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的雪原悠闲生活 > 第4章 雅库特双胞胎美少女

第4章 雅库特双胞胎美少女(1 / 1)

程砚之眼睛一亮,手腕轻轻一抖,稳住鱼竿。

他并未立刻起竿,而是摒息凝神,感受着水下那股力量的节奏。

拉锯开始了。

那看不见的对手在水下左冲右突,试图挣脱,每一次发力都清淅地传递到冰冷的竿体和程砚之稳定的手臂上。

这不仅仅是捕猎,更象是一场在无声冰幕下进行的、生命原始的角力。

终于,感觉水下的力道稍泄,程砚之手腕沉稳上扬。

一股混着碎冰碴的冷水花从冰窟窿中溅出,紧接着,一尾闪着银光的鱼儿破水而出!

它不大不小,约摸巴掌长、两指宽,身体呈优美的流线型,鳞片细小紧密,在昏暗的光线下闪铄着银白和淡青的光泽。

被提出水面时,它在冰冷的空气中激烈地甩尾挣扎,鱼鳃翕张,鱼尾拍打着冰面,发出“啪啪”的清脆响声,鲜活的气息瞬间打破了冰面的沉寂。

“秋白鲑(arctic graylg)!”程砚之嘴角不自觉地弯起一个清浅的弧度,带着一丝收获的喜悦。

这是勒拿河冰层下常见的耐寒鱼种,也是此刻最好的晚餐指望。

这种鱼,属于鲑鳟鱼,在国内至少二三十一斤。

他利落地取下鱼,扔进一旁的旧铁皮桶里。

鱼儿在空桶底又扑腾了几下,终于安静下来。

冰钓的好运似乎才刚开始。

重新挂好简陋的自制拟饵,下竿不到一刻钟,竿梢又传来了熟悉的悸动。

这一次是试探性的连续点动。

程砚之耐心等待,感受到一个清淅的拖拽后,果断扬竿。

这条略小一些,但是活力十足。

当钓起第三条鱼时,他辨认出这是一条细鳞雅罗鱼(siberian dace)。体型与前两条秋白鲑相似,体色偏黄褐,鳞片在光下同样亮晶晶。

这种鱼,价格他不清楚,估计跟秋白鲑差不多

三条活蹦乱跳的鱼儿挤在旧铁皮桶里,成了这茫茫冰原上最生动的收获。

在异域他乡钓鱼,跟家乡自然颇有不同,不仅环境雅趣大相径庭,连鱼儿的种类也不一样。

幸亏他之前做过功课,要不然还认不出来。

天色已明显暗沉下去,冰面的寒气更甚。

程砚之知道该收工了。

他满意地看着桶里的收获:“三条鱼,足够了。两条大的炖汤,一条小的……煎着吃?”

肚子仿佛应和般,轻轻咕噜了一下。

三条鱼其实没多重,不知道有没有两斤,可能两斤多一点,程砚之掂了掂,心说,反正不是空军。

他觉得,下次得买个小秤,称一下。最好是那种便携式的,现场称重。钓到鱼不称重,如锦衣夜行。

“真遗撼呀,今天的直播出了点小意外,提前关了。要不然,多少得让网友们瞧瞧咱的收获!”

“另外,钓竿也太简陋了一些,毕竟初来乍到。若是能搞到,或者自制更精良的钓竿或钩子,也许,能钓到更大体型的鱼儿。”

程砚之没有急着回去,在此之前,他要就地将这三条鱼处理一下。前几天下了一场大雪,木屋后面本来溪水潺潺的小溪整个都结冰了。

那条溪本来就浅,整个冻住之后,几乎没有一点水。回去反而没有在这里方便。

用雪搓也可以,但既然这里有水,还是用水冲洗更爽利。

程砚之将鱼放在冰面上,拿起从部落买来的二手雅库特刀,将刀身从鹿皮刀鞘中轻轻拔出来,雪亮的刀锋闪铄寒光,显然十分锋利。

他动作麻利地刮鳞、去鳃、剖肚,将内脏都给清理出来。

当三条鱼都处理好后,就用铁皮桶从冰窟窿里打起一桶水,冲洗掉血迹和内脏,鱼肉呈现出晶莹的质感。

然后,他将鱼重新放回铁皮桶,收拾好小马扎、自拍架和手机、钓竿、雅库特刀、猎枪,提起“沉甸甸”的收获,踏上了归程。

这种雅库特刀,可能是从骨刀演化而来,属于当地的特色,刀背特别厚实,刀身一侧有精心锻打的凹槽设计,不过,刀并没有多长,也就是一把小匕首,但这边的人用来切肉、凿冰、劈柴……各种用途。

