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十二岁金科状元,权倾朝野! > 第216章 汪家,损失惨重,却寂静无声

第216章 汪家,损失惨重,却寂静无声(1 / 1)

“若雪。”

“你将整理好的瑞安县卷宗封存,其余平阳县的案卷,随我出门。”

陆明渊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筋骨,骨节发出一连串细微的脆响。

他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清晨带着湿气的微凉空气扑面而来,让他精神为之一振。

天际,那抹鱼肚白已经展开。

温州府的轮廓,在晨光中渐渐清晰。

“公子是要……”

若雪冰雪聪明,已然猜到了七八分。

“擒贼先擒王,打蛇打七寸。”

陆明渊的目光投向东方,那里是平阳县的方向。

“杜知府既然将这把刀递到了我的手上,我若是不让它见见血,岂非辜负了他一番‘美意’?”

他稍作洗漱,又用了半碗莲子羹,便不再耽搁。

府衙之内,早已待命的二十余名精干衙役集结完毕。

与此同时,那些在府衙外苦等了一夜的平阳县百姓也被请了进来。

“诸位乡亲,”

陆明渊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耳中。

“你们的冤屈,本官已经知晓。是非曲直,总要有个公道。”

“今日,我便与你们同去平阳,我要亲眼看一看,是哪里的王法,敢让青天白日之下,生出如此多的魑魅魍魉!”

没有多余的废话,一声令下,一行人便浩浩荡荡地出了温州府衙。

二十多名衙役在前开道,陆明渊骑着一匹神骏的白马居中。

身后跟着那三十多名神情激动的百姓,他们或推着独轮车,或挑着担子。

里面装着的,是他们全部的家当,以及一叠叠早已泛黄的状纸。

这支奇怪的队伍,在清晨的薄雾中,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剑,直指平阳!

……

平阳县衙。

知县孟康正端着一碗参茶,悠哉地听着窗外的鸟鸣。

他只觉得官场生涯,能在这富庶之地做个父母官,也算是一桩美事。

汪家虽说霸道了些。

但每年送来的“冰敬”“炭敬”却也着实丰厚,足以让他过得比京城里许多同僚都滋润。

就在这时,一名师爷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脸色煞白,连官帽都跑歪了。

“大……大人!不好了!出大事了!”

孟康眉头一皱,不悦道:“慌慌张张,成何体统!天塌下来了不成?”

“比天塌下来还……还厉害!”

师爷喘着粗气,指着县衙外。

“府……府里的冠文伯,陆同知……带着人马和一群刁民,已经到县衙门口了!”

“什么?!”

孟康手一抖,那碗价值不菲的参茶“哐当”一声摔在地上,碎成了几片。

他直接从太师椅上弹了起来。

陆明渊前段时间才来过平阳县!

如今怎么又来?

还带着人马和……刁民?

孟康的脑子嗡的一声,瞬间一片空白。他

不是蠢人,能在这盘根错节的平阳县坐稳知县的位置,自有他的玲珑心思。

只一瞬间,他便想到了前几日府城闹得沸沸扬扬的百人鸣冤,想到了那些状纸背后共同指向的名字。

汪家!

陆明渊是冲着汪家来的!

一股寒气从孟康的尾椎骨直冲头顶,他只觉得手脚冰凉。

他立刻意识到,这已经不是他能和稀泥糊弄过去的事情了。

“快!快去后门!”

他压低声音,对身边一个心腹衙役急声道。

“立刻去见赵大管家,告诉他,就说府里的陆大人亲至,来者不善。”

“让他务必第一时间通知温州汪家主家,早做准备!”

那衙役不敢怠慢,领命匆匆而去。

孟康则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

他以最快的速度整理好衣冠,脸上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带着县衙里所有的大小官吏,三步并作两步地朝县衙大门迎去。

“下官平阳知县孟康,不知陆大人驾到,有失远迎,恕罪,恕罪啊!”

人未至,声先到。孟康躬着身子,姿态放得极低。

陆明渊翻身下马,目光平静地看着眼前这个满头大汗、一脸谄媚的朝廷命官,眼神里没有半分波澜。

他没有理会孟康的请罪,而是侧过身,指着身后那三十多名衣衫褴褛的百姓,淡淡地说道。

“孟大人,这些人,你应该不陌生吧?”

孟康的笑容僵在脸上,他眼角余光扫过那些熟悉而又充满恨意的面孔,心中咯噔一下,头皮阵阵发麻。

“这……这些都是我平阳县的子民,下官……下官自然认得。”

“认得就好。”

陆明渊从亲信手中接过一摞厚厚的卷宗。

“啪”的一声,卷宗丢在了孟康的怀里,那分量险些让他一个趔趄。

“这里是三十六桩案子,桩桩件件,都出自你平阳县。”

“本官在府衙看过,错漏百出,颠倒黑白,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陆明渊的声音陡然转冷,“孟大人,你这个父母官,就是这么当的?”

孟康抱着那沉甸甸的卷宗,额头的冷汗瞬间就下来了。

“大人明鉴,下官……下官……”

陆明渊没有给他辩解的机会,上前一步,逼视着他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道。

“就在昨日,府衙门前,跪着近百名为你平阳县鸣冤的百姓。此事,杜知府已经知晓。”

“他命我前来,彻查此事。现在,本官就把话给你说明白了,这些案子,是杜知府与我,共同督办!”

