅致整洁。
他忽然解开官服上衣,转过身去。林乔倒吸一口冷气——陆寻的背上布满了狰狞的疤痕,从肩胛一直延伸到腰部,就像被巨兽的利爪撕裂过一般。
他的眼神变得空洞,仿佛回到了那个可怕的夜晚:\"你父亲让我带你和你母亲先走,他自己去查看火源。我跑到内院,只找到你母亲,她说奶娘已经带着你从后门逃走了。我们正要离开,一根燃烧的房梁砸了下来\"
林乔的手不自觉地发抖。她能想象那个画面——熊熊烈火中,陆寻拼命保护她母亲,却无能为力
林乔的眼泪无声滑落。虽然她没有林巧儿的记忆,但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楚却真实得可怕。她突然意识到,无论她原本是谁,此刻她就是林巧儿——那个在火海中失去一切的小女孩。
两人相对无言,只有窗外渐浓的夜色见证着这一刻的沉重。林乔突然明白,无论她最初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是什么,现在她已经无法抽身了——林巧儿的身份、父亲的冤屈、那场大火的真相,都成了她必须面对的现实。
林乔点点头,擦干眼泪。她不再是那个懵懂的穿越者,也不再是孤身一人的林巧儿。今晚,或许她将揭开十年前那场大火的真相,而无论面对什么,她都已做好准备。
窗外,最后一缕夕阳消失在地平线下,黑夜正式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