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成站在公案之后,身体微微摇晃,那满是官威的嚣张脸色,此刻却无比苍白。
他看着堂下那个青衫身影,那身影明明单薄,此刻在他眼中,却仿佛化作了一座巍峨高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他输了。
在这一场气势与人心的对决中,他输得一败涂地。
他想用官威、用律法、用前程来威胁这些初出茅庐的学子,却忘了,这些学子心中,尚存着一本书,名叫《圣贤》。
他们心中,尚有一股气,名为“浩然”。
当这股气被点燃时,足以燎原。
王文成死死地握着拳头,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他知道,今日之事,若不能给出一个让外面那数百名士子满意的交代,他这京兆府尹的官帽,怕是就真的戴到头了。
届时,一封封弹劾的奏章会像雪片一样飞入皇宫。
罪名他都想好了:徇私枉法,激起民变,动摇国本……任何一条,都足以让他万劫不复。
他缓缓地吸了一口气,看着陆明渊,眼神复杂,有怨毒,有惊惧,但更多的是一种无力的妥协。
“陆明渊……”
王文成的声音沙哑干涩,再无半分先前的威严,“你……究竟想要如何?”
这话一出口,便等同于承认了自己的失败。
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审案官,而是一个被逼到墙角的谈判者。
陆明渊依旧站得笔直,他迎着王文成的目光,神情冷峻,没有丝毫胜利的得意,只有一种近乎冷酷的平静。
“学生不想要如何。”
他一字一顿,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回荡在空旷的大堂里。
“学生,只要一个公道!”
他微微侧身,指向那瘫倒在地,已经吓得魂不附体的裴少文。
“此案案情如何,是非曲直,在场众人心知肚明,想必王大人心中,比谁都清楚!”
王文成闻言,脸上最后的一丝血色也褪尽了。
这案子如何,他当然清楚!
若非裴少文乃是吏部侍郎之子,他怎会如此颠倒黑白?
在官场浸淫数十年,他比谁都明白趋利避害的道理。
一个无权无势的老丈,和一个朝中四品大员的独子,换做是谁都知道怎么选。
可他千算万算,没算到会蹦出一个陆明渊。
一个不懂“规矩”,不畏权势,却偏偏身负会元之名,能一呼百应的硬骨头!
如今,群情激奋,数百名贡士堵在府衙门前。
这已经不是一桩简单的命案,而是演变成了一场足以震动朝野的政治风波。
他知道,想把这口黑锅硬扣下去,已绝无可能。
必须妥协。
“罢了……”
王文成疲惫地挥了挥手,仿佛瞬间苍老了十岁。
他想要先安抚住这些学子,将这滔天的风波平息下去。
“此案尚有疑点,本官会……”
他的话还没说完,便被陆明渊直接打断。
“大人!”
陆明渊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喙的决绝。
“学生不要一个‘尚有疑点’,也不要一个‘择日再审’!学生只要一个今日的公平!”
他的目光如刀,直刺王文成的心底。
“至少,凶犯裴少文,必须立刻收监关押!否则,今日之事,就算是闹到刑部,闹到大理寺,闹到都察院,学生也奉陪到底!”
三司会审!
这四个字,像四记重锤,狠狠地砸在王文成的心口上。
他浑身一颤,惊恐地看着陆明渊。
这个年轻人,是真的敢啊!
他竟然真的敢把事情捅到天上去!
到了那个地步,就再也不是他一个京兆府尹能压得住的了。
裴侍郎的脸面,他王文成的官位,乃至整个京兆府的声誉,都将被架在火上烤。
他闭上了眼睛,额头上青筋暴起,挣扎了许久,终于,那紧绷的身体彻底松弛了下来。
“唉……”
一声长叹,充满了无尽的颓败与不甘。
王文成猛地睁开眼,抓起那枚早已冰冷的惊堂木,重重一拍!
“啪!”
清脆的声音,为这场惊心动魄的公堂对峙,画上了一个仓促的句号。
“肃静!”
王文成用尽全身力气喝道,声音却依旧显得有些虚弱。
他扫视堂下,沉声宣判。
“本案,经查,裴少文当街与人争执,致人死亡,虽无故意杀人之心,却有失手之实,判为过失杀人!其护卫裴安,同为从犯,一并论罪!”
“陆明渊,毁坏他人财物,念其事出有因,从轻处罚,责令赔偿轿舆钱!”
说完,他仿佛被抽走了所有力气,重重地靠在椅背上,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此案暂且到此!即刻将裴少文、裴安收监,打入大牢,听候刑部复核!”
他顿了顿,目光阴冷地扫过陆明渊。
“至于赔偿事宜,你二人去偏厅自行商议!若是对本官判决不服,大可拿出更多铁证,再来翻案!”
说完,他猛地一甩袖袍,厉声喝道:“退堂!”
两个字,带着无尽的憋屈与怒火。
王文成说完,便在衙役的护卫下,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后堂。
陆明渊看着王文成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微不可察的弧度。
他长身一揖,对着那空无一人的公案,朗声道:“学生,遵命!”
他知道,这只是阶段性的胜利。
将“故意杀人”判为“过失杀人”,这是王文成最后的挣扎,也是他为裴家保留的最后一丝余地。
但,够了。
只要能将裴少文当堂定罪,收监入狱,他便赢下了这最关键的一步。
至于后续的罪名,他还有的是时间和办法。
“威——武——”
衙役们拖长的号子声再次响起。
当堂审判的结果,很快便传到了府衙之外。
“判了!判了!”
“京兆府尹当堂宣判,裴少文过失杀人,收监入狱了!”
“陆会元赢了!我们赢了!”
府衙外那片原本沸腾的海洋,在短暂的寂静之后,瞬间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欢呼!
“王大人公正!”
“公道尚在!天理昭彰!”
“陆会元威武!”
一声声发自肺腑的呐喊,汇成一股暖流,冲散了京城上空那片由权势织就的阴云。
这些寒窗苦读的士子,在这一刻,仿佛亲眼见证了自己书中读到的“道义”战胜了“权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