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冯乐在粉丝见面会上完成《deadan》的全球首唱,同时宣布正式版本将于5天后,即5月5日同步登陆各大音乐平台。
为什么是“全球”?
因为《deadan》将以中英文双语版的形式发布,海外主推英语版。
“乐子人”当然是欢呼雀跃,鸽鸽要发歌了!
从《偶练》毕业才一个月,看看这效率!
鸽鸽太宠粉啦!
特别是那些去了见面会现场的粉丝,回去之后吹的眉飞色舞。
“姐妹,我跟你们说,你们没去太可惜了!”
“现场太炸了!”
“《deadan》绝对不是爱豆流水线级别的作品,惊喜!超级超级大惊喜!我很难跟你们形容我当时的震撼!”
“反正你们就听吧,一听一个不哎声!”
“立帖为证,打脸了回来找我,乐子人不骗乐子人!”
为免音源泄露,现场是不允许录音录像的,所以不管她们形容的如何天花乱坠,其他人都只能等五天后的上线。
她们越是这么说,没去的越是心痒难耐。
好好好,知道你们去过了,不用一直这么强调吧,馋谁呢?
你们这些碧池!
说真的,一开始其她“乐子人”也没敢全信,只以为是例行的吹捧。
粉丝嘛,爱豆拉的屎都是香的——
其实她们自己也知道,但还是要闭眼吹,就是这么盲目。
不盲目追什么星啊?
在正式发布之前提前预热,实际上就是通知粉丝做好准备。
爱豆作品战报都是发行后多少小时,乃至多少分钟销量、收听量、榜单排名水平如何粉丝要不是早有准备,哪能冲的这么及时?
走长线不是爱豆擅长的,因为那个就要靠路人盘了。
《deadan》这首歌预热是比较充分的,粉丝的兴趣也被吊的很高,与其说是检验冯乐的实力,不如说是检阅“乐子人”的战斗力。
果不其然,5月5日,歌曲正式上线。
流媒体时代,冯乐采取的是“全平台发布”策略。
当天之内《deadan》在企鹅、酷狗、酷我、网抑云等主要音乐平台横扫各大榜单强势登顶。
同时,v版登陆b、抖等视频平台,播放量飞涨。
可以说,《deadan》在所有可能复盖的范围内数据表现全都非常亮眼,喜报连连。
到这里为止,《deadan》的影响力还局限于饭圈内部。
冯乐本人得到了更多关注,原因是“乐子人”证明了自己很能打。
顶流级别的粉丝!
但是吧,《deadan》红红火火,有人就看不过眼了。
路人乐迷对于“乐子人”的大肆吹捧,什么“华语乐坛之光”“领先一个时代”云云之以鼻。
你们这些爱豆,除了靠脑残粉刷数据还会干什么?
好大的口气!
不要碧莲!
让我来看看,到底唱了个什么辣鸡玩意儿!
这些乐迷本来是抱着批判的态度来听《deadan》,主要目的是为了找出槽点,好去对着那些讨人厌又无处不在的粉丝开嘲讽。
可这么一听嗯?
跟想象的不一样啊!
想喷的,一时间有点迟疑了。
但是说实话,一小部分路人的评价本身也无关紧要,他们的声音在整个网络世界微不足道。
剩下的大部分人,压根儿也不会对《deadan》感兴趣。
冯乐?
就是前些天粉丝堵了机场的那个是吧?
呸!
就该把他们打包抓起来,治他们一个扰民!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墙外。
别忘了,《deadan》的英语版同步登陆海外各大音乐平台,而且是跟88risg联合发布的。
后者这个厂牌,本身有一定的影响力。
再加之海外有大几千万的华人群体,或多或少受到华语流行文化圈的辐射。
《偶象练习生》作为开年最火爆的综艺,海外华人也有关注的,冯乐开粉丝见面会不就有从国外来的“乐子人”吗?
当然,主力还是翻墙出去做数据的粉丝。
所以《deadan》一上线,尤如石子投进水面,溅起了一点水花。
具体来说,反响最热烈的是在“中华文化圈”范围内,即港台新马以及东南亚那些小国。
其次,就是美澳这些留学生比较多的国家,但榜单的排名就不怎么高了。
比较值得一提的是,88risg为了推荐《deadan》,请了一些美国当地或者外网有一定粉丝量的乐评人进行试听。
这种合作,大概率是人情或者“商单”,所以不会是什么负面评价。
大部分说的都是“很有想法”“耳目一新”,或者“作为一名中国音乐人让人感到惊喜”。
总的来说,他们评价还是比较克制的,商业吹捧也不会太过分。
但是!
这些反馈到了粉丝那里,不给你夸张个十倍百倍不白瞎了吗?
“《deadan》火爆全球,引领华语音乐走向世界”
“冯乐新专登顶多国榜单,华语歌手第一人”
“《deadan》会入围格莱美吗?”
这些话是张口就来,是冯乐本人都没眼看的程度。
公允的说,《deadan》有一定反响。
这个反响是创建在,它本身就是海外团队制作,海外团队发行的基础上,要是一点儿反响没有不就血扑了吗?
然后火爆不火爆,取决于如何定义“火爆”。
所以,要这么比的话成绩确实可圈可点。
但归根结底呢,《deadan》的海外成绩无非是走了早期k-pop走过的路,而且只是一小步。
如果《deadan》算“火爆”,那k-pop就是核弹了。
至于泰勒斯威夫特那些真正的欧美顶级歌手,属于中子星爆炸。
什么入围格莱美,先混出bts那个咖位再聊吧,否则很难不让人怀疑是鸽鸽的反串黑·
《deadan》真正的市场,还是在国内。
“乐子人”们拿到那些海外评价如获至宝,开始强烈鼓吹《deadan》的“国际范儿”。
你不喜欢,那是你品味不行!
其底层逻辑还是“老外都说好,你有什么资格说不好”。
对音乐的审美和喜好可能是主观的,因人而异,但评价本身是一种权力。
出口转内销,这一套仍然不过时。
“《deadan》走红海外”的消息一传回,歌曲的风评肉眼可见的好转。
与此同时,冯乐工作室给国内的一批乐评人也发了“商单”,请他们试听一下《deadan》。
那还用说吗?
于是在热度和口碑兼具的条件下,《deadan》终于走出饭圈,影响力扩大至路人层面,并狠狠的圈了一波粉。
从现在开始,冯乐不光有粉丝,还有歌迷了。
这一套连招下来,最为激动的还不是“乐子人”,或者刚刚入坑的路人歌迷,而是目定口呆的同行。
冯乐从《偶练》退赛单干,自组工作室,业内普遍持怀疑态度。
草台班子,就算现在热度犹存,怕是后继乏力吧?
结果眶,《deadan》横空出世,把这些玩儿鹰的都晃得眼花缭乱,不禁对冯乐刮目相看。
教科书级别的营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