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瞥了闻哲一眼,笑道:
“季部长,别听闻市长瞎说吓人,‘将军过桥’是典型的川菜,鲜鲈鱼、猪里脊肉、火腿、冬笋、香菇、蛋清等,再用姜片、葱段、蒜片等配料做成,鱼片如过桥般浮于汤面得名。你也可以尝尝的。”
季月芳感叹道:
“真是处处留置心皆学问。王总开始是做玉石生意的,做的那么大,在省城号称‘万元一玉人’,开影视公司又是风生水起,都做到国外了,开个茶餐厅又是这么专业。说真的,让我做也做不来,唉,官场把我们这些人养懒了。闻市长,希望你继续保持书生本色哟。”
大家哈哈一笑。
席间,不再提干部选拔的事,转而聊起《解放长宁》的创作细节。闻哲时不时穿插几句对长宁红色文化传承的见解,既显格局又接地气。季月芳听得频频点头,看向闻哲的眼神里,多了几分认可。
散席时,季月芳主动握住闻哲的手:
“闻市长,《解放长宁》的审批事宜,我会亲自跟进。那个跨境文化贸易项目的报告,请尽快送过来。我也想同芳霖市长聊聊这个项目。”
闻哲心中了然,这是季月芳明确表态支持了。他郑重点头:
“多谢月芳部长,我明天就让人送过来。后续项目推进,还需要您多指导。”
晚上,闻哲回到家里,就给黄瑞庆打了一个电话,要他安排明天下午,他到宁江区调研,这也是他在常委会上争取主动的一步棋,但他对宁江区委书记黄若岩,一直是放心的。
次日下午,闻哲的车队驶进宁江区政府大院时,天空正飘着细密的冷雨。春天的雨,竟然是寒意裹着雨雾,让这座本该透着行政活力的院落显得有些萧索。
黄若岩站在办公楼门口迎接,身上披着一件半旧的深灰色风衣,领口随意地敞着,没有系领带,与往日在市委组织部长任上那个衣着考究、精神矍铄的形象判若两人。
闻哲还没有下车,见到黄若岩如此形象,不禁一皱眉。自己是第一次以市长身份到宁江区这个长宁市最发达的区,黄若岩怎么这么一个精神状态?
闻哲下车,黄若岩上前几步:
“闻市长大驾光临,宁江区蓬荜生辉啊。”
黄若岩脸上挤出一丝笑容,伸手与闻哲相握,指尖却带着几分冰凉的滞涩,握力也轻得像是礼节性的触碰,连往日里熟悉的那股爽朗、还有相互间的默契,淡得几乎看不见。
闻哲不动声色地收回手,目光扫过黄若岩眼底淡淡的青黑,笑道:
“若岩书记,怎么十几天不见,人都憔悴了不少?你这宁江的担子挑得可不轻。今天过来,一是按调查研究的安排,看看基层的工作情况,二是想跟老朋友叙叙旧。”
闻哲并不回避有其他区领导在场,特意加重了“老朋友”三个字,目光里带着几分试探。想当年在顾凌风麾下,他们几人并肩作战,黄若岩的组织工作总能精准对接他的施政需求,那份默契曾是圈子里公认的标杆。
黄若岩却像是没接住话头,淡淡的笑着,把其他区领导介绍给闻哲。侧身引着闻哲往里走,脚步有些拖沓:
“闻市长快请进。基层工作嘛,无非就是家长里短的琐事,比不得市里统筹全局,谈不上什么担子轻重。”
说话间,他刻意落后半步,避开了与闻哲并肩的位置,背影里透着一股难以言说的疏离。闻哲心里越发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