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良祺无疑是所有人里,震动最大的。
别人只是觉得松峰道人医术高明,却不知道具体高明在哪。
他不一样,作为太医他本身医术就很高。
也正是因此,更明白松峰道人有多了不起。
一开始他就抱着学习的目的,对松峰道人所有的行为,不论能不能理解,都全程观察记录。
有些他能理解,比如处理伤口的办法。
看起来简单,但其中的细节却让他受益匪浅。
最让他震惊的还是消毒汤。
在这个时代,中医对疡病(发炎)还毫无头绪,更没有治疔之法。
病人发炎只能硬抗过去,抗不过去就是死。
所以发炎的后果很严重。
金仙观能拿出消毒汤,显然在此类疾病上有了质的突破。
整个医学都将因此往前迈出一大步。
比起这个研究成果,松峰道人的气量也同样让郑良祺佩服。
他从不敝帚自珍,任由其他人学习金仙观医术。
甚至主动将消毒汤的药方公布。
换位思考,郑良祺可以肯定,自己是绝对做不到的。
这种药方,那肯定是要作为传家宝的。
正因为自己做不到,他才更加敬佩松峰道人的为人,这才是真正的得道高人啊。
不过在学到很多东西的同时,他也产生了更多的疑惑。
比如,为什么要那么在意卫生环境?
他不认为松峰道人有洁癖,这肯定和医学有关。
而且他有预感,很可能和疡病有关系。
可问题来了,为什么?
他想要去求教,但怎么都张不开嘴。
松峰道人已经很大度了,自己怎么还能贪得无厌呢?
可不问,那种种未知,又折磨的他夜不能寐。
就在他尤豫不决的时候,李玄明突然召集伤兵营所有医师和医护,说是要开会。
莫非是出事儿了?
郑良祺连忙来到会场,发现大部分人都已经到了。
找个位置坐下,低声询问旁边的人,也都一无所知。
他们的疑惑并未持续多久,很快人员到齐,松峰道人出现在台前,开门见山的道:
“想必诸位都在疑惑,为什么我们一来就要求打扫卫生,要求干净整洁吧?”
众人皆是一愣,把我们叫过来,就为了解释这个?
只有少数真正懂医理的,耳朵瞬间就竖了起来。
因为只有他们才明白,这代表着什么。
郑良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莫非松峰真人要倾囊相授?
这……
实在让人不敢相信。
松峰道人没有理会他们的想法,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气’字。
黑板和粉笔也是陈玄玉搞出来的,被普遍应用于病房。
其目的,是实时记录病人情况,方便医师医护进行护理。
当然,也可以拿来上课。
“《素问》有言,气化而形。”
“《难经》说,气者人之根本也。”
“古之先贤皆认为,天地万物包括我们人,都是由气生成。”
“我们人体内蕴含无数种气,正是这些气在支撑我们的生命。”
“诸气平衡则身体康健,诸气失衡则百病生。”
“哪里的气失衡,就会生出映射的病……”
大部分军医和医护并不通医理,听的是云里雾里。
但郑良祺等少数通医理的人,已经忍不住心跳加速。
难道松峰真人破解了困扰医学界数千年的难题?
这怎么可能?
但马上他们就没空胡思乱想了,先听要紧,这会儿哪怕是漏听一个字,都要后悔终生。
一切等课讲完之后再说。
“我将气分为益气和恶气两种,益气就是对人体有利之气的统称。”
“恶气就是对人体有害之气的统称……”
其实益气就是细菌,恶气就是病毒,这是陈玄玉经过深思熟虑后进行的魔改翻译。
没办法,他总不能告诉古人,世间到处都分布着肉眼看不见的小虫子。
人体内就含有无数小虫子,也全是靠这些小虫子,人才能活着吧?
换位思考一下,就知道对古人来说,这个概念有多恐怖了。
‘气’这个概念,古已有之。
是中国古典哲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也是医学重要概念。
用益气、恶气来代替细菌、病菌,更容易被古人接受。
现在松峰道人给大家讲的,正是陈玄玉魔改之后的细菌和病毒概念。
人类大多数疾病,都是益气失衡,或者恶气传播导致的。
打扫卫生,自然是为了遏制恶气的产生和传播。
听到这些,众人才明白,为什么他那么重视卫生。
心中积累的怨言也终于消失。
毕竟之前在他们看来,金仙观要求搞卫生,就是在折腾人。
现在明白了缘由,自然也没有道理再埋怨了。
但懂医理的郑良祺等人,已经激动的浑身颤斗起来。
果然……
果然……
困扰医学界数千年的那个难题,终于要有答案了吗。
那么,为何郑良祺等人如此激动,困扰医学界几千年的问题又是什么呢?
很简单,疾病是如何产生,又是如何传播的。
从有医术那天开始,所有医学家都在探索这个问题。
却始终没有答案。
现在松峰道人给出了答案,益气和恶气。
他不光提出了这两种概念,对其的论证还非常的完善。
关键是,已经在实际医疗工作中,得到了验证。
即便只是部分得到验证,对医学界也可以说是惊天动地的发现。
郑良祺在激动之馀,莫名冒出一个念头:
现在松峰真人封神的唯一阻碍,恐怕就是他还活着。
很快松峰道人就将要点讲完,接下来就是提问时间。
郑良祺如弹簧般,第一个跳起来:
“真人,学生有疑问……”
-----------------
帐篷外面。
听着里面讨论的声音,刘玄清叹道:
“师父就是太无私了。”
宋玄虚劝道:“我辈方外之人,自当慈悲为怀,师父此举功德无量。”
“况且神仙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小五,也是想通过我们之手造福世人。”
“我们也不好违背仙人之意啊。”
刘玄清不甘心的道:“可如此轻易就把医术传授给他们,我心中实在不甘。”
成玄真说道:“不会白教的,此事很快就会传到秦王耳朵里,他定然会对金仙观另眼相看。”
“到时他手指缝里随便漏下来点什么,我们就享用不尽了。”
众人也都点头表示认可,现在他们求的不就是名吗。
有了名,一切就都有了。
刘玄清叹了口气,说道:“但愿如此吧。”
众师兄弟倒也没觉得他小气。
师兄弟四个分工明确。
老大是道观继承人,协助师父统筹观内事务。
老三是外务负责人,主管外事。
老四是法事主坛,负责科仪执行。
刘玄清是老二,是道观的大管家,吃喝拉撒都要他操心。
每一文钱都要计算着花。
对这些东西看的很重是可以理解的。
事实上,真正需要钱的时候,他从来没小气过。
他这么做,也是为了道观着想。
嗯,至于老五陈玄玉。
大家都知道他不是普通人,必然会去更大的舞台。
所以他在道观是自由人,地位很高,但不负责任何具体事务。
-----------------
这边讲课还未结束,突然有信使来到:
“大王有请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