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
王卫国点点头,目光深远。
“留着,以后有大用。”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再过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南方的商人们会象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涌入东北。
到时候,长白山脉的野生人参丶灵芝这些珍品,会遭到毁灭性的采挖。
到了九十年代,几十年份的野山参就已经是凤毛麟角,价格更是会被炒成天价,一参难求。
以前他是穷,缺钱,不得不卖掉一些珍贵药材换取生活所需。
但现在,他手头宽裕了,自然没必要再做这种杀鸡取卵的事情。
这些天地精华,留下来,无论是自用还是将来作为人情,其价值都远非现在卖掉的几百上千块钱可比。
从钱老那回来后,王卫国又去找了陈东。
陈东见到他,脸上笑开了花:“卫国哥,你可算来了,你要的东西我都给你弄到了。”
他从一个上锁的抽屉里,拿出一叠崭新的票证。
“一套‘三转一响’的票,五百斤粮票,两百斤肉票,都在这了。其他的票现在是真不好弄。”
王卫国接过票,满意地点了点头。
“陈东,听说你最近又要南下了?”
王卫国问道。
“是啊,风声越来越松了,那边机会多。”
陈东提起这个,眼里放着光。
王卫国从怀里掏出厚厚一遝钱,推了过去:“陈东,这两千块,算我入股的。”
陈东看着那两千块钱,愣了一下,随即笑道。
“卫国哥,你这次又投两千,胆子可真够大的。你就不怕我把钱卷跑了?”
王卫国也笑了,他给陈东递了根烟,自己也点上一根,慢悠悠地吸了一口,才开口说道。
“跑?你能跑到哪去?再说了,我相信陈东你的为人。”
陈东闻言,心中一暖,用力地拍了拍王卫国的肩膀。
“卫国哥,你放心!这钱,我保证给你连本带利的拿回来!”
他知道,王卫国这不仅仅是投资,更是信任。
王卫国笑了笑,没再多说。
他知道陈东是个人才,胆大心细,又有闯劲,在即将到来的时代浪潮里,这样的人只要不走错路,想不发财都难。
他投的这两千块,不过是提前下的一步闲棋,却能在未来收获意想不到的回报。
送走了满怀激情的陈东,王卫国的生活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但沉家村,却因为几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最先坐不住的是沉军和沉富国。眼瞅着村里日子越过越好,他们俩的大小伙子还打着光棍,家里人急,他们自己也急。
托媒人说了好几家,姑娘们倒是没说他们人不行,可一听家里那条件,就都有些尤豫。
这年头,说媳妇讲究“三转一响”,自行车就是其中之一。
两人一合计,一咬牙,各自找到了王卫国,央求着帮忙弄张票。
王卫国如今在县里人头熟,加之手头宽裕,这点小事自然不在话下。
没过几天,两辆锃光瓦亮的“永久”就被他们俩宝贝似的骑回了村。
那得意劲儿,就别提了。每天没事就擦得反光,在村里的大路上来回骑,车铃按得“丁铃”作响,惹得一群半大孩子跟在屁股后面跑,满眼的羡慕。
这下,村长沉红星脸上有些挂不住了。
作为一村之长,村里好几户人家都有了自行车,他这个当头的居然还是两条腿走路,说出去象话吗?
他赶紧托了马方鸿,也高价弄了一套票,买回一辆。
如此一来,算上王卫国丶沉青山丶沉青阳家的,再加之新买的三辆,小小的沉家村,竟然一下子拥有了七辆自行车!
这在十里八乡,绝对是独一份的风景线,说出去都倍有面子。
村民们看着那些骑着车“嗖嗖”而过的人,眼睛都红了。
羡慕归羡慕,但大家伙儿心里也跟明镜似的,这些人能买得起大件,还不都是跟着王卫国干活,手里有了馀钱?
一时间,“跟着卫国能吃肉”这句话,成了沉家村许多人心里颠扑不破的真理。
村里的热闹,王卫国看在眼里,却没太放在心上。
他最近正忙活着另一件在他看来更为重要的大事——送儿子上学。
他的大儿子王山,还有大舅子沉青山的儿子大虎,今年都到了六岁的年纪,是该上学的年龄了。
王卫国和沉青山都是轧钢厂的正式工,一个采购员,一个车间技术骨干,他们的孩子自然有资格进入轧钢厂的子弟小学读书。
那里的教程条件,可比乡里的土坯房小学强了不止一点半点。
可这事,两个小家伙却一百个不乐意。
在山里野惯了的孩子,哪里受得了天天被关在教室里。
一听说要去上学,小山和同样不情不愿的大虎,两个小脑袋摇得象拨浪鼓。
大虎还好点,他虽然也不想去,但一想到以后小山也要陪着他一起“遭罪”,心里竟然莫名地平衡了,甚至还有点小小的开心。
“要去你们去,我才不去!我要在家陪爷爷玩,逗小狗玩!”
小山抱着王长林的腿,说什么也不撒手。
最后,还是沉青青和张莲两位母亲联合出手。
一个揪耳朵,一个拍屁股,软硬兼施地收拾了一顿,两个小家伙才瘪着嘴,哭唧唧地被王卫国和沉青山领着,去了轧钢厂小学报名。
看着儿子那副“美好童年一去不复返”的悲壮模样,王卫国心里又好气又好笑。
报完名,过了三天就正式开学。
上学放学的事倒不用王卫国操心,早上沉青山他们骑车去上班,顺道就把两个孩子捎过去,晚上下班再一起带回来,方便得很。
第一天放学回来,小山整个人都蔫了,吃饭都没什么精神。
晚饭后,沉青青拿出了崭新的作业本和铅笔,板着脸,监督儿子写作业。
“今天老师教了什么?写给妈看看。”
小山磨磨蹭蹭地趴在桌子上,握着铅笔,一笔一划地在田字格里写着。
作业很简单,就是写十遍数字“一”到“十”,再写几个简单的汉字,“土”和“田”。
刚开始还算认真,可写了没一会儿,窗外就传来了村里其他孩子嬉笑打闹的喊声。
“小山!出来玩啊!我们去摸鱼!”
小山的魂儿“嗖”地一下就飞了出去,屁股在板凳上扭来扭去,眼睛不住地往外瞟。
手下的字也越写越潦草,象一条条蚯蚓在纸上乱爬。
“王山!”
沉青青的声调猛地拔高,柳眉倒竖。
“你给我好好写!身子坐直了!你看你这写的什么东西!”
小山被吓得一哆嗦,委屈地扁了扁嘴,眼框一下子就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