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平乐在院里练太极拳,小身板摇摇晃晃的,活象只学走路的小鸭子。阳光通过老槐树的叶子,在她脸上投下斑斑点点的光。
”哥,你看我这招‘白鹤亮翅’象不像?”她单腿站着,晃晃悠悠的。
李平安靠在门框上笑:”像只扑腾的雏鸡。”话没说完,平乐就一屁股坐地上了。
”哥!”她鼓着腮帮子瞪他。
李平安赶紧扶起妹妹,给她拍掉身上的土:”好好练,哥回来检查。”他抬头看看日头,”记得锁好门,谁敲都别开。”
平乐拽住他衣角:”哥,早点回来。”
老赵已经在茶馆等着了。见李平安进来,他推过一碗茶:”尝尝,刚沏的茉莉香片。”
李平安抿了一口,茶香沁人:”什么事这么急?”
老赵压低声音:”周世昌那老小子,死前还在帮日本人倒腾古董。现在鬼子投降了,那些宝贝却不知去向。”
茶杯在李平安手里顿了顿:”警察局不是在查周府案子吗?”
”明查案子,暗找古董。”老赵冷笑,”有些人啊,鬼子在时当汉奸,鬼子走了还在替他们擦屁股。”
李平安望向窗外。街对面几个孩子在抽陀螺,笑声清脆得很。他想起答应平乐要开绣庄的约定。
”老赵,我刚找回妹妹…”
”我懂。”老赵叹气,”可那些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不能眼睁睁看着流到海外去。”
茶凉了。李平安摸着茶杯上的裂纹,想起东北山林里那些为保护文物牺牲的弟兄。
”需要我做什么?”
”查清文物去向。”老赵眼里闪过欣慰,”我们会派人保护平乐。”
分别时,老赵塞过来个地址:”这是我表妹家,万一有事,可以托她照应。”
李平安去粮店买了白面,又称了二斤猪肉。路过银楼时,他驻足看了会儿,给平乐买了支木梳——小姑娘都爱美。
回家路上,他总觉得有人跟着。拐进胡同时,他假装系鞋带,瞥见个戴礼帽的影子闪进墙角。
”阴魂不散。”他嘀咕着,故意多绕了几圈才回家。
平乐正在灶前炒菜,锅里噼啪作响。见哥哥回来,举着锅铲笑:”哥,我学会炒白菜了!”
晚饭很丰盛:红烧肉、炒白菜、白米饭。平乐吃得满嘴油光,眼睛却老瞟哥哥。
”乐儿,哥可能要忙事情。”李平安给她夹了块肉,”有时可能不在家,你…”
”我知道。”平乐低头扒饭,”哥是干大事的人。”
李平安心里发酸,掏出木梳:”给你的。要是遇到急事,就去这个地址找赵阿姨。”他把纸条塞进妹妹手心,”记住,谁问都说我是拉黄包车的。”
平乐攥紧纸条,银簪在灯下闪着光:”哥,我会好好看家。”
夜里,李平安睡不着。他听见隔壁有啜泣声,轻手轻脚推开门。
平乐抱着枕头在哭。见他进来,慌忙擦脸:”哥,我没事…”
李平安在床边坐下,像小时候那样拍她的背:”哥答应你,这是最后一趟。等办完事,咱们就开绣庄。”
平乐把头埋在他肩上:”我怕…怕哥像爹娘那样,一走就回不来了…”
月光照在窗台的银簪上,亮晃晃的。
第二天开始,李平安天天”拉活”。他蹬着以前收进空间的黄包车,专往古玩店和码头跑。
有时在警察局门口等客,听黑皮警察闲聊。
”王局长这几天脾气真爆。” ”能不急吗?日本那边天天催…” ”要我说,那些破罐子还不如砸了…”
李平安默默记在心里。有天傍晚,他拉了个穿和服的日本人。那人提着皮箱,在车上不停看表。
”先生去哪?”李平安用生硬的日语问。
日本人愣了一下:”你会日语?”
”以前给太君拉过车。”李平安赔笑。
日本人放松警剔,说了个地址。是前清贝勒府改的招待所。
车到地方,日本人多给了赏钱。李躬身道谢,瞥见他皮箱缝里露出的明黄色绸缎——那是宫里御用的颜色。
后来李平安常在那附近转悠。他发现每周三下午,都有辆黑色轿车来接日本人。
有天他假装车坏了,蹲在路边修车。轿车经过时,他看清后座坐着个穿中山装的中国男人。
是警察局的孙科长!
他悄悄跟上车。轿车七拐八绕,停在一处僻静的仓库前。孙科长和日本人落车进去,门口有人守着。
李平安把车藏好,翻上对面屋顶。通过气窗,看见里面堆满木箱,有些开着口,露出青铜器和瓷器的边角。
”好家伙…”他倒吸凉气。这规模,抵得上半个故宫了!
突然,下面吵起来。孙科长和日本人争得面红耳赤。
”这批不能运!”孙科长嗓门很大,”都是登记在册的!”
日本人冷笑:”王局长收了钱,你想反悔?”
李平安赶紧掏小本子记。这时仓库门开了,几个工人抬箱子出来。
他灵机一动,溜下屋顶混进工人堆。
”愣着干啥?搭把手!”工头招呼他。
李平安顺势抬起箱子,沉得很。箱子上贴的封条写着”北平临时政府文物管理处”。
工人们装车时,封条突然裂开。李平安瞥见里面是尊青铜鼎,锈迹斑斑的铭文还看得清。
”看什么看!”工头呵斥,”赶紧装车!”
货车开走时,李平安记落车牌号。他望着扬尘而去的汽车,拳头攥得发白。
这些败类!鬼子都投降了,还帮他们偷运国宝!
回到家,平乐在灯下绣花。见哥哥回来,忙去热饭:”哥,今天怎么这么晚?”
李平安看着妹妹忙碌的身影,突然问:”乐儿,要是哥去做件危险的事…”
平乐手一抖,菜勺掉进锅里。她转身看着哥哥,眼睛雾蒙蒙的:”哥,爹娘走时我还小,记不清模样了。你要是再…”
话没说完,外面传来急促的敲门声。
”李平安!开门!警察查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