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蹬蹬蹬”
五华山,万寿宫,乾清宫,偌大的宫殿内,上面的龙座方向,突然传来一个浑厚的金属撞击声。
没错,顶盔掼甲的朱皇帝,从龙座上,慢慢的走下来了。
“姜斋先生”
“久闻大名啊”
“怎么样,来到昆明府,可有什么不适?”
走下来以后,朱皇帝却是一如反常的,走到文臣这边,停在一个陌生人面前,开口问话了。
没错,这个人就是王夫之,大名鼎鼎的抗清义士,今天终于见到真人了。
是的,最近朱皇帝很忙,工部兵械,兵部五军打仗,后宫睡女人,根本没空接见。
户部呢,那就更忙了,到处都在打仗,王夫之刚来就上任,被龚彝当牛马使唤。
这可不是普通人啊,享誉大西南,甚至是整个长江以南的读书人,是天下忠臣的楷模啊。
所以说,见到了王夫之,朱皇帝就不管旁边的荷兰佬了,继续待着吧。
要是不服,撂挑子,那就更好了,直接滚蛋吧,大不了战场上见真章。
“啊”
骤然听到点名的王夫之,惊诧惊呼,目瞪口呆,瞬间就宕机了。
太不可思议了,大庭广众之下,如此庄重的场合,朱皇帝竟然找自己叙旧,彻底被整不会了。
“咚咚咚”
“陛下赎罪”
“微臣该死”
“微臣失态了”
“吾皇万岁”
“陛下威武,大明万年”
愣了一会,鼎鼎大名的王夫之,等着大眼睛,总算是反应过来了。
二话不说,双膝一软,直接跪下去,磕头行大礼,高呼威武万岁,浑身激动颤抖啊。
不容易啊,这个岷王殿下,监国岷王,大明中华皇帝,今天也终于见到活人了。
今年初的时候,满清从贵阳发兵,占领了昆明府,在衡阳老家的王夫之,就听到了消息。
那时候的他,老泪纵横,痛哭了几日,高呼大明国祚要完蛋了,这是要亡国的节奏啊。
后来,果不其然,听说永历朝廷直接跑路了,不战自溃,逃亡滇缅边境,崩盘了。
但是,一个月过后,神转折来了,大明国运扭转了。
一场磨盘山之战,灭了一大半的满清大军,甚至干掉了大国贼吴三桂。
紧接着,又是楚雄府之战,昆明收复战,发兵两广,收复广西等等。
待在老家的王夫之,听到消息后,硬是楞了一炷香时间,满脸的见了鬼表情。
多方打听之下,他才知道了缘由,大明出了一个岷王殿下,监国大明了,百战百胜,英明神武啊。
就在那么一刻钟,王夫之甚至想重新出山了,来昆明拜会朱皇帝。
可惜,接下来的时间,无论怎么打听,都是一个结果,朱皇帝在打仗,一直不停的打仗。
当然了,更重要的事情,他是读书人,当初是辞官的,拉不下那个脸面啊。
可是,这个月,又来了一个泼天大喜,神仙转折点,回师昆明的朱皇帝,竟然派人来了。
要王夫之重新出仕,做新朝的户部右侍郎,正三品啊。
要知道,当初辞官的时候,他也就是一个行人,皇帝的跟班而已,芝麻小官啊。
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来到昆明府的王夫之,立马投入了新工作,日夜不停的筹备钱粮。
“呵呵”
“王侍郎啊,起来吧”
“朕可是听说了不少啊,关于你的义举”
“悲愤诗,调解何褚间隙,方广寺起义,家族被屠戮”
“爱国诗人,抗清义士,忠臣志士,铮铮铁骨,如雷贯耳啊”
人高马大的朱皇帝,微微弯下腰,一把托起王夫之,看着这个儒雅的读书人,继续大声夸赞几句。
没错,这个天下读书人的楷模,既然来了,朱皇帝肯定要重用的。
这可是正统的读书人,正统的明臣呐,忠心耿耿,用好的话,可抵上几万兵马呢。
遥想一下,艾能奇和李定国,亲自聘请的人,都拒绝了好几次,铮铮铁骨,不想事从大西贼。
更何况,朝廷不久的将来,肯定要东征,到时候,南直隶一大堆读书人,也是个麻烦事啊。
“陛下谬赞了”
“微臣惭愧啊,愧不敢当”
“陛下才是大英雄,真正的英明神武,大明中兴之主”
“磨盘山,惊天逆转战,昆明首府收复战,两广收复战,缅甸旧港,祖宗失地重回大明”
“陛下的战绩,百战百胜,赫赫天威,满清鞑子,无不胆寒,闻之色变”
“微臣听到后,更是彻夜难眠,愧疚难当,恨不得早日投效,为国尽忠尽力”
听到朱皇帝夸赞的王夫之,则是一脸的愧疚,脸色讪讪,眼色更是微微躲闪。
没错,今年四十一岁的他,被朱皇帝夸的不好意思了,内心有点小愧疚了。
