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手握十二万大军,若全力攻打寿春,程普将军仅凭四万守军怕是坚持不到我方援军到来!
当下最紧迫的便是时间。
袁术此番突袭,追求速战速决,而我军北上截击,同样是与时间赛跑。
陈端的一番话让众人恍然,此战关键就在于——既要确保九江郡不丢,又得迅速回师,给袁术致命一击!
众人闻言纷纷陷入沉思,破局的关键就在于——如何用无法守城的骑兵替程普争取时间?
孙坚忽而笑道:(后续内容保持原意即可)
“子正说的不错,但我认为秦鸣必定已有对策!”
共事多年,二人的默契自不必言。孙坚深知秦鸣的谋略向来周全,绝不会留下明显破绽。此刻的局面,显然也在他的算计之中。
见孙坚神色,秦鸣含笑道:“此事不难化解。我军骑兵需北上断敌粮道,除主力外,每名骑兵皆配双马。若采用轮换之法,既可保证骑兵北上,又能捎带部分步卒。这些增援兵力,正好可解燃眉之急。”
“竟有这等妙计?”孙坚眼前一亮,当即询问赵云:“子龙,依军师之策,最多能带多少人马?”
赵云略作思忖,抱拳道:“主公容禀,新补的两千骑兵尚难载人。若全力行军,每名骑兵可多带一名步卒,至多三千之数。”
“仅三千人?”孙坚面色骤变。众将闻言亦露忧色。陈端直言道:“军师,三千增援恐怕难解九江之危!”
秦鸣正色道:“诸君且听我一言。眼下九江形势危急,每多一兵一卒皆可减轻寿春压力。何况——我愿举荐一人,非但能守住九江,更可将袁术大军牢牢牵制在寿春城外,待我军主力会师!”
这番话引得满堂震动。孙坚急问:“不知军师所荐何人?”
只见秦鸣郑重行礼:“在下不才,愿亲往寿春助守九江!”话音未落,举座皆惊。谁能料到军师竟要亲率三千将士,直面十二万敌军?这般胆识,当真令人叹服!
丹阳城外扬尘起,铁甲寒光映日辉。
三日前那场军议仍历历在目。当秦鸣推开军事舆图,请缨亲赴九江时,满堂文武的惊呼几乎掀翻屋顶。此刻望着城外连绵旌旗,孙坚无数次想拽回那袭青衫。
秋风卷过赵云的白袍,典韦的双戟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是吐出一口浊气:\"城丢了便丢了,先生定要\"
忽闻铠甲铿锵,赵云与典韦齐齐抱拳:\"末将必护军师周全!\"
孙坚眼眶骤然发烫。当年洛阳初遇,谁能料这文人风骨竟硬过千军?他猛地俯身长揖,惊得近卫手中旗帜都晃了三晃。
远处传来号角声声,四万大军如黑色潮水漫过官道。字旗下,有人死死攥住了箭垛上的青砖。
对孙坚而言,这根本不算难事!
他身负诸多非凡特质,区区袁术怎可能攻破他镇守的城池?简直荒谬!
孙坚瞧见秦鸣这般神态,不禁展颜笑道:\"论胆识无双,天下间除你秦子若,还能有谁?也罢!既然军师执意前往,策儿,你身为先生近卫,岂能不相随?\"
赵云、典韦、孙策随之策马。全军启程!\"
万余将士浩荡北行。渡长江,越驿站,昼夜兼程。四日破晓,终抵寿春城外三十里。
湖畔密林中,大军暂歇。秦鸣与赵云、典韦、孙策正听取探马急报:
消息传来,三将面色渐沉,唯秦鸣神色如常。
听罢军士禀报,赵云眉宇紧锁:
孙策神色凝重地接话:
秦鸣见状莞尔:
他转向军士询问:
军士连忙抱拳答道:
秦鸣眼中精光一闪:
军士思忖道:
秦鸣挥袖示意:
军士躬身告退。
待其离去,孙策急切问道:
赵云也忧心忡忡:
典韦突然洪声插话:
秦鸣闻言失笑:
三人闻言俱是一怔,彼此相顾无言。
他们前来支援,不进城怎么行?
不过比起另外两人,孙策跟随秦鸣多日,更了解他的行事风格。他略一思索,眼中顿时闪过精芒:“先生方才细问传令兵,莫非对袁术军有所图谋?”
“正是!”秦鸣朗声笑道,“我军占尽先机,岂能错过这机会?该给袁术备份大礼!”
“哦?”孙策精神一振,“军师有何妙计?”
赵云与典韦闻言,也知秦鸣必有谋划,立刻凝神望来。
秦鸣对三人招了招手:“附耳过来。”
三人凑近细听,起初神色如常,片刻后却齐齐瞪大眼睛,满脸震惊。
“此计当真可行?”赵云难掩诧异。这般战法,他从未听闻。
孙策沉吟道:“先生此计虽险,若成则守城事半功倍!”
典韦咧嘴大笑:“这仗打得痛快!论算计还得是子若够狠,袁术必会上钩!”
见二人表态,沉稳的赵云只得苦笑:“既然二位赞同,云也无异议,全凭军师安排。”
“好!”秦鸣颔首笑道,“诸位且去休息,今夜还有硬仗要打。”
“遵命!”三将抱拳退下。
此刻寿春城外。
袁术卸下头盔,放声大笑:“奇袭九江果然妙极!守军士气溃散,破城指日可待!”
幕僚阎象捻须附和:“我军出其不意,敌兵仓惶退守寿春。如今困兽之斗,今日观其阵势已露颓相,胜局在望。”
面对主帅与阎象的连番称赞,袁涣却轻轻摇头:\"主上,此刻仍不可掉以轻心!孙坚方面尚未出手,我军务必保持警惕。春,更要防备城内守 急跳墙!\"
说着瞥了眼袁涣——此人虽好,未免太过絮叨!远不如阎象用得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