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骑兵逼近,他猛然喝道:
城下骑兵闻声骤停,一员将领在亲卫簇拥下策马而出,高呼:
李肃眯起双眼回忆华雄部属,赵岑却立即印证:
李肃眉头紧锁,紧盯城下追问:
只见城下兵卒抬出一员魁梧将领,被左右搀扶,气若游丝。
仿佛印证其言,远处杀声震天,追兵已逼近三百步内。
那曲长早被敌军吓得魂飞魄散,此刻更是面如土色,颤声辩解:
他之所以能逃脱,全因当时身处战场边缘。真正目睹华雄遇险的亲卫,早已陷入重围难以脱身。
(李肃哪里知晓华雄生死真假。
此刻望见关下华雄身影,更不敢妄作决断,只得支吾道:
见那曲长目光游移,李肃怒发冲冠,转首望向关外。
若这曲长能笃定几分,他尚敢放手一搏。
可如今——
他岂敢拿性命作赌?
倘若关下果真是华雄,拒之门外,董卓知晓后定叫他尸骨无存!
眼见追兵迫近,李肃钢牙咬碎,从齿缝里挤出一句:
赵岑闻言如获赦令。
这位莽夫既不敢违逆李肃,更惧惮华雄威势。
若延误时辰触怒华雄,怕是要当场血溅三尺!
此刻得令,忙不迭喝令守军开启城门。
随着绞盘转动,汜水关巍峨城门在刺耳声响中缓缓洞开。
关下那将见状,立即抱拳高呼:
言罢转身振臂疾呼:
数千铁骑如洪流般涌入城门。
李肃见敌军竟欲乘势夺关,慌得连声嘶吼:
霎时间箭雨倾泻。
守军仓皇张弓,无数箭矢呼啸着坠向关下。
忽听得关下炸响惊雷般的怒吼:
祖茂韩当亦撕去伪装,一人舞动双刀,一人抡起长刀,如虎入羊群般杀向西凉军。
入关骑兵闻言纷纷亮出兵刃,在关内掀起腥风血雨。
守军猝不及防,眼见同袍突然反戈,顿时乱作一团。
整座关隘瞬间化作修罗场。
城楼上的李肃与赵岑面如死灰,如坠冰窟。
竟是敌军诈关?
好一出瞒天过海!
二将尚在惊骇之际,关外孙坚已纵声长笑。
秦鸣之计果然分毫不差!
城门既开,奇谋已成。
接下来——
便看他的江东儿郎了!
烽火骤起,三军闻令而动!原本埋伏在军阵中的突袭部队扛着层层云梯冲杀而出。
一万五千铁骑如黑云压城,铺天盖地涌向巍巍关隘。
此时关内守军遭遇突袭,早已乱作一团。
兵虽众多,却成一盘散沙,难以形成有效防御。
赵岑眼见此景,心如刀绞,急忙向李肃求援:
李肃望见城下战况,缓缓阖上双眼,长叹道:
一夜之间连中两计,军心涣散已至谷底。
加之孙坚部众背水一战,士气如虹,此消彼长之下岂能抵挡?
话音刚落,李肃已匆匆奔向城下。
既然决定撤兵,不若多带些辎重。
或能将功补过!
可他未曾察觉,赵岑听完军令后并未随行,而是目露异色,转身朝另一个方向走去。
主将既已下令撤兵,此战胜负已定。不到一个时辰,李肃便率领数千残部向洛阳方向溃退。
孙坚则在众将奋勇拼杀下,逐步掌控汜水关防务。
一炷香后,战事平息。
此役过后,孙坚彻底打通了进军洛阳的通道。
而他原本的命运轨迹,也因这场夜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十四章 完胜而归,硕果累累
河南境内,汜水雄关。
晨光微熹,旭日初升,万道金光重回人间。
昨日此时,虽有小胜,但汜水关中尚有数万精兵,文有李肃坐镇,武有华雄把守,横亘在他与洛阳之间,固若金汤。
而今晨光里,他竟能傲立关墙之上,俯瞰苍茫大地。
这是何等惊人的逆转!
自起兵以来,这是首次取得如此酣畅淋漓的大捷!
不仅在绝对劣势下以少胜多,更一举攻克天下雄关!
若联军真能攻入洛阳,这首功非他莫属!
思绪翻涌间,一个年轻的身影总在不经意间浮现脑海。
若说夺取汜水关是个奇迹,那这个年轻人就是创造奇迹之人!
倘若没有此人出现
莫说夺取雄关,恐怕连性命都难保全!
当真是一念之差,天壤之别!
望着关下清扫战场的士卒们,孙坚不禁轻声低语:
孙坚正与众人议事,程普手持竹简匆匆登上城楼禀告:
孙坚红袍猎猎,转身迈下城阶。
孙坚闻言心头一震。此番出征的豫州军不过三万余人,如今竟已折损近三成!
刹那间,一股汹涌的喜悦如潮水般将孙坚吞没。
这滋味,活像个穷了半辈子的庄稼汉突然捡到座金山,乐得他险些手舞足蹈起来。但江东猛虎终究不是没见过世面的愣头青,听闻能组建骑兵时,他立刻想到现实问题,拧着眉头道:\"可咱们连军粮都断了,拿什么养这些战马?\"
站在一旁的程普瞧见他这副愁容,反而抚须笑道:\"主公何必忧心?这汜水关里粮食堆得都快溢出来了!原先关里就屯着几万斛粮草,董卓老贼生怕守军饿肚子,前些日子又运来十万斛。如今关内储粮少说能养活咱们四五个月!\"
说到最后,这位老将忍不住开怀大笑:\"主公,咱们这回可真是掏着金窝了!\"
程普略作思索,压低声音道:
孙坚猛地拍腿,恍然大悟:
程普见主公态度郑重,立即调派人手前往迎接秦鸣。
议事厅内,孙坚端坐主位,俯视着阶下跪伏之人:
赵岑慌忙叩首:
孙坚快步下阶,亲手搀扶:
赵岑面露惭色:
孙坚朗声笑道:
话锋一转:
赵岑见孙坚不计前嫌,喜出望外:
孙坚眼中闪过精光:
此言一出,赵岑顿时语塞。
他暗自苦笑——若能脱身,又何须投降?
当时董卓麾下四员大将,唯他官职卑微。
如今胡轸、华雄接连殒命,仅剩他与李肃。
偏偏前日守关时,他因惧怕华雄怪罪,屡劝李肃出战致败。
若随李肃返回,必然成为替罪羔羊。
西凉军中将领如云,董卓岂会在意他这等小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