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走了李秀宁。
李世民神情严肃的看向杜如晦:“先生,你认为我姐夫他究竟何意?”
作为李渊最为出色的一个儿子。
李世民远没有表面上所表现出那么简单。
他不光极为擅长统兵作战,其自身的谋略、城府等,更是远超同龄乃至比他父亲李渊都要强了许多。
尽管李秀宁的返回,首先让李世民这边确认了裴仁基所言仅其一面之词,同时也证明了秦风对他们李家的忠心。
但不知为何。
李世民总是感觉,这其中有些什么是自己所不知,且极为重要的事情。
于此。
杜如晦也知晓其中的分量。
他不敢有半点怠慢,低头沉思了半晌,这才小心组织着语言开口:“首先根据目前的情况来判断,姑爷与皇后娘娘有染,这件事应该是无稽之谈,否则郡主也不可能亲自来证言。”
听到这话,李世民点了点头。
他基本上也是这么认为的。
毕竟,那可是皇后娘娘,而他更了解自己这位大姐的性格。
李秀宁看起来柔弱,但实则内心却十分钢强,远超一般男子。
尤其是李秀宁因那怪异的疾病,对感情本就充满了怀疑。
如果秦风果真与那皇后娘娘厮混到一处
李秀宁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来帮着做证才是。
只是李世民并不知晓。
如今的李秀宁,早就一颗芳心全都扑在了秦风身上。
莫说是皇后娘娘。
就算秦风想找再多的女人,只要对她李秀宁能保持初心不变,且让李秀宁本人感受到这份爱意,那么她非但不会反对,更会主动支持帮衬。
就好比如今
她相信秦风对自己所说的话,更相信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
她能清晰感受到。
秦风对她的爱意,没有改变分毫!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秀宁才会做出这等让聪明如李世民、杜如晦都判断失误的举动。
“其次”
杜如晦还在继续:“姑爷转向北道可证明他身边有高人出谋划策。”
“这话怎么说?”李世民眉头紧蹙。
“按照原本的计划,姑爷与二公子您合兵一处,然后逼迫唐国公举大义起兵,这对咱们李家来说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但对姑爷个人而言却只能永久依附在咱们李家之下。
“可如果按照目前的情况”
一番近乎于徐世绩差不多的分析从杜如晦口中说出,他神色凝重的总结:“若姑爷那边果真一切顺利,可开辟出第二战线来。”
“今后,纵是国公坐拥天下,姑爷也将成为一名拥有着绝对势力与之抗衡的割据藩王。”
李世民双眼一凝:“先生的意思是说我姐夫将来会反?”
“未必!”
杜如晦摇头:“反与不反,实则看的并非是姑爷,而是看国公,看我们李家自身。”
“姑爷会如此,大概率还是处于一种自我保护的心态。”
“毕竟”
杜如晦悠悠长叹:“皇家无亲情,且前朝鸟尽弓藏的先例实在太多了一些。”
李世民神色一黯,摇头苦笑:“先生说的是,这倒也怪不得姐夫。”
都不用往上数。
只是前周宇文一族,那等斩杀功臣良将,乃至是皇亲国戚的事情都不知道发生了多少。
对此,李世民表示理解的同时,心头也升起了一丝唏嘘之感。
也不知今后还能不能像从前那样与姐夫把酒言欢。
甩了甩头。
将这份杂乱的思绪摒弃,李世民又一次恢复成往昔的样子,再度对杜如晦问道:“那按照目前的情况,先生认为,此对我是有利还是”
“若对国公而言,基本上没什么变化,毕竟眼下国公并不知晓二公子您与姑爷所谋划的事情。”
“至于说对二公子么”
他深深的看了一眼李世民:“那,就要看二公子在这其中如何操作了。”
“如果能将裴仁基这只兵马吃下,成为忠于二公子您的私军,那么无论将来如何,二公子您也可与姑爷一般,拥有着一支能保全自身的力量。”
“但如果这支兵马被国公或是大公子所收那二公子就要想办法,尽量与姑爷保持一个友好的关系了。”
这话让李世民的心头再度变得沉重。
聪明如他,怎么可能听不明白杜如晦的意思。
皇家无亲情啊!
一时间,李世民竟隐隐后悔了起来。
早知如此,当初还不如对无忌下达死命令,让他无论如何都拦住大哥交给姐夫处置。
这样一来或许我的处境能比当下好上许多!
就在李世民为此懊恼的同时。
那个让他所懊恼的对象,李渊长子李建成,已一路快马奔袭到了幽州边境地带。
“李媛,如何?罗艺可曾来信?”
看着匆匆赶回的堂弟李媛,李建成急切询问。
“大哥,好消息!罗幽州那边已经表态,愿尊大哥为主投效唐国公,如今他派长子罗成已率麾下兵马出关,距离咱们也就还有半天的路程。”
作为从小就与李建成交好,被对方当做心腹的李媛倒是忠心,连马背都没来得及下,就忙将他从幽州那边得到的好消息告知给了李建成。
“罗成?”
李建成微微一愣,继而满怀期待的追问:“可是那个号称冷面寒枪,说是武艺远在罗艺之上的罗成?”
“正是此人!”
李媛点头确认:“他此次共率领罗幽州麾下燕云十八骑中的六骑前来与大哥您汇合。”
所谓燕云十八骑,并非只是十八个人,而是由十八名武艺出众的高手,分兵统帅的骑兵部队。
其虽是每支部队仅千骑,但战力却极为强悍,就连最为擅长控马的突厥,在人数相等的时候也要避其锋芒。
对燕云十八骑的大名李建成早有耳闻。
可当他听到罗艺仅派了六骑赶来,却不由失望:“这么几个人,够做什么?”
“李媛!你不是说,那罗艺已表态效忠于我李家,支持我了吗?为何他却只派了这么少的兵马过来?”
“大哥,这并非是罗幽州不愿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