“你孟大人是想继续揣着明白装糊涂,为虎作伥,赌上你这身官皮和未来的前程,去给某些人示好?”

“还是想明哲保身,拨乱反正,戴罪立功?你自己,想清楚!”

孟康惊骇欲绝地看着陆明渊,看着那张年轻的过分的脸,和那双洞悉一切的眼睛。

他明白了,陆明渊不是来查案的,他是来掀桌子的!

而且,他还把知府杜晦之也抬了出来!

这是阳谋,是泰山压顶!

完了!

自己想要两头讨好,浑水摸鱼的念想,彻底破灭了!

孟康的脸色在青白之间不断变换,心中天人交战。

汪家是地头蛇,势力滔天,得罪了他们,自己在温州地面上寸步难行。

可陆明渊是过江的猛龙,背后是朝廷,是圣眷,得罪了他,自己头上的乌纱帽立刻就得落地!

两害相权取其轻!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

他突然双腿一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抱着那堆卷宗,声泪俱下地哭喊起来。

“陆大人!下官糊涂啊!下官有罪!是下官被蒙蔽了双眼,才让我平阳县的子民受此天大的冤屈!”

“请大人给下官一个机会,下官一定将功补过,严查到底,绝不姑息任何一件冤屈错案!定会给百姓们一个公道!”

他一边说,一边用袖子抹着眼泪,那份悔恨与决绝,演得入木三分。

陆明渊冷冷地看着他的表演,心中一声冷笑,却没有当场戳破。

他要的,就是孟康这个“配合”的态度。

“既然如此,那便起来吧。”

陆明渊淡淡道,“本官不看你怎么说,只看你怎么做。”

“是!是!下官明白!”

孟康如蒙大赦,连忙爬了起来。

陆明渊不再看他,转身对自己的亲信衙役下令。

“传我令,所有府衙差役,协同平阳县衙所有衙役,即刻分成三十六组,一组负责一案。”

“带着原告,即刻前往各村各镇,实地取证,勘验现场,询问乡邻!”

“三日内,必须将初步的证据和证词汇总回来!”

“是!”

二十多名府衙衙役轰然应诺,声震四野。

他们立刻行动起,将平阳县衙那些平日里懒散惯了的衙役们一一整合起来。

分发案卷,带着原告,迅速地朝着四面八方散去。

陆明渊自己,则在县衙正堂,设立了临时公堂,亲自审理那些发生在县城内的案子。

一时间,整个平阳县,风声鹤唳。

接下来的三天,成了平阳县有史以来最不平静的三天。

陆明渊几乎是以一种燃烧自己的方式在工作,每天只在凌晨时分,靠在公堂的椅子上假寐一个时辰。

饿了,便是几口干粮,渴了,便是一碗凉茶。

他的眼睛熬得通红,人也清瘦了一圈,但精神却愈发锐利。

在他的高压与示范下,整个查案的进程快得不可思议。

那些被霸占的田地,重新丈量了,那些被强占的铺面,找到了原来的契约。

那些被构陷入狱的良善,也找到了人证洗刷冤屈……

一件件冤案的真相,如同被剥去层层伪装,赤裸裸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每一桩案子的最终证据,都如百川归海,指向了同一个源头——汪家。

然而,令人诡异的是,作为这场风暴中心的汪家,却表现出了一种极不寻常的死寂。

无论是他们在县城里的宅邸,还是遍布乡野的庄园、钱庄,都大门紧闭。

汪家的子弟和管事们,仿佛一夜之间全都人间蒸发。

面对衙役上门查封、取证,他们竟没有丝毫的反抗与阻挠。

任由那些曾经被他们视若囊中之物的田产、商铺被一一清算。

这种反常的寂静,比任何激烈的反抗都更让人心悸。

第三天的黄昏,陆明渊处理完最后一份卷宗的批复,将朱笔重重地按在惊堂木上。

堂下,孟康侍立一旁,这三天里,他瘦了不止一圈。

脸上的谄媚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杂着恐惧与敬畏的复杂神情。

“孟大人,”

陆明渊缓缓开口,声音嘶哑,“三十六桩冤案,证据确凿,事实俱在。你平阳县的这片天,该亮了。”

孟康躬身道:“全赖大人明察秋毫,雷霆手段!”

陆明渊却没有看他,他的目光穿过大堂的门,望向远方汪家宅邸的方向,那里的天空,晚霞如血。

汪家,损失惨重,却寂静无声。

这潭看似被搅动起来的浑水,其深处的暗流,才刚刚开始显露它狰狞的面目。

这绝不是屈服,而是在积蓄着力量,等待着更致命的一击。

陆明渊的嘴角,牵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暴风雨前的宁静,总是格外寂静。

他等的,就是这风暴来临。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榆仙 在柯学世界守护最好的红叶 远古杂货铺 当东北撩精遇上霸总:姐迷不死你 只想躺尸的我被迫修仙 视频通古代,给皇帝们些现代震憾 东北民间鬼故事之枪爷讲往事 仙路搬砖 穿梭诸天的遗憾弥补者 重生嫡女掌权:冷宫惊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