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干的?众人都有些怀疑。
虽然咱们金仙观和少林寺关系不好,可这没有任何证据,你怎么就如此肯定是人家做的?
松峰道人算是对徒弟最了解的,直接问道:
“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吗?”
陈玄玉指了指山门方向,说道:
“那里少说有四五十名百姓,他们是怎么离开村子,又是怎么聚在这里的?”
“乡啬夫、村正又怎么会放任他们这么干?”
松峰道人恍然大悟,道:“是啊,没有人在背后支持,他们是怎么离开村子的。”
这会儿其他人也相继反应过来。
百姓是没有多少自由可言的,村子用围墙围起来,进出都要走大门。
大门由村正等人把守,进出都要经过允许。
这不是唐朝的特色,最早可以追朔到哪个时期,已经不可考。
但秦汉时期就已经存在了。
除了村子被围墙围起来,还规定了劳作时间。
几点出门,几点才能收工回来,律法都规定好了。
哪怕土地是你自己的,也不是你想不干就能不干的。
不好好下地干活,是犯法行为。
农闲时节也别想休息,男的集中劳动,挖水渠什么的。
女的要集中在一起织布。
休息?想多了。
朝廷和世家大族,害怕百姓抱团,会主动将血亲打散安置在不同的村庄。
比如一个人有好几个儿子,那么他的这些儿子,大部分都会被迁走安置在别的村子。
每个村子保持七八十来个姓氏构成,可以有效防止百姓以血脉抱团。
为什么秦汉隋唐时期,造反者往往会打着宗教的幌子?
因为只有宗教人员,才能自由出入每一个村庄。
然后用共同的信仰,将毫无关系的百姓团结在一起。
而且秦汉隋唐时期,是有乡一级行政机构的。
乡衙门的主官是乡啬夫(乡长),其下还有乡佐、乡三老、乡干、乡司、游徼。
里正、里胥、里尉、里魁,里治中、里父老、里祭酒、里祭尊、里长史、社长、亭长、鼓史等
所以,皇权不下县这个说法,在唐朝以前是不存在的。
朝廷在乡村创建了严密的行政管理机构,将百姓控制的死死的。
直到贞观年间,李世民为了节约管理成本,合并州县废除乡一级衙门。
将所有的权力全部收归县令。
也就是说,县令直接管理辖区所有村子。
嗯,确实削减了管理成本,但后果吗,大家都懂。
到了五代十国乱世,基层管理机构被彻底破坏。
到宋朝创建,古代那种严格的人口管控政策,已经无法施行。
于是村子就不再创建围墙,朝廷也不再强制分拆血亲。
我们所熟悉的,一个村全是一个姓,大家都是一个祖先的模式,才正式定型。
然而,现在是初唐时期,李世民还没有登基。
村子的围墙还在,乡一级的行政机构还没被废除。
百姓的行为还被严格限制。
当然,这只是法律上的规定。
实际生活中不可能这么严格的执行,也太不方便了。
平日里很多事情,大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比如娶亲、治病、赶集等等,都很方便。
只要不出远门,一般没人管。
可四五十个百姓,拿着农具跑过来围堵一家道观的大门,怎么看都是严格违法的事情。
直接把他们当反贼抓起来,都不算冤枉。
到时候村正等人全都要受罚,乡啬夫等人也要承担连带责任。
所以,如果说这事儿没有阴谋,这些百姓背后没有人主使,恐怕谁都不信。
那么,如果背后有推手,会是谁呢?
这还用问吗,肯定是少林寺。
就算不是,也得是。
这个屎盆子你少林寺端定了。
陈玄玉的一番分析,很轻易就说服了众人。
大家义愤填膺,纷纷谩骂少林寺不当人。
但内心却也都很担心,毕竟少林寺家大业大,他们能扛得住吗?
众人下意识的将目光看向陈玄玉。
小五,靠你了。
松峰道人也失了主意,问道:“小五,你说我们该怎么办?”
