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江阳回到住处。
有苏筱跟着。
他剩下的时间,显然没办法继续研究。
只有等到晚上。
才能以需要休息为由,支走对方。
当然。
也不是说完全什么都做不了。
毕竟江阳在脑子里用瑶光查资料,谁又能发现呢。
院子里。
江阳搬来一张小凳子,坐在老树下。
一边乘凉。
他一边整理目前的研究情况。
二半导体、化肥和火电机组,进展都算顺利,暂时用不着插手。
问题比较大的。
是导弹的预研工作。
df—2虽然不错。
但对于华国来说,还是不太够用。
江阳暗暗计划,道:“3吨级电渣炉的镍基合金。”
“能让弹头的再入速度耐受能力,提升至6马赫。”
“这个数据应该接近帝宇宙神”洲际导弹弹头的水平————”
除开材料外。
还有制导精度。
集成电路实现的简易数字计算,能支持惯性+无线电修正。
那么射程,至少2500公里起步。
差不多相当于df—3。
要真能出来。
绝对有极大的战略威慑力。
毕竟帝的“丘比特”和老大哥的“r—12”,射程一个2400公里,一个才2000
公里。
唯一的问题。
大概是没有大蘑菇,缺少上桌的底牌。
想到这里。
江阳暗道:“算了,还是等大蘑菇吧。”
“导弹的要求,先适当降低。”
“以目前的情况,1500公里,应该足够用。”
直接莽出2500公里的导弹。
固然很不错。
但问题也很明显,成本高、周期长,也缺少大蘑菇弹头。
1500公里。
也能够复盖虫绳、棺岛和阿三新得里。
在区域范围内。
依旧能够带来足够的战略威。
就在江阳整理资料时。
一旁的苏筱。
满是好奇的,看着坐在小凳子上读报的江阳。
她很早就知道。
江阳非常厉害。
但直到今天,苏筱才真正意识到他们之间的差距。
那么多的专家教授。
短短3个小时,就被江阳彻底折服。
但苏筱看着看着。
忽然觉得好象不太对劲。
一张报纸。
江阳看了快半个小时。
这显然和其平时做事雷厉风行的风格严重不符。
苏筱悄悄起身,挪向江阳的位置。
从表面上看。
似乎没什么不太对劲的地方。
但仔细观察江阳的眼神,就能发现,半天都不会动。
苏筱幽幽道:“江教授,吃饭的时间快到了。”
她已经猜出答案。
但并没有戳破。
毕竟总不能和上面汇报,某人坐着都能研究吧。
接下来的日子。
江阳每天。
都在半导体研究所、京化工院、电气科学院和五院之间。
来回不断奔波。
刚开始。
江阳还恨不得结束一边的研究,立刻就能赶到下一个。
章文奇还提议。
让他以后都坐着小车出行,反正本来也是上面配给他的。
江阳开始确实心动。
但最后。
还是选择拒绝。
他如果还想以后在大街上随便走,就得低调。
江阳同时还想明白。
他每天就8个小时。
用完就会被苏筱提醒,中间赶路的时间,节省下来也没用。
而且其他研究。
只需要去一次,后面很多天都能暂时不去。
最主要的重心,还是在五院。
每天都坐着车去那种机密的研究单位,想想都让人觉得可疑。
两周后,半导体研究所。
实验室。
王大严看着最终的成品,目光激动。
——成了!
——
听着负责测试的人汇报。
所有人的脸上。
都浮现出笑容,心中激动不已。
一些后面被调过来的喜都光机所研究人员。
更是觉得不可思议。
要知道。
就在这时。
作为技术骨干的王志坚。
看向王大严道:“所长,这下我们创建光学标准,就更有把握了吧?”
他说完后。
周围的研究人员,也是纷纷看向王大严。
江阳提出光学标准的事。
后者并没有瞒着。
毕竟这个目标,激励的效果直接拉满。
王大严摇头道:“这个不好说,要看上面的想法。”
他从华科院回来后。
一直在等
但后续就是没了详细,江阳也没有再提起此事。
王志坚道:“那看来是我们做的还不够。”
“咱们继续努力。”
“肯定能创建起光学标准,让老大哥都得跟着我们用!”
他的话音刚落。
门外就响起“咚咚”的敲门声。
众人闻声望去。
惊喜道:“江教授,您怎么现在过来了?”
来人正是江阳。
他上次来,还是在3天前。
江阳笑道:“想着你们应该快有突破了,就提前了些。”
王大严迎上前,道:“您真是料事如神。”
“虽说产能有限,但完全足够支持对近接式光刻机的研制!”
他说完后。
进行了简单的汇报。
听完后。
江阳微微颔首,道:“确实够用了。
“再解决掩膜、光刻胶和洁净工艺的问题。”
“理论上来说,集成度能够突破到2000。
”
王大严尤豫着问道:“那江教授,您觉得,我们现在能考虑去创建光学标准吗?”
他记得郭弱说过。
会参考江阳的意见。
闻言,江阳笑道:“这肯定是有的。”
“但标准也需要产品作为基础。”
“比如激光干涉仪,高速摄象机、潜望镜等等。”
他简单地提了几个研发方向。
听完后。
王大严惊喜道:“江教授,您对激光干涉仪也有研究吗?”
这个设备。
是精密测量领域的的种子技术。
一旦完成。
他们在精密制造领域,会出现飞跃式的进步。
比如导弹陀螺仪轴承圆度。
现在的误差是多少。
王大严不清楚。。
如果以1微米为对比。
同样研制出的导弹,射程偏差能来开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