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哼,想逃?(1 / 1)

“禀大人,我兵接到左营安哨长报信,称在临清城以西长屯发现虏骑兵百馀人,便赶来增援,众将士奋勇作战,杀十四人,俘虏三人,得马十八匹,弓箭二十副,并救得一队官军在此。”黄色俊催马来到早已经换上了盔甲的洪承畴面前,声音洪亮地报告。

“哦?还就下了一队官军?他们在哪儿?”

已经摘下头盔的李惟谨诚惶诚恐地迎了上来:

“临清卫掌印指挥使李惟谨,拜见洪大人。”

洪承畴打量了一番这位指挥使身上的精铁明甲,便说道:“劳烦李指挥使为我们引路吧。”他的声音平静无波,听不出一点情绪。

“是,大人。”李惟谨见洪承畴什么都没问,暂且松了口气。

洪承畴略一思索,又对黄色俊说道:

“把你们缴获的弓箭给我拿一副来。”

黄色俊立即招呼手下呈上来一张弓和一支箭。

洪承畴接过弓箭,扫了一眼,接着便从自己的弓袋内取出弓来对比了一下。

显而易见,洪承畴自己的弓比这缴获的弓大了一圈。

“小弰弓,短杆轻箭。”洪承畴摇了摇头,又用手摸了摸箭尖部分。

令人意外的是,这箭头竟然没有一点金属感,反而有种……生物质感?

“这莫非是骨头做的?”

此时其他三营的斥候也相继归队,上报了他们的战果。

“好,你们先把这些俘虏押到后面去,进城之后审问。”

“四队总共杀了五十九个建虏,俘虏十六个,得马八十四匹,弓箭九十副。”周文清快速完成了计算。

“不,你说错了,这个人不是建虏,是蒙古鞑子。”洪承畴的目光扫过几名被柳安国带到后面去的俘虏,他们的身上只有一层轻薄的皮甲,“真建州兵不会穿这么差劲的甲就出来打仗。”他又举起了那支箭,“这箭杆长只有二尺五寸,箭头还是骨头做的,又轻又薄;而建虏常用的梅针箭,其箭杆长三尺,箭头为铁制,而且是厚的【1】。”

“如此说来,这些人只能算是杂兵?”

“说是杂兵都高看他们了。”洪承畴冷笑一声,“虽然蒙古人缺铁,可建奴的地盘上有的是优质铁矿。如果是那些很久之前就归附建奴的蒙古部落,虽然其装备依旧赶不上满洲兵,但至少也不会这么寒碜。我看,这些人大概率是来自某个刚归附建奴不久的部落,被派来当探路炮灰了。”

洪承畴心里清楚,清军在崇祯十一年冬天的这次入寇中出动了两三万人马【2】,死几十个新归附部落的炮灰对于他们来说完全不心疼,甚至清朝统治者还会觉得这是好事。

大队人马进了城,路如瀛、邓之荣等一帮还在坚守岗位的文武官员纷纷出来迎接。

洪承畴扫了一眼稀稀落落的武官队伍,淡淡地说道:

“武官们都是在坚守岗位吗?怎么来的人这么少?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临清卫该当有指挥使三人、指挥同知四人、署指挥同知一人、指挥佥事十一人、署指挥佥事二人【3】。可我现在看到的怎么只有几个人?”

邓之荣刚要开口,李惟谨却抢先一步答道:“回大人的话,这临清卫虽然名字里有‘临清’二字,但其治所长期是在济宁,此番建奴犯境,方才调动至此。但由于济宁本地仍有许多事务需要处理,因此多数军官……还在济宁。”

“哦。”洪承畴随口应了一声。

他心里当然明白李惟谨是在胡说八道:临清卫的治所长期设在济宁是不假,但既然现在治所已经搬到临清了,那大部分军官自然也应该到临清来,济宁哪里还有“许多事务”?

不过现在,他并不想把那些临阵脱逃的军官给拉回来。毕竟,一帮连敌军的影子都没见到就逃跑的军官,就算是把他们强行拉过来,他们也打不了仗,不如随他们去吧。

洪承畴的目光又落到同样稀稀落落的文官队伍上:“官阶最高的怎么是个同知?知州人呢?”

路如瀛咬了咬牙,应道:“苏知州……苏知州他偶染风寒,去乡下延医治疔了。”

“苏知州?叫什么名字?”洪承畴微微皱眉。

“叫……苏铨。”

苏铨?

这个名字他前世翻阅史料的时候倒是见过:北直隶交河人,崇祯年间进士,担任过临清知州,后来仕清为礼部郎中,升左通政【4】。

其实他原本对这种人没有太大的恶意,毕竟在那个时期,“随大流”投降的人到处都是,苛求每个人都象李来亨、李定国、郑成功那样矢志不渝坚持抗清斗争并不现实。

但是——

清军还没过来呢,你就先逃跑了,那我绝对不能容你了。

想到这里,洪承畴冷哼一声:

“怎么,临清这种扼南北交通要冲的大城,居然连能治疔风寒的医生都没有,还要辛苦我们的苏知州跑到乡下去求医问药?”洪承畴的声音骤然提高,“我看,苏知州怕不是临阵脱逃吧!”

说着,他转身向周文清问道:

“临阵脱逃者,该当何罪?”

“当斩。”

迎接的众官听到这个“斩”字,无不面如土色,只有路如瀛、邓之荣二人面色如常。邓之荣甚至向前一步,拱手道:“大人所言甚是。只是自孔有德作乱后,山东兵民闻战事无不色变,苏知州心生怯意,也是情理之中。因此卑职认为,大人不如先以理晓之,若其不听,再明正典刑,尚且不迟。否则,恐怕会导致军民恐慌。”

洪承畴先是看了看路如瀛,又看了看一旁的李惟谨:“二位意下如何?”

“啊……卑职觉得……邓佥事所言不差。”李惟谨勉强挤出几个字来。

路如瀛则答道:“此事全看大人意见。卑职只是认为,未临敌即逃跑,在任何时期都是不可饶恕的罪过。”

“既然是不可饶恕的罪过,那就没什么必要搞其他弯弯绕绕了。”洪承畴的目光锐利如刀,“尉缭子尝云:先王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刑重则内畏,内畏则外坚矣。”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说好全孬兵,咋成第一蓝军磨刀石了? 穿越星际:妻荣夫贵 救了个人醒来,发现多了个老公 凡人的通天之路 万古剑髓 荡贼 你要娶别人,我逃跑让位你追什么 穿成傻皇子,我大闹京都 八零遭恶亲算计,我主打六亲不认 无限技能,开局吓哭S级天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