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丢下一叠钱,怀揣着那本红色封皮的红宝书,如同捧着无上秘籍,匆匆返回了苏寅为他安排的住处。
他迫不及待地摒除杂念,在书桌前坐下,怀着一种近乎朝圣的心情,翻开了书页。
映入眼帘的第一段话,便如一道惊雷,在他脑海中炸响: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李承乾的呼吸骤然一滞!目光死死盯在这几行字上,心中翻起滔天巨浪!
“敌人……朋友……首要问题……”他喃喃重复着这几个字,浑身的血液仿佛都热了起来。
这不正是他身为储君,日夜思虑、如履薄冰的核心所在吗?
东宫之位,看似尊崇,实则步步惊心。
朝堂之上,谁是真心辅佐的股肱之臣?谁是包藏祸心的谄媚小人?谁是隔岸观火的骑墙派?
藩王之中,谁安分守己?谁暗怀异志?
后宫之内,谁真心为他着想?谁又暗中倾向其他皇子?
如果不能清晰分辨敌友,贸然行动,要么被小人利用,要么被孤立无援,如何能稳固储位,将来如何君临天下?
李泰声望日隆,其身边聚集的程处默等人,是敌是友?
那些看似中立的清流官员,关键时刻又会倒向何方?
“一针见血!真乃一针见血!”李承乾激动得手指微微颤抖,“仙境伟人,果然洞若观火。此问直指核心。欲成大事,必先明辨敌友!”
他如饥似渴地继续往下翻阅,每一段文字,在他眼中都闪烁着“帝王术”的光芒。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李承乾心中凛然:“是了!权力斗争,岂是温良恭俭让所能成事?必要之时,需有雷霆手段!铲除异己,巩固权位,焉能心慈手软?此乃金玉良言!”
“在战略上我们要藐视一切敌人,在战术上我们要重视一切敌人。”
“妙啊!”李承乾拍案叫绝,“为君者,当有睥睨天下之气魄,此乃战略藐视。然具体应对每个政敌、每件朝务,又需如履薄冰,谨慎谋划,此乃战术重视。伟人深得斗争之三昧。”
“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精辟!何其精辟!”李承乾只觉得茅塞顿开,以往许多模糊的认知瞬间清晰起来。
“朝堂博弈,党同伐异,岂非正是不流血的战争?而边疆征伐,开疆拓土,亦是流血的政治延续!治国与征伐,本质相通。”
他越读越是心惊,越读越是兴奋。
这书中之言,虽多用“革命”、“阶级”、“群众”等他似懂非懂的词汇,但其内核的斗争哲学、权力逻辑、战略战术,在他读来,无一不是直指权力巅峰的至理。
“得此书,如得十万甲兵,如得帝师亲授。”李承乾将书紧紧抱在胸前,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仙境伟人,真乃天赐吾师也。有此宝书指引,何愁东宫不稳?何愁大业不成?”
他仿佛已经看到,自己运用书中的智慧,在波谲云诡的朝堂中纵横捭阖,一步步扫清障碍,最终顺利继承大统,成为一代雄主。
就这样,李承乾一直看到苏寅来接他,才悄悄将红宝书贴身收好,跟苏寅返回大唐。
李承乾从仙境归来,风尘未洗,便被高延忠带去见李世民。
李世民见长子平安返回,龙颜甚悦,温言问道:“承乾,此行可还顺利?在仙境之中,可有所获?”
“回阿爷,儿此行大开眼界,确有所得。”李承乾躬身答道,随即从怀中取出那本《易筋经》,双手呈上。
“儿臣偶得此武学典籍,名曰《易筋经》,据闻乃达摩祖师所传,玄妙非常,特献与阿爷御览。”
李世民接过书册,入手便觉古意盎然。
他仔细翻阅了几页,见其中图谱精详,注解深奥,微微颔首:
“嗯,观其行气法门、锻体要诀,确非寻常外功可比,乃上乘的内家筑基之法。青雀带回光电之用,我儿觅得强身之术,皆是功臣。”
他合上书,目光深邃地看向李承乾,“只是……此物虽好,似乎并非你心中所求之机缘吧?可还有其他收获?”
李承乾心中微凛,暗叹阿爷明察秋毫。
他忙又取出那套《三国演义》连环画:“父皇明鉴。儿臣还觅得此套画本,以图文演绎汉末三国故事,其中权谋机变、君臣之道,刻画入微,虽形式浅显,然寓意深远,或可资借鉴。”
李世民接过画册,饶有兴致地翻看几页,看到“桃园结义”、“草船借箭”等经典画面,不由莞尔:“以画本述史,寓教于乐,倒也别开生面。三国故事,本就是一部活生生的谋略宝库,你能从中有所悟,甚好。”
他勉励了李承乾几句,便让其先回东宫歇息。
李承乾回到东宫,屏退了左右。
但他并未歇息,而是迫不及待地再次取出那本被他视若珍宝的红宝书,在台灯下潜心研读起来。
他完全沉浸在书中的斗争哲学与战略思想之中,试图将其与大唐的朝局、与东宫面临的形势一一印证,苦苦思索着如何将这些仙术应用于实际。
他读得如此入神,以至于丝毫未曾察觉,一道沉稳的身影已悄然踏入东宫,挥手制止了欲要通传的內侍。
李世民悄无声息地走到李承乾身后,目光越过他的肩头,落在了那本敞开的、封面鲜红的书册上。
借着明亮的灯光,李世民清晰地看到了书页上的字句,那些关于“阶级”、“斗争”、“革命”的论述,如同冰水般泼洒在这位帝王的心头。
他的眉头渐渐锁紧,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殿内一片寂静,只有书页偶尔翻动的轻响。李承乾终于感到一丝异样,猛地回头——
只见李世民正站在他身后,面色沉静,目光却如古井深潭,看不出喜怒,只是静静地注视着他,以及他手中那本红宝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