陈玄玉安抚道:“大家不用着急,现在我们可是秦王看重的人,不再是当初谁都能欺负的小道观了。”
“这次非要让少林寺磕掉几颗大牙不可。”
见他如此自信,众人稍稍放下心来,纷纷说道:
“是啊,我们不是以前的我们了。”
“咱们可是帮了秦王大忙的。”
“何止,小五去秦王行宫就和串门一样。”
“这次非要给少林寺一点颜色看看。”
松峰道人也松了口气,道:“你有主意就好。”
宋玄虚也说道:“这次大家都听你的,有什么需要大家做的直接吩咐便是。”
其他人也纷纷表示,一切行动听指挥。
陈玄玉见众人恢复镇定,心下也一样松了口气。
最怕的就是遇事慌乱,能镇定下来,剩下的就好办了。
“先不急,等薛县令过来,将这些闹事的百姓控制起来再说。”
-----------------
那么,薛世显会来抓人吗?
毫无疑问。
说起来,最近薛县令也是春风得意。
他怎么都没想到,金仙观这些人竟然能立下如此大功。
秦王都亲自给他写信进行了表彰。
可以说,此时他的前途已经和金仙观联系在了一起。
金仙观表现的越好,越受秦王重视,他的前途就越远大。
他都恨不得将金仙观给供起来。
内心已经决定,等松峰道人回来,一定要邀请全县有头有脸的人,为其接风洗尘。
所以,当成玄真满头大汗的来到衙门,表示自家道观被暴民围堵的时候。
他有多愤怒是可想而知的,当即就命县尉点齐人马前去解救。
召集兵马需要时间,众人就先在衙门等待。
成玄真虽然很着急,但也只能沉下心等着。
薛世显不是庸人,很快就反应过来。
四五十个百姓围堵金仙观,这事儿很诡异啊。
是谁在背后主使?
他想都没想,就锁定了少林寺。
肯定是少林寺,否则那些百姓不敢这么干,村正等人也不敢放任百姓这么干。
本来他还想着,要好好帮金仙观出口恶气。
现在看来有必要仔细斟酌。
没办法,实在得罪不起对方啊。
最好的办法,是让金仙观吃点亏,他再和稀泥将此事压下去。
想到这里,他反而不那么着急了。
成玄真一直在关注薛县令,很快就察觉到了他的态度转变。
他之所以有这么敏锐的观察力,和出身有直接关系。
观内弟子大多都是普通人家出身,因为种种原因来当道士。
本领也基本都是在道观学的。
他们师兄弟五个,四个都是松峰道人收养的孤儿。
唯独成玄真是例外,他是带艺投师。
他祖父努力了半辈子,赶上隋文帝篡夺北周的短暂混乱期,混进衙门当了个差役。
因为吃过不识字的亏,就给自己儿子请了先生教读书识字。
在那个年代能读书,几乎算是倾家荡产的投资了。
等成玄真的父亲长大,因为能识文断字,再加之他祖父运作,也进入衙门当了书吏。
两代人都能进入衙门工作,眼看一个小家庭就要实现小跃迁。
然后不出意外的出意外了。
隋炀帝登基,不久就开始折腾。
受害的不光是百姓,世家豪强、达官显贵,全都遭了殃。
成家这样的小吏也不能例外,很快就人亡家破。
成玄真当时已经十三四岁,自幼跟着父亲读书,又出入衙门。
是个很有前途的小伙子。
本来他家里计划的是,等成年就先让他进衙门当书吏。
然后努努力,看能不能升成小管事之类的,算是小吏里面的‘官’了。
对于底层百姓来说,这已经算是改变家族命运了。
可惜,这个计划永远都无法实现了。
家破人亡后,成玄真就上金仙观当了道士,求口饭吃。
因为出身小吏之家,又从小混迹衙门,他最会察言观色。
当他发现薛世显有退缩之意的时候,当即就气愤的道:
“过几日正平县公就会代表秦王来金仙观做客,若是给他看到这幅情况,如何向秦王交代。”
正平县公是李安远在大唐的爵位。
薛世显震惊的道:“什么,你说正平县公要来?”
