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凹狭小却干燥,隔绝了外界的风雨,为陆沉提供了宝贵的喘息之机。他蜷缩在冰冷的石壁下,强迫自己忽略身体的剧痛和刺骨的寒冷,集中全部精神,艰难地引导着体内那丝微弱得几乎感应不到的灵力,按照《水元诀》的基础法门缓缓运转。
过程极其缓慢,如同龟爬。干涸的经脉如同久旱的土地,贪婪却又无力地汲取着空气中稀薄得可怜的灵气。每一次灵力的微弱流动,都带来针刺般的疼痛。但他持之以恒,意志坚定。
不知过了多久,当天光通过浓雾,将岩凹内照亮些许时,陆沉终于感到丹田内重新凝聚起一丝微不可查的灵力暖流。虽然依旧少得可怜,但这意味着他最基础的修炼能力恢复了!
他缓缓睁开眼,长长吐出一口带着白雾的浊气。身体的寒冷和疼痛依旧,但精神却振奋了不少。
必须尽快处理伤势和补充能量!
他小心翼翼地爬出岩凹。外面的雾气依旧浓重,但风雨已经停歇。他沿着海岸线搜寻,很快找到了一些被海浪冲上来的、外壳坚硬的贝类,以及几簇附着在礁石上、颜色深褐的厚实海藻。没有工具,他只能用尖锐的石头费力地撬开贝壳,生啖那腥咸冰凉的贝肉,又嚼了几口坚韧却富含水分的海藻。
味道令人作呕,但至少提供了些许蛋白质和水分,缓解了强烈的饥饿感和干渴。
接下来是伤势。他在岛屿背风处的岩石缝隙里,幸运地找到了一小片墨齿草!虽然比黑礁岛的小,但形态特征一模一样!他如获至宝,小心地采集了一些,捣碎后敷在几处较深的伤口上。熟悉的清凉感再次传来,压制了火辣辣的疼痛。
做完这些,他才开始更仔细地探索这片将成为他新家的岛屿。
雾隐岛比他预想的要小,绕岛一周大概只需小半天功夫。岛屿中部地势稍高,但依旧被嶙峋的怪石和低矮扭曲的灌木复盖。他没有发现大型野兽的踪迹,只有一些海鸟和偶尔从石缝中窜出的、速度极快的小型蜥蜴。
最让他惊喜的是,在岛屿中心一处岩壁下,他发现了一个小小的、由泉水渗流形成的淡水洼!水质清澈,虽然带着一丝土腥味,但确是实实在在的淡水!这解决了生存的最大难题!
另一个发现是在探索岛屿北部时,找到的一处更大的天然洞窟。洞口被茂密的、藤蔓般的耐盐植物遮掩,内部空间比那个岩凹大了数倍,干燥通风,甚至还有一个天然的石台。这里无疑是更理想的长期据点!
“就是这里了!”陆沉毫不尤豫地决定将新家安在这里。他花费了大半天时间,简单清理了洞窟内的碎石和杂物,用干燥的海草和灌木铺了一个简陋的床铺,又将那个小小的淡水洼用石头稍微围拢,避免污染。
有了安全的据点、稳定的淡水来源和基本的食物,虽然难吃,但陆沉的生存压力大大减轻。身体的伤势在墨齿草和自身灵力温养下,也在缓慢而稳定地好转。
当夜幕再次降临,浓雾中的雾隐岛万籁俱寂,只有海浪永不停歇的催眠曲。陆沉坐在新洞窟的石台上,就着一盏用贝壳盛放、燃烧着某种耐燃油脂,这是从海兽尸体脂肪中提炼出来的,正散发的微弱光芒,小心翼翼地取出了那张颜色暗黄、边缘磨损严重的兽皮丹方。
是时候,仔细研究这张可能改变命运的东西了。
他摒息凝神,借着跳动的火光,再次仔细辨认着上面模糊的字迹和图案。
“主材:黄精粟…需灵田培育三年以上,取其米芯,研磨至极细,杂质需低于半成…” “辅材:月纹藻…取其深夜凝露时采集的嫩叶,阴干研磨,过百目细筛…” “聚灵…凝丹…火候…先文火三个时辰,逼出草木精华…再转武火一炷香,促其融合…最后再以文火温养六个时辰,固本培元…” “关键…在于‘凝露’一刻,投入‘海魄粉’三厘…锁住灵气,激发药性…” “成丹…色呈淡金…药效温和…可持续提供微弱灵气,辅助炼气初期修士修炼,效果约为下品‘聚气丹’半成,然无丹毒之忧…”
字迹比记忆中似乎更清淅了一些,或许是因为他修为提升,神识略有增强的缘故。但关键部分,尤其是“海魄粉”为何物、具体用量“三厘”如何把握、以及最重要的火候转换时机,依旧模糊不清,或者干脆缺失!
