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15章 古案余思,警钟长鸣(全文完)

第15章 古案余思,警钟长鸣(全文完)(1 / 1)

魔窟被彻底捣毁,恶徒尽数伏诛,轰动一时的杭州“花和尚”案,终于尘埃落定。然而,此案带来的震撼与思考,却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久久未能平息。

陈文与张氏并未立刻返回嘉兴。张氏的身体仍需调理,而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有一件大事未了——报答救命恩人于老汉。

夫妻二人备下厚礼,亲自来到于老汉那位于山脚下的茅屋。于老汉正佝偻着身子在院中晾晒草药,见到他们,甚是惊喜。

陈文携张氏上前,不由分说,便双双跪倒在地。陈文恳切道:“于老伯!您对拙荆有再造之恩,对我陈家恩同父母!晚生夫妻无以为报!老伯您孤身一人,晚年凄清,晚生与拙荆商议,欲拜请老伯屈尊,随我们同回嘉兴家中。晚生愿奉老伯为义父,为您养老送终,晨昏定省,以报天恩于万一!万望老伯成全!”说罢,夫妻二人一同叩下头去。

于老汉惊得连忙搀扶,老泪纵横:“使不得!使不得啊!秀才公,夫人!老汉我不过是恰巧碰上,做了该做之事,怎能受如此大礼!折煞老汉了!”

张氏垂泪道:“义父!您就答应了吧!若非义父,妾身早已命丧荒山,化作枯骨!此恩不报,妾身与相公此生难安!您就让我们略尽孝心吧!”

最终,在于老汉的推辞与陈文夫妇的坚持下,这份超越了血缘的亲情终于确立。于老汉卖掉了茅屋和薄地,收拾起简单的行囊,随着陈文夫妇乘船返回了嘉兴。陈家上下对于这位救了主母性命的义父极为敬重,悉心照料。于老汉晚年终于得以安享天伦,这也成了这段悲惨故事中,最温暖人心的一抹亮色。

此案因其情节之曲折、手段之残忍、影响之恶劣,迅速通过各种渠道传遍天下。不仅杭州府、浙江省的档案文书中留下了详细记录,更被当时许多文人墨客、笔记小说家(如梁恭辰《北东园笔录》、黄钧宰《金壶七墨》等)纷纷记载,广为流传,成为清代着名奇案之一。

人们震惊于佛门清净地竟隐藏着如此骇人听闻的罪恶,更震惊于人性之恶竟能堕落到如此地步。此案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在缺乏有效监督下,权力(哪怕只是小小庙产的管理权)如何腐蚀人心,伪善如何包裹极恶。它也深刻警示世人,对于宗教场所及其人员,绝不能因盲目崇信而失去警惕,官府的监管与世俗的约束不可或缺。

同时,此案也展现了清代司法体系在应对特大命案时的效率与严酷性。从知府成世瑄的细致侦查、巧妙用计,到刑部的快速批复、严惩首恶,都体现了国家机器维护社会秩序、伸张正义的决心和能力。尽管其刑罚手段显得残酷,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无疑对潜在犯罪产生了巨大的震慑作用。

岁月流逝,西湖水依旧碧波荡漾,天竺寺的香火依然鼎盛。但那一段用鲜血和泪水写就的历史,却并未被遗忘。它化作一声长鸣的警钟,回荡在时光的长廊中:

长桥轿夫眉眼邪,暗窥娇容起孽肠 轿杆忽折生变故,山道迂回走仓皇 乱峰叠翠迷归路,野径幽深隐豺狼 佛门竟成罗刹场,伽蓝暗掩噬人疮

密室锦衾藏毒计,绣枕罗帷陷娇娘 獐目沙弥锁重门,黑面凶僧露狰狂 香灼玉肌斑斑血,夜摧芳华寸寸霜 十三冤魂埋荒棘,残月空照骨磷光

天竺寺里花和尚,僧袍之下罪恶藏 诱骗糟蹋良家女,假仁假义坏心肠 十三女子葬荒郊,作恶多端休想逃 千刀万剐骨肉尽,阎王殿上把命销 告诫后世披裟者,修行要做好和尚

杭州知府夜升堂,明镜高悬察秋毫 巧设香饵引蛇出,智破迷障擒妖魈 轿夫招供指魔窟,官差围寺擒秃鹫 菜地掘得白骨现,层层叠叠怨冲霄

觉空本是市井徒,袈裟难掩豺狼目 毒杀师兄霸庙产,勾结恶党逞凶暴 青楼犹嫌风尘味,偏劫良家入魔窟 三年害命十四条,佛前血债比山高

凌迟台上千刀落,善恶到头终有报 轿夫斩首示街市,淫僧碎剐慰亡魂 可怜绣户名门女,玉碎香消留残身 幸得药翁深涧救,阎罗殿前夺归程

佛门清净地蒙尘,古刹钟声带血痕 菩萨低眉泪暗垂,金刚怒目惩恶人 从此天竺香火盛,再无妖雾蔽法身 留得此案警后世,青史长存戒僧伦。]

诗声袅袅,如暮鼓晨钟,敲击着世道人心。案已结,恶已除,然思犹在,戒长存。

——全文完——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法术大陆 穿书科举,娶了个小作精回家 年代,世家少爷自逍遥 携空间懂兽语!真千金震惊家属院 人在修仙界,直播系统什么鬼?! 港综:让你卧底,你成全能大佬? 谍战:我能读取记忆信息 海贼:顶上被包围?逗逗你的了 凤冠出世 从楚汉争霸开始,打造不朽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