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鹤楼中餐馆靠门边的餐桌旁,利群倚靠在轮椅上,手中夹着一本书,双眼在书页上缓慢的扫着。
每一个中餐馆门口路过往里面看了一眼的路人不时为利群提供刻板印象点数。。而在低星差评之外,全部是五分满分好评。
在好评的顾客眼中,黄鹤楼中餐馆是纽约口味最正宗的几家中餐馆之一。
有人隔着餐馆玻璃对着里面的利群举起手机拍照,上载到了点评网站上。
处于三至四分的评分区间内,老板从不对食客谄媚,现在又被老顾客上载了“店主孩子在餐桌边伏案学习”的经典构景照片……
“怎么回事?”
利群抬眼看了一眼餐馆外面,没人在注意他。
他很纳闷,这20点刻板印象是从哪里来的。
不管了,加点!!
‘运动能力:31(重伤)’
一口气将自己的运动能力的个体值加满了,利群怨念的盯着后缀词‘重伤’。
他感觉到自己可以从轮椅上站起来了,可是肌肉一动全身上下就疼得要命。
尝试了一下起身,身体抖得象筛糠。
“下次试试加在意志力上。”利群小声的嘀咕着。
也许将意志力点满了,他可以象钢铁的保尔·柯察金一样顶着身体重伤的debuff获得自如的身体行动力。不需要有人帮他穿衣服、扶着他上厕所这些让他十分不好意思的事情。
出院后到今天,已经过去一个星期了。
闷在二楼房间里一个星期,利群没有收获一点刻板印象值。
由此,利群搞清楚了刻板印象点数的获取规则:刻板印象点数来源于他人的关注。
“孩子,你是在看黑塞的《悉达多》?”
戴着一副飞行员棕黄色镜片墨镜、穿着飞行员夹克的时尚老头在餐桌对面坐了下来,利群看他熟络的样子猜测老人是舅舅餐馆的老顾客。
“yes。”利群平淡的回答道。
“你多大了?”时尚老头问道。
“16岁。”
“你看起来象是12岁的孩子,不象个高中生。”
“你想成为一名作家吗?”时尚老头向利群问道。
利群认真的打量了一下对面,老头子看起来有些眼熟,似乎在哪里见过。
“我象你这么大的时候也梦想成为一名闻名世界的大作家,不过后来我做了一名漫画编辑。”
“出版社的漫画杂志销量很不好,又遭遇了一些问题,最后倒闭了。”
“我换了很多任务作,现在只能在中城高中当清洁工。”
“年轻,意味着有着无限的未来,充满着无限的可能。”
“你应该换一本书,《悉达多》是给中年迷茫的老男人看的……”
利群侧了一下身子,对老头的对《悉达多》这本书的看法不置可否,视线看向餐馆里收银台后面的舅妈。
这位老人家肯定是被舅妈委托来找自己谈心的。
纽约的心理医生诊疗费实在是太高,而舅舅说的六百万也没有到帐,在综合考虑下让富有人生经验的老人来开导痛失双亲的自己是最佳选择。
“怎么称呼你?”
一股凉气从利群的尾椎骨直冲天灵盖。
他将书放下了,推了推厚重的黑框眼镜,要将斯坦·李完全记忆在自己的大脑里。
“您说的对。”
‘干!
‘我就感觉哪里怪怪的!’
“回顾我的过去,也许我应该坚持最初的梦想,而不是妥协去当什么漫画编辑……”
“要和我一起吃一点吗?”发出了邀请。
利群摇了摇头。
他现在的消化能力很弱,吃的是乳白色的液体医用营养剂。
“你会去中城高中上学的,轮椅上的苦日子会很快结束的。”对利群微笑。
利群点了点头。
“唔,这是一道数学题。”
“你会解吗?”
“答案是42。”利群看了一眼想了五秒。
“哦,宇宙的终极答案,是爱。”
他深呼吸了一下。
“中城高中?”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纽约的友好邻居彼得·帕克也是在中城高中上学的。
不想上学的念头在利群的大脑中出现,可是他们种花家的人是不可能不上学的。
这个念头只存活了两秒就被自己掐灭。
穿越后成了土生土长的美利坚华裔,但刘利群在心中仍然认为自己属于震旦种花家。
想那么多干什么呢?
过度的注重未来会杀死当下的自己的。
不管了,加点!
‘体质:18’
身体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感觉,利群的眼底闪过一丝失望。
六维个体值每一项的最大值都只是31,要全部点满其实不需要太多的时间。
比起成为满个体值的普通人类,利群他更希望能获得彼得·帕克、变种人那样超越普通人的非凡超能力。
自打出院后,利群从未如此渴望过有一副健康的身体,渴望感受健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感觉。
“累了吗?”
舅舅收拾了一下斯坦李在餐桌上留下的残局,又走到轮椅边向利群关心道。
刘利群点了点头,舅舅将他送回二楼房间里,让他在床上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