成玄真假装没有看出他的变化,颔首道:
“是啊,我们回来的时候,秦王亲口说的。”
还是秦王亲口说的?
薛世显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看来自己还是小瞧了,金仙观在秦王心中的地位啊。
那刚才和稀泥的想法就要仔细斟酌了。
至少不能让金仙观吃亏。
不过……
不急,先把人抓起来,然后等几天看正平县公来不来。
想到这里他也不敢再耽搁,派人连番催促,很快就把县兵给召集好。
带着火速赶往金仙观。
-----------------
嵩阳县衙门,离金仙观有二十二三里的距离。
即便薛世显等人加紧赶路,也用了两个多时辰才赶到。
当时已经是申时中,也就是下午四点左右。
陈玄玉早就安排人在路口等着,然后引着他们来到了众人的藏身处。
见到松峰真人,薛世显老远就说道:
“世显来晚了,让真人受苦了。”
松峰真人客气的道:“薛县令客气了,你来的正好……”
就在他们寒喧的时候,陈玄玉故意在两人面前转悠。
本来薛世显还有些不喜,这个小道童太不懂礼节了。
然而当他目光不经意间,扫过陈玄玉腰间的玉佩时,整个人瞳孔剧烈收缩。
以至于表情都有些失控了。
龙形玉佩。
关键,他以前是秦王府的书吏,知道李世民有一枚龙形玉佩,和这个一模一样。
金仙观一行人刚刚从洛阳回来,成玄真还说秦王会派正平县公来做客。
现在秦王的玉佩又出现在一个小道童腰间。
看来秦王真的非常重视金仙观,甚至比自己想象的,还要重视很多。
这一刻,薛世显再次改变了想法。
这次必须要为金仙观讨回公道,哪怕因此得罪少林寺也在所不惜。
况且,从他自身的感情来说,也非常讨厌少林寺。
太强势了,完全不把他这个县令放在眼里。
竟然敢设局鼓动百姓围堵金仙观,必须要给予惩罚。
之前他不敢得罪少林寺,现在正好借助金仙观的名义来行事。
少林寺要是敢向朝廷投诉,那自己就和金仙观一起找秦王哭诉。
不,不能等少林寺先投诉,要先下手为强。
等把这些刁民抓起来拿到证据,就立即给秦王写信汇报情况。
想到这里,他对松峰道人更加客气,完全以晚辈的姿态说话。
而且还没忘记给县尉下达了命令:
“将那些刁民全部抓起来投入大牢。”
“再将本乡的啬夫、游徼,这些村民所在村子的村正等人,全部带回衙门。”
县尉虽然有些不解,他的态度为何变化如此之大,但也不敢违抗命令。
立即带着县兵冲了上去,将那些百姓团团包围。
别看这些百姓之前叫喊的凶狠,在面对县兵的时候顿时就怂了,纷纷丢下农具跪地投降。
还有人大喊,某某某是我亲戚之类的。
只是压根就没人听,县兵一拥而上将所有人都绑了起来。
怕他们逃走,还将腰带给抽了下来,几个人连在一起。
等这边一切收拾好,松峰道人一众才在薛世显的护送下,出现在大家面前。
留守道观的三名道人,见他们回来终于打开了大门迎接。
松峰道人当场询问原因。
果如猜测的那般,送来的就是死人,他们就让百姓把人抬回去。
可是那几个百姓非要让他开药。
他们以为那些人感情深,无法接受现实。
于是就简单开了一副药,算是给众人一个心灵安慰。
然后就被讹上了。
说到这里,三名老道人已经是泪流满面:
“观主,真不是我们治死的。”
松峰道人安抚道:“我知道,你们不用担心了,一切交给我。”
看着痛哭的长辈,宋玄虚等人也非常愤怒。
目光愤恨的瞪着那些闹事的百姓。
安抚好三名老道人之后,松峰道人来到闹事百姓面前。
