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晋藩后,来的是山西左右布政使。太原府城就是个官窝,通常情况下,都抚、兵备道、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等都集中在了太原府城。
所以入晋以后,朱由检直扑太原而来,途中没有稍作停留,就是为了赶在山西官场反应过来之前,将这个官窝给一窝端了。
在吏部所提交的考核报告之中,山西布政使唐嗣美、孙织绵干得还是很不错的。可问题是,大明十四个布政使司,二十八个布政使个个都干得不错,各地州府长官也少有不称职的。
朱由检所见,大明政治清明真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真的是众正盈朝,正在坚定迈向大明朝伟大中兴,但可能吗?”
朱由检没有与山西布政使过多言语,在城门口耽搁了盏茶功夫,他觉得已经很磨蹭了。张鸿功的职位被当场下了,曹变蛟率领大军入城,接管太原守军,布控城防事务。
城防的重点对内不对外,至少要达到封锁太原城门及城墙狗洞的目的。曹化淳领兵五百,进驻太原东北角的晋王府,接管王府防务。
紧接着,朱由检毫无理由地将整个太原府城内的大小官吏给拘捕了起来。朱由检最终还是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他要开始反腐了,先抓后审。
有罪没罪查过再说,他要将山西官场先给洗一轮,这样他才有底气去干别的。对于国家治理而言,治民可比治官难多了。
反腐如果是巡察御史这些官员来,还需要努力搜集证据,需要面对的是地方上应付式的监察。就算这些都完成了,回去以后还要面临的是朝廷派系博弈,皇帝信任与取舍等诸多复杂问题。
但在皇帝的亲自下场之下,这些困难都变成了极简模式。这是掀桌式的暴力清洗,也是之所以官员们极其抗拒皇帝南巡的原因之所在。
明初,朱元璋所设十三承宣布政使司,取代元朝的行政制度,而“省”这个称呼仅在民间继续使用,绝不会出现在朝廷的正式公文之上。
每司设两使,左使为尊,负责一省钱粮大计,简单来说就是从地方上收钱,然后转运给中枢朝廷,或者根据朝廷的命令转运至附近的军镇。而右布政使主要负责一省的民政事务,如修桥铺路、赈济灾民等,简单来说就是负责花钱的。
最终,负责收钱的左布政使唐嗣美反而经受住了考验,官邸中仅搜出白银三百两,系历年下属之常例钱。他没有不收,也没有多拿,这是大明官场之陋习,朱由检选择默许。
如果连这个都追究,大小曹,甚至是洪承畴、孙传庭这些都得进去。
朱由检也分不清先鸡后蛋的问题,大明各级官员的俸禄属于历朝历代最低的,通胀是客观存在的,俸禄却从明初到明末几乎没有什么改变,只是逢年过节的时候,皇帝会发点赏钱补贴一下,但这种补贴一般也到不了地方官员的手里。
易地而处,如果朱由检当了官,或许也很难做到清清白白吧,毕竟做官有做官的体面,一大家子要养活,不是谁都是海瑞的。
这种理想主义终究是极少数,大部分人还是非常功利化的,而朱由检也最多只是申明家国大义,但绝不会在官员私德方面废话半句,如果下定决心就直接干他们,而不是开会喊几句反腐倡廉的口号。
而负责花钱的孙织绵就完蛋了,曹化淳告诉朱由检,孙织绵是魏忠贤的人。若不是害怕身边的这群太监离心离德,朱由检都已经想要弄死魏忠贤了。
随着他本身权位的巩固,魏忠贤所发挥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小了,而他所欠下的旧帐却越来越多地暴露了出来。
但朱由检不能杀魏忠贤,不然他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仁厚之君的人设就要坍塌了,过河拆桥的凉薄将会被上下所熟知,紧接着就是离心离德,大明灭亡,他去上树,所以朱由检如今只能指望着魏忠贤快点老死,如此也算是完成了平稳过渡。
唐嗣美明明过手更多的钱粮,但他没有乱伸手,朱由检将他释放,还他清白,赐他几件御用之物压压惊。
有时候,朱由检也觉得自己挺离谱的,唐嗣美绝非百姓朴素价值观下所愿意认为的清廉官员,但在明末的大环境之下,也确实算是难得的好官了。
他一直在官署住着,没有在当地置业。而孙织绵就不一样了,他在太原城置办了一套七进的超级大豪宅,家中金银财宝、古董字画等合计不低于十万两!