没错,当初永历王朝,被大西军裹挟,朱由榔变成了傀儡,提线木偶。
眼看着,大明王朝,日薄西山,国将不国,王夫之力不从心,就辞官回老家了。
后来,李定国又请他出山,王夫之再次拒绝了,躲着不见人。
说实在的,这在士林里面,有点难以立足的,会被人笑话的。
毕竟,名气再大,过往再出色,在朝廷不行的时候,一走了之,都是一辈子的污点。
“哈哈哈”
“啪啪啪”
“是忠,还是奸,朕不是昏君,更不是暴君,心里有数的”
看到王夫之的脸色,有点尴尬的样子,豪横的朱皇帝,哈哈大笑,拍了拍他的肩膀。
没错,两世为人的朱皇帝,活了六十多岁,识人还是有一套的。
当初,在大朝会的时候,朱皇帝要求文官们,推荐人才。
等了半天,才有人推荐王夫之,可见啊,这个人,在永历朝廷,并不受人待见。
细想一下,朱皇帝就懂了,当初王夫之辞官,应该是被人排挤了。
那时候,永历朝廷,被大西军把持,很多文臣都投靠了大西军。
这个王夫之,铮铮铁骨,就是不愿意低头,卓尔不群,最后的结果,当然只能辞官走人了。
“放心吧”
“既来之,则安之”
“来了昆明府,就好办事”
“尤其这个户部,龚尚书年老体弱,日夜操劳,头发都白完了”
“还有那个,户部刘侍郎,常年在外,领兵打仗,经常见不到人影”
“所以啊”
“王侍郎啊,好好干,大明需要你这种大才,为国尽忠”
“朕相信你,是大明王朝的大忠臣,铮铮铁骨呢”
说完这些话后,老辣的朱皇帝,还有意无意的瞟了旁边几眼。
其中的意味,就是告诉龚彝,还有别的官员,得好好干活,是忠是奸,他分辨的出来。
在朝的重臣们,永历王朝的旧臣们,大部分人,跟大西军都有不少的联系,否则早滚蛋了。
当然了,并不是说,这些人都是大明的叛臣,就是比较圆滑而已。
毕竟,大明的朱由榔皇帝,都承认大西军的异姓王,继续把持朝政,他们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如今,朱雍槺皇帝,够胆够勇够果决,军政一把抓,肯定要敲打一下。
告诉他们,只要是真正的忠臣,他都会好好重用的。
就像眼前的王夫之,大名鼎鼎,召回来就是户部左侍郎,官升大几级,一步登天呐。
同时,言语中更是警告,龚彝一把年纪了,年老体弱呢。
“咚咚咚”
“陛下威武,陛下圣明”
“微臣王夫之,愿追随陛下左右,誓死不悔”
“驱除鞑虏,光复华夏,荡平贼寇,定鼎九州”
听到这里的王夫之,再也忍不住了,双目含泪,猛的跪下去,继续磕头高呼,信誓旦旦效忠。
朱皇帝的几句话,就把王夫之的心中委屈,都说的明明白白了。
没错,这才是真正的大明帝王啊,不但是够威武,更是深通帝王心术啊。
年纪轻轻的,就深谙官场,人情世故,确实是真正的英明神武,中兴之主。
没看到嘛,前朝的勋贵,文武大将,在朱皇帝面前,都乖的跟小猫咪一样。
所以说,遇到这样的英明帝王,大明中兴在即,王夫之当然高兴了,更是看到了希望。
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杀敌报国,驱除鞑虏,就是王夫之的毕生所愿啊。
“对了”
“你是读书人的楷模,更是响彻大江南北的忠贞义士”
“这样吧”
“有一件事啊,还是你来办吧”
“长江以南,江南那边,南直隶啊”
“应该有不少义士,或是有名的读书人,你们联系起来,也是比较方便的”
“得闲的时候啊,你就多写信,联络一二,锦衣卫会安排人传送的”
没错,上次的大朝会,朱皇帝就说过这个事情。
当时,朱皇帝就说了,要让朝臣们,联系一下南直隶的名人志士啥的。
可惜啊,已经过了20多天了,音讯全无啊,没一个重臣站出来,特别是永历朝的旧臣们。
当然了,朱皇帝也理解,古往今来,都是讲究派系党阀。
大明皇室,立足大西南,川滇黔的官员,就会抱团取暖,容不得外人,插进来瓜分利益。
但是,朱皇帝急啊,他又不是山窝子皇帝,总要东征北伐的。
所以说,这时候的他,已经不管别的朝臣了,直接下令王夫之,去办这个事情。
能不能联络到义士,来不来大西南都可以,先联络一下感情,将来总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