他还是有点知名度的,这些百姓大多都认识,见他过来纷纷求饶。
“真人饶过我们吧,我再也不敢了。”
“我不是故意的,是二狗子鼓动我过来的。”
“我真是冤枉的,真人饶了我吧。”
薛世显听的直摇头,全是求饶的,没有一个骂治死人讨公道什么的。
已经暴露了这些人的真实目的。
这还没审问呢,就已经有结果了。
少林寺这次是真的昏了头。
不过他心里也清楚,其实不是少林寺昏了头,正常情况下即便有人看出破绽也没用。
没人会为了一座小道观得罪少林寺。
最后的结果就是,道观名声被搞臭甚至直接被砸毁。
从此之后世上再无金仙观。
只是恐怕少林寺也没想到,金仙观会载誉归来。
一切都变了。
他们给金仙观安排的局,成了套在他们自己脖子上的套索。
松峰道人打眼望去,看到了不少熟面孔。
都是山下村子里的百姓,大家经常打交道。
他们的祖辈,基本都是金仙观的信徒。
只是没想到,今日竟成了敌人。
想到这一切的罪魁祸首,这让他无比的痛心,也非常的愤怒。
大家本为世外之人,理应清静自守。
你们争信徒排挤我金仙观也就罢了,今日竟蛊惑百姓犯罪。
实在不可饶恕。
这次老道一定要讨回一个公道,给你们一个深刻的教训。
成玄真是最直接的,指着那些闹事的百姓开始点名:
“二狗子,前年你家缺粮,还是道观借粮给你,才没让你一家老小饿死。”
“后来师父心善,还没让你们还。”
“粪蛋,你老娘发高烧,是师父一副药才救活的。”
“……”
被他点到名的都低着头不敢吭声,只是每个人的表情各不相同。
有人羞愧,有人不以为意,还有人内心愤恨。
松峰道人摇摇头,阻止道:“玄真够了,他们不过是被蛊惑的无知村民罢了。”
“真应该怪罪的,是蛊惑指使他们的人。”
在事情没有确定之前,他在外人面前只说背后有人指使,绝口不提少林寺。
但大家都是聪明人,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薛世显立即站出来表态道:“真人请放心,我一定尽快查出幕后真凶,还金仙观一个公道。”
松峰真人感激的道:“谢薛县令主持公道。”
然后他指着那些百姓问道:“不知这些人会如何处置?”
薛世显愤慨的道:“这些人敢私下聚众围堵道观,当以谋逆罪论处。”
人群顿时骚动起来,他们怎么都没想到,自己不过是来凑个热闹,怎么就谋逆了?
当初少林寺的和尚不是这么说的啊。
松峰真人叹道:“薛县令刚正不阿,贫道向来佩服,也相信你能查到真凶。”
“然,只是可怜了这些百姓。”
“他们都是家里的顶梁柱,若因此锒铛入狱,只怕是要家破人亡。”
薛世显赞道:“真人慈悲心肠,然国法如此,我也无能为力。”
这一下那些百姓彻底慌了,纷纷跪地求饶。
松峰真人一脸不忍,道:“法律不外乎人情,况且他们也只是为人所蛊惑,并非有意为之。”
“还请薛县令法外开恩,给他们一个改过的机会。”
薛世显满脸为难,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
“好吧,如果这些人愿意主动招供,将幕后主使抓出来,本官就从轻发落。”
此言一出,那些闹事百姓也顾不上其他了,纷纷大喊要招供。
生怕慢了一步被人抢了先,自己就没供可招了。
“是少林的静明大师让我们这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