而田宅等不动产也有七八万两,朱由检允许孙织绵自辩,如果他能够证明这是他的祖产,或许还能通融通融。
可惜他只是寒门出身,祖父是举人,他父亲连举人都不是,到了他这辈祖坟冒青烟,
才考中了联捷庚戌科三甲进士,而后又依附于魏忠贤得以平步青云。
这才是最让朱由检所扼腕叹息的,按理来说,底层寒门出身的官员,更能够同情此前本阶级的百姓,皇帝们有意识地托举这些穷苦出身的进士,所为的不正是对抗那些官宦豪族之家嘛。
结果呢,这些完成阶级跃迁的官员反倒是更加急于与出身阶层完成切割,对上谄媚毫无底线,费尽心思想要融入,对下则表现得更加贪暴。
孙织绵也仅仅是山西官场的一个剪影,应当说山西所发生的是塌方式的腐败,得以幸免者寥寥无几,而山西的情景又何尝不是整个大明的剪影呢?
朱由检是真的很迷茫,如果说屠尽天下贪官污吏,对于现在的他来说倒也不是做不到,最多带着九边军功集团将整个天下再打一遍罢了,可是这之后呢?!新选拔的官员就不贪了吗,新引旧勋贵集团就不贪了吗?!
文官政府与军政府很难说得清谁更烂,而出于维护自身统治的要求,很显然文官政府比军政府要靠谱不少,这从朱由检是遵诏即位而非玄武门之变继承就可以看得出。
为了避免将山西的大小官吏全部杀完,朱由检不得不降低了处罚标准与处罚力度。按照职级,未入流吏员百两,以上每秩加五十两,从二品则可以为八百五十两。低于这个数目的贪腐官员,处以罚款并留职查看处理。
像孙织绵这样的,就留他不得了,但杀不杀朱由检却难以决择。思来想去,朱由检觉得,杀可以,但不能是他来杀,应该送去三司会审,把杀人的责任转嫁出去,三司也不能总光吃不拉吧。
三司会审,明刑正典的结果,也必然是对孙织绵处以大辟之刑,大明的法律一直是很可以的,但很显然,立法从来不是法治工作的重点之所在!
想杀人,但让朝廷背锅已经是朱由检的惯用手段了,这看似多此一举,实则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很显著地将仇恨引出去,降低官员群体的恐慌程度。
毕竟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皇帝随便杀人也是遭不住的,做什么都得有合适的、足以说服别人的理由,并通过正当的流程,不管百官私底下是如何做的,至少明面上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是贪官污吏。
贪腐问题朱由检尚且留了一线,但人命就只能用人命来抵了,这是原则问题,虐民者不可饶恕,官逼民反最为可恨,他们干的破事,最后朱由检背锅,就是泥人也有三分火气!
太原城内的变故也让城内百姓吃饱了瓜,城内的那些大官人、衙内地痞流氓都夹着尾巴做人。官老爷都完蛋了,何况他们这些社会的渣子,他们生怕会被上头的风暴所波及,
如果不是城门紧锁,他们怕是早就远遁乡下避难去了。
朱由检的时间很紧迫,他决定在太原滞留五天时间,张贴告示,鼓励城中百姓进行民告官活动。鸡毛蒜皮的事情他管不过来,只管草菅人命的重案,贪腐尚且可活,杀人的、
包庇杀人枉法的一律打死。
朱由检就要扮演一次清汤大老爷,其实历史上所谓的青天大老爷,大都是百姓一厢情愿所杜撰的想象人物,为的也只不过是在苦难生活之中寻得一丝精神寄托。
百姓不知道什么朝廷,《大明会典》这样的读物也从来不会向底层百姓发放,朝廷的理由是,如果让平民百姓熟知大明朝廷运行的这些细节,难免会有人通过这些来钻漏洞,
对于治理天下不利。
百姓只知道官,在他们看来,官就是朝廷,官就代表着皇帝,天下百姓苦官久矣。朱由检为百姓主持公道,就是对大明社会的一次压力释放。
同时也是要让这些百姓做个见证,知道朝廷处理贪官还真不是因为内斗,大明还是有希望的,大明的皇帝还是爱百姓的,生活虽然很苦,但别急着改朝换代,叛军和建奴都是妖艳贱货!
