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待周瑜发问,他已侃侃道来:
言罢含笑望向周瑜:
周瑜一时语塞,心中翻涌难平。
这般环环相扣的谋略,将虚实相济之妙发挥得淋漓尽致!
另一方面,此计谋竟是兵家妙策,令吴郡守军懈怠!
不仅一箭双雕,更在首步行动中为后续布局埋下伏笔!
看似寻常的三路分兵,却被军师运用得神乎其技!
一道计策,竟能牵制两郡之敌?
如此谋略,他非但领悟透彻,更觉震撼非常!
沉默良久,他方从惊诧中回神,拱手道:
“原来如此,瑜明白了,谢军师点拨!”
“甚好!”
秦鸣闻言,向孙坚展颜道:
“主公,既无异议,我等即刻挥师进军!”
“准!”
孙坚朗声应和,起身环视诸将:
“全军依军师之计行事!”
“方才所言,诸位可曾明晰?”
“速去整备!”
“谨遵将令!”
众将齐声应诺,纷纷离席备战。
当日黄昏,孙坚大军横渡长江,旋即兵分两路。
赵云率偏师取道东南,直指泾县;
主力则猛攻春谷县,未及一日便破城而入。
再度分兵后,孙坚亲率两万精锐扑向宛陵,
甫入丹阳便摆出鲸吞全郡之势!
——
丹阳郡宛陵县,郡守府内。
当孙坚大军压境之际,府中却是一派闲逸景象。
本该肃穆的议事厅内,两名方士身着道袍侃侃而谈。
郡守周昕端坐主位,正与方士论道玄理。
此人七尺之躯,白衣墨带,长须飘然,
谈吐间尽显黄老之学底蕴。
忽闻厅外脚步急促,
一名与周昕面目相似的文士怒闯而入,
未待众人反应便高声疾呼:
“兄长!大敌当前岂可空谈玄理!”
此人正是周昕胞弟周喁,
曾任曹操幕僚,现为丹阳主簿。
周氏三兄弟中,次子周昂效力袁绍,
长子与幼弟则共守丹阳。
两位道人见状慌忙起身,向周昕拱手:\"贤昆仲既有要事相商,贫道先行告退。匆匆离去,步履慌乱。
他这位兄长真是荒唐至极!竟因个人好恶就拒绝往来,如今敌军压境还想望风而逃?
两军分兵行动,一支挥师芜湖,另一支直逼我军而来!
周喁闻言双目圆睁,一时语塞。
敢情我在这干着急?
你早已知晓军情却缄口不言,还有闲心在此高谈阔论?
若我不来,莫非兄长打算独自脱身?
他看向周昕的目光愈发难以理解。
面对弟弟怪异的目光,周昕只得苦笑:
话音未落,只见周喁猛然起身,头也不回地向外走去。
周昕闻言大惊失色,急忙喊道:
见周喁毫无停留之意,他匆忙起身追赶:
此刻的他早已失去方才的从容,快步追赶弟弟的身影。
一日后。
春谷通往宛陵的官道上。
孙坚统率两万精锐向宛陵推进,军容整肃,旌旗猎猎,士气如虹。
孙坚与秦鸣并辔而行,在亲卫簇拥下听取前线传来的捷报。
捷报频传:
“禀主公!赵云将军兵至泾县,守军五百未战即降!”
“赵云部昨日自泾县开拔,今日可抵宛陵!”
“北路大捷!典韦、祖茂二将已克芜湖,正溯江而上!”
“急报!北路军遭溧阳伏击,典韦将军阵斩敌将!”
孙坚抚掌朗笑:
“子若,丹阳防务竟如此空虚!”
“周昕此人当真疏于戒备!”
秦鸣捻须应道:
“此人笃信黄老,崇尚无为。我大军陈兵江畔多日,稍具警觉者必严阵以待。而今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足见其毫无防备。”
“妙极!”孙坚把玩着佩剑穗络,忽而笑道:“天下若皆此等无为之人,何愁大业不成?”
秦鸣轻摇羽扇:
“治世或可为名士,乱世难保项上头。适者生存,往后劲敌只会愈来愈强。”
孙坚剑眉微蹙:
“故此更要速取扬州!——子若以为周昕果真愿降?”
“必降。”秦鸣斩钉截铁。他忆及此人前科:袁术据淮南时,周昕竟敢怠慢,迫得吴景征讨。此人更散兵归乡,甘为王朗部属,终被孙策所诛。
思及此,秦鸣成竹在胸:
“主公且宽心,三路大军已成合围之势。依周昕性子,怕是闻风便逃!”
孙坚眼含精光:“哦?”手中剑穗无风自动。
宛陵城外,孙坚主力与赵云铁骑完成会师。目睹跪迎的士族献上太守印信,众将方信周昕果真弃城。
孙坚见秦鸣与周瑜先后劝阻,便打消了念头。毕竟他与周家兄弟并无深仇大恨。
正与众人交谈时,忽见府主身后走出一员将领,向孙坚抱拳道:
孙坚含笑摆手:
陈纪闻言苦笑。碰上这对兄弟,还能有什么选择?
孙坚大喜。周氏兄弟虽去,城中尚有三万兵马。得此良将,便可顺利接管大军。
随后一番客套,顺利接收了丹阳三万兵马。在当地大族引领下,孙坚正式接管丹阳。
车驾行至太守府,再设中军大帐。
这次他未再征询众将意见,直接询问秦鸣:
秦鸣从容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