“海魄粉…”陆沉皱紧眉头,反复咀嚼着这个名字。听起来象是一种来自海洋的、蕴含灵力的材料粉末。但这到底是什么?哪种贝类?哪种珊瑚?还是某种特殊矿石?完全没有头绪。没有它,这丹方就是废纸一张!
“难道…又要用替代品?”陆沉想起了老周头手札里关于“稳固灰”的猜想。但那只是针对最基础的稳定步骤,而且效果只有三成。这“海魄粉”听起来象是丹方的内核之一,贸然替代,风险极大。
他放下丹方,目光落在洞窟角落里堆放的那些他收集来的“家当”:几种不同的贝壳、一些颜色各异的矿石、还有晒干的各种海藻。
一个念头在他心中升起:实践!既然理论无法推演,那就用最笨的方法——试错!
他没有炼丹炉,没有地火,更没有所谓的“海魄粉”。但他有这个洞窟,有贝壳当容器,有海兽油脂当燃料,有岛上能找到的各种可能蕴含灵力的材料!
他决定,就从最简单的步骤开始模仿:尝试提纯“黄精粟”和“月纹藻”的替代品,仿真那个“文火逼出草木精华”的过程。
接下来的日子,陆沉的生活变得极其规律。
每天清晨,他都会修炼《水元诀》,吸纳朝阳初升时那一缕微弱的紫气,稳固炼气四层巅峰的修为,并温养经脉。 然后外出采集食物和淡水,顺便收集各种可能用于“实验”的材料:不同种类的海藻、贝壳、甚至是一些颜色奇特的泥土和矿石。 下午和晚上,则是他的“炼丹”时间。他在洞窟里用石块垒了一个简易灶台,用贝壳当坩埚,点燃海兽油脂,小心翼翼地控制着火焰大小,将磨碎的海藻粉、粟米粉(是用岛上一种野生的、类似粟米的植物种子代替的)按照不同比例混合,观察它们在加热下的变化,记录颜色、气味、以及是否会产生微弱的灵力波动。
过程枯燥、繁琐,且失败率极高。大多数时候,贝壳里最终只会得到一坨焦黑恶臭的废渣。浓烟常常熏得他眼泪直流,爆炸也偶有发生,幸好规模不大。
但陆沉乐此不疲。每一次微小的发现,比如某种海藻在特定温度下会析出粘稠的、带有微弱清凉气息的胶质,或者某种贝壳的粉末添加后能让混合物更稳定,都让他兴奋不已。
现代的灵魂让他习惯于用系统、逻辑的方式去记录和分析这些现象。他在洞壁上用炭笔画满了各种符号和记录,象是在进行一场严谨的化学实验。
失败是常态,但他积累的经验也越来越多。他对火候的控制变得更加精细,对岛上各种材料的特性也越来越了解。
修为在稳步提升,伤势已然痊愈,对这个岛屿也越来越熟悉。
虽然“辟谷丹”依旧遥不可及,但陆沉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不断试错,不断总结,总有一天,他能揭开这张丹方的秘密,甚至…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丹道!
浓雾笼罩的孤岛上,一点微弱的火光持续亮到深夜,如同文明最初的火种,倔强而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