由于条件有限,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很难找到物证,所以朱由检不得不采信百姓的口供。为避免冤假错案,又允许被告官吏自辩,如果坐实了真的是杀人凶手,直接拉到菜市场砍了;如果是枉法的,够不上砍头,但官身也要摘去,最经典的抄家是少不了的。
这些也只是朱由检的顺手而为之,并非多么高尚,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捞钱,用合理合法的手段捞钱。
或许得以伸冤的百姓只是少数,更多的已经被祸害得全家死绝了,没有苦主自然也就没办法申冤了,可能还有部分凶手得以走脱,但至少也起到了强大的震慑作用,在他们再起歹念的时候,得思考皇帝会不会再突然天降正义来找他们算帐,届时他们还能不能这么幸运地成为漏网之鱼。
经过这么一出,或许以后太原城再难攻破了,以石头垒成的长城终究是比不上人心铸造的长城。
由于天下的卫所崩坏,卫所之上的管辖机构都指挥使司也陷入了无兵可管的窘境,变成了空架子,甚至都指挥使都常年空缺。
明代指挥使以下的军官大都是可以世袭的,而都指挥使则由朝廷任命,但世袭的军官又经常会因为一些啼笑皆非的缘故无法实现世袭。
比如大明曾经的擎天巨柱李成梁,就因为无法凑齐从辽东铁岭到京师办理世袭手续的路费,所以无法世袭父辈的军职,直到四十多岁他的才能才被途径铁岭的巡按御史李辅所发掘。
李辅见李成梁器宇不凡,便慷慨地拿出一笔钱资助他前往北京,使他获得了险山堡参将的职位,如此李成梁才开始发迹。但李成梁缺的真的是路费吗?!
太原左卫指挥使宫琼也是类似的情况,耿如杞带着他赴京面圣,朱由检考教了他骑射武艺,又让马祥鳞去掂量掂量,结果自然是不合格的。
但考虑到太原左卫那惨不忍睹的现状,也就由他袭职了,不过是降等袭职,指挥使是别想了,给他个千户都算他祖坟冒青烟。而太原左卫也没有什么恢复的必要了,只能降级为太原左千户所。
朱由检在太原古城翻出来三百万两银子,缴获几十万石存粮,收获喜人。同时,太原城内的寺庙、道观、回回庙等也按照在京城的那一套处置了。双塔寺惨案案发地点,太原的附郭县阳曲县也被扫了一遍,从官场到神坛,通通不放过。
在博取百姓好感的同时,朱由检也没有忘贿赂自己的基本盘,虽然太原驻军里面被抓的将领也不少,但幸免于难的基层军官、大头兵个个有赏,让人家卖命,可不得对人家好点嘛!
太原的田地没有京畿那么好卖,当地的富户吓破了胆,龟缩起来瑟瑟发抖,根本不敢露富,生怕被皇帝给血洗了。
所以朱由检干脆把这田地属性地变更成为公田,任何人包括地方官府都不许买卖,而这些公田主要划给当地卫所使用。
卫所该降格的降格,太原三大卫所无一幸免,都降为了千户所,就这兵额还凑不齐,
只能让他们慢慢召回那些逃亡的军户了。
这地同时也不属于卫所,只是借给卫所用,因为卫所的地之所以消失,分明就是卫所军官带头卖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