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绝对不是一个讲道理的帝王。
你跟他讲道理,他跟你讲权力,你跟他讲规则,他还是跟你讲权力,你跟他讲感情,他依旧跟你讲权力。
可当刘彻跟你讲道理的时候,你就要注意了,他可能是在忽悠你。
准备把你卖了,你还要感激他。
现在,刘进不跟刘彻讲道理、讲规则,讲拳头大小,血溅五步的时候。
刘彻的眼神清澈了,也变得通情达理,虚心谦逊,开始跟你讲感情,讲大道理,讲规则,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了。
偏偏刘据还真就吃这一套。
他甚至开始反思自我,到底是不是自己真做的不对,以至于走到如今这步田地。
其实,刘彻说的顾虑也有,客观事实是存在的。
大汉帝国这台战争机器,全力开动,跟匈奴,跟外族打了几十年了。
想要停下来,不是一个太子就能开口的。
哪怕是刘彻这个天子,想要让这台帝国战争机器停下来。
他做了什么,是怎么做到的?
罪己诏!
轮台罪己诏!
这道罪己诏下达后,轰鸣几十年的大汉战争机器,才缓缓的降低了它咆哮的怒吼,开始逐渐给后世留下喘息休养的空间。
否则。
刘彻这个天子不主动下罪己诏,不主动背锅认错,以天子的身份来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想要靠着一句话,就把开启几十年的战争机器给强力停下来。
别说他人不愿意,就是好大喜功的刘彻本身,也找不到理由,说服自己停下来。
那反弹的力度,老迈暮年的刘彻,都可能吃不消,镇压不了。
几十年来的战争,培养了多少主战派,多少既得利益者啊。
庙堂,军中,几乎都是好战分子,几乎都是等着立下军功,等着封赏的。
哪怕是民间,在这么多年来的思想影响下,早就已经形成好战、敢战、求战的风气。
大汉百姓咬着牙,家徒四壁,送父送子上战场,支撑大汉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他们图的是什么?
年轻人渴望创建功勋,长辈希望年轻人能出人头地。
往大的说,图的是天子的一句话,为国为天子为天下。
往小的说,图的还不是封赏晋升,荣华富贵吗?
当初你天子说打就打,现在却是红口白牙,上嘴唇碰下嘴唇,说不打就不打了。
哪有那么轻巧,那么简单的事情。
考虑过他们的感受吗?
考虑过民间的心声?
在乎天下的民意吗?
全天下百姓的牺牲,就这么付之东流了?
仗继续打。
他们或许还有指望。
战争一停,他们一点盼头,一点指望都没有了。
……
刘进知道,刘彻批评刘据这些地方,是正确的。
身为天子的小猪,都不敢轻易的喊出停战。
更遑论是皇太子刘据,主张停战,还提出和亲之策来。
太子老爹认为,国库空虚,百姓不堪重负,天下疲敝凋零,应该与民休息,恢复国力等等。
这其实是没错的。
大汉当下确实这样的艰难处境。
从庙堂到民间,急需休养调整。
只要是明白人都知道,却没有人敢提,敢说出来的。
但太子老爹站出来了,还重提和亲之策,直接就触怒了群臣,触怒了军中将校,触怒了天下人。
合著打了几十年的仗,国家百姓都打穷了,结果还是要跟以前一样和亲。
那仗不是白打了。
这些年来阵亡的大汉将士,不是白白牺牲了吗?
我的阿父,我的孩子,你老刘家还给我!
还得回来吗?
还不回来的。
所以,太子老爹本来是为大汉天下,大汉百姓好。
却在无意之间,就站在主流浪潮的对立面。
太子老爹的主张,违背太多人的利益,引起太多人的反感了。
他也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件事的背后,远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还有错综复杂,从庙堂到民间的深度影响。
也就造成让太多人的离心离德了。
从而,让很多人觉得,这位太子软弱,要是当了皇帝,那岂不是要推翻一切?
别说天下人不答应,就是刘彻也断然不会容忍,去接受后继者,把他所做的一切给推翻的。
那岂不是在否定自己的功绩?
刘据是很宽厚仁慈,但他的政治觉悟,看清势态的眼界,还是太低了。
也就走到,朝中有奸臣小人离间陷害,朝中大臣们看的明白,却无人帮他说话解释,最后迫不得已起兵自保的。
这就是刘进为什么说的。
太子起兵,不单单是太子一人之错的缘故。
……
刘彻很满意,也很欣喜刘据的反应。
看来自己的一席话,确实是说到了刘据的内心深处。
他太了解自己这个儿子了。
只需要跟他讲事实道理,他就很容易陷入自我怀疑之中。
“太子!”
刘彻要准备继续给刘据上点火候,道:“你起兵之事,乃至于今日进儿所为,朕都可以既往不咎。”
“往后,你还是太子,进儿,朕很欣慰也很高兴。”
“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为了你,进儿做了很多冒犯朕的事情。”
“但朕认为,这是孝顺父亲的行为,天底下,没有人比进儿更加孝顺的。”
听到这话。
刘进咧嘴一笑,差点没乐死。
你小猪也有今天啊。
我都要干死你,你还说我这么孝顺。
哈哈。
真是五步之内,众生平等。
看看。
目空一切,雄视九州四海的天子,竟然说出这么一番违心的话语来。
司马迁与其他史官都惊呆了。
不是陛下。
这还是你吗?
没有人比皇长孙更孝顺的?
你看看你面前的桌案,再想想皇长孙之前的行为。
那可是喊着要杀死你,然后同赴九泉之下的不孝孙啊。
在你眼下,现在变得知晓孝道的孝孙了?
还没有人比皇长孙更孝顺的?
你确定?
真要孝死人了啊。
“进儿。”
刘据面露迟疑,带着希冀,道:“你大父已经许诺,是不是就此罢手?”
闻言。
刘彻喜上眉梢,但也有点莫名的失望。
刘进看了过去,对自己这太子老爹的决定,他倒不是失望,只是有些无奈。
他以为刘据进化了,但关键时刻,还是看不清。
“进儿,你阿父……。”
刘彻刚开口,却见刘进转身过来,淡淡的说道:“阿父!”
“你还是不明白。”
“这不是请客吃饭,这是你死我活的权力斗争,是要流血的。”
“要么我们全家去见列祖列宗,要么大父退位。”
“不可能有第三个选择。”
他满是戏谑的盯着小猪,道:“阿父,大父的话,你一个字都不要信。”
“我们老刘家薄情寡义,刚说过的话,转过背就忘了。”
“大父的忘性也大得很!”
这话一出,刘据神色骤变,瞬间低沉。
刘彻闪过暴怒之色,顿时有平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