当然,由于刀本身不大,劈柴只能劈开那些小木头,之前已经用斧子劈好的,再用这种刀劈成小条塞进炉子里,需用另一只手在刀背上按压。

程砚之过来冰钓,就是用的这把刀凿出来的冰窟窿。

他在十几天前就开凿了,当时冰层只有八九厘米厚,但是这么多天过去,已经“涨”到三十多厘米了。

据部落人说,等到深冬,或者明年三四月,冰层能达到半米以上,甚至一两米。到时候得用大的螺纹电钻才能破开。

程砚之很聪明,听说这个情况后,就每天来固定的地方,每天凿一次,由于每天都来打同一个洞,所以也就是相当于一个晚上的冰层,非常之薄弱。

要不然,等到凛冬,以他这个病恹恹的样子,哪里有力气搞开那么厚的冰层。

细小的雪粒开始随风飘落,打在程砚之脸上微微刺痛,但是,他毫不介意,心中被浅浅的渔获喜悦充斥着。

脚印在身后平整的雪地上延伸,指向远处那个埃文基部落边缘透出微弱暖黄光线的木屋。那是屋内尚未熄灭的炉火。

这里的人,通常住两种房子,冬天一款,夏天一款。据说没有春天和秋天,只有冬天和夏天。

由于他来的时候是九月尾,这边已经开始飘雪,所以酋长大叔租给他的便是冬天的木屋。

木屋的下面用木柱子将房子给架高了,离地一米多。

因为冬天会下大雪,若不架得高一点,恐怕一场大雪就被埋了,门都打不开。

而夏天一到,他们就搬进用桦树皮搭的简易棚子里过夏。而且夏天的时候,部落会逐水草丰盛的地方放牧,只有冬天才定居,属于半定居半游牧性质。

程砚之租的这栋旧木屋,大约七八个平方,屋子外面蒙了厚厚一层动物皮毛,以鹿皮最多。

所以,别小看这样一个狭小的房子,若是在国内,那“价格”皮草不是?

程砚之特别喜欢这种粗大的木料,粗犷而原生态,他住进去的第一晚就仔细鉴定过,约莫是红皮云杉。

房子周围是稀稀疏疏的针叶林,大约一百多米外,就是部落零零星星的房舍。后方,山峦起伏,正是维尔霍扬斯克山脉。

沿着木头台阶而上,推开木门,进入温暖的屋内,炉子里还有奄奄一息的炉火。

程砚之熟练地用铁钩拨开炉灰,添上几块晒干的苔原灌木根茎和一小块煤。火苗很快重新欢快地舔舐着炉膛,驱散着深入骨髓的寒气。

他做的第一道菜,是“雪水炖双鲑汤”:

取两条个头较大的秋白鲑,直接斩成大段,保留鱼头增加风味。

一只黝黑粗糙但厚实的土陶锅架在炉火上,舀入几大勺门外洁净的积雪,雪在炉火的烘烤下慢慢融化成清澈的水。

水温渐热,程砚之小心地将鱼块放进去,又抓了一小撮盐洒了进去,这是他能找到的最朴实的调味。

除此之外,还加了一些从部落里换来的当地特色调味料,比如几片晒干的、略带松木清香的苔原不知名小草叶。

大火烧开,撇去最初的浮沫,转小火慢慢煨炖。

随着水温升高,水中的鱼块开始由晶莹变得雪白,鱼肉紧致弹牙。

渐渐地,清澈的水变成了诱人的奶白色,鱼肉特有的鲜香开始弥漫在这小小的木屋空间里。

程砚之耐心地用木勺轻轻搅动,避免鱼肉散架。汤汁越来越醇厚浓郁,最后撒入一点点碾碎的干野洋葱末,也是部落买来的。

不过,当地真没有什么给劲的调味料。

程砚之都有点怀念家乡种类繁多的调味料,生姜、大蒜、八角、桂皮、花椒、胡椒、辣椒、孜然、香叶、白芷、料酒、老抽、生抽、耗油……

好消息是,这几条鱼并不是太腥。其实吃生鱼片也可以的,只是他更喜欢熟食。

第二道菜是“雪水香煎雅罗鱼”。

剩下那条细鳞雅罗鱼,程砚之用一块干净的布吸干水分。在另一块扁平的石板(权当煎盘)上,小心地滴上几滴鹿油。

这边的驯鹿很便宜,部落里就有大量饲养。。

程砚之是直接向部落居民买的,更便宜一些,大概8元人民币一斤,他先买了五斤尝尝,感觉还不错。打算改天再去看看,多储备一些,准备过冬。

他这种外来户,初来乍到,错过了夏季最好的打猎季节,又没有豢养牲畜,自然是直接购买方便。好在他还有点积蓄,人民币换成俄罗斯卢布之后,在这边的购买力还可以。

鹿油在石板上滋滋作响,散发着浓郁的动物脂肪香气。鱼被整条放在滚烫的石板上,立刻发出“滋啦”一声动人的脆响。鱼皮瞬间收紧,变得焦黄。

程砚之小心地用木叉翻动一次,确保另一面也煎得金黄焦香。鱼本身的油脂被煎出,香味霸道而直接,是纯粹的蛋白质与脂肪在高温下的狂欢气息。

火炉上的陶锅里,奶白色的鱼汤“咕嘟咕嘟”地吐着小泡,浓稠得能挂住勺子。煎鱼的焦香和炖汤的醇香交织在一起,是这荒原木屋最美妙的晚餐交响曲。

就着炉火的微光,程砚之正要开吃的时候,屋外忽然传来雪地上清脆的踩踏声,以及少女银铃般的轻快交谈和笑声。

声音很快停在门外,接着是礼貌又透着点好奇的轻敲声。

程砚之微微一怔,打开门。加拉特的两个女儿,15岁的阿丽娜和尤利娅,几乎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双胞胎。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官场:我是全国最年轻县委书记 火红年代:从肝职业面板开始 魂破九天秦朗 好莱坞1952 我的青春恋爱绝不可能扭曲且胃酸 六年婚姻失望至极,她走后渣总却疯了 替嫁绝嗣长官?好孕娇娇一胎三宝 娇软美人穿兽世,七个兽夫排队求抚摸 御兽太自律,主人只想躺 最强肉法:神明降世望着我的血量进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