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在京城呆了三天的时间,在这三天中他倒是很悠闲,终于有时间逛一逛京城了。
这个时期的京城和25年的京城大不一样,因为现在北京城的古城墙还并未被拆毁,从城墙留下的岁月痕迹可以清淅的感知到文化气息。
看到这里秦风忽然想起了在52年形成的拆墙风波。
在52-58年期间,因为政治形态、城市发展、经济因素等综合因素,最终拆除了长达40公里的古城墙。
北平也就只有紫禁城能够看到古都的文化底蕴。
其中是非对错已经难以评判。
如果保留了城墙,随着未来经济、交通的发展,公路上跑的汽车越来越多,这些古城墙的存在就将成为巨大的阻碍,让本就糟糕的交通变得雪上加霜。
可如果不保留的话,这一文化瑰宝又将消失。
哪怕是秦风这个重生者在这上面也难以决择。
这就是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情,双方并没有谁对谁错,只是站着的立场不同而已。
不过在秦风看来倒是可以采用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在不影响交通建设的情况下拆除部分城墙。
这样虽然会损毁古城墙,但却能确保京城交通的正常运转。
不过他现在说这些也没有什么用。
因为他不在京城,也不好插手京城这边的事情。
等到那个时候他倒是可以写一封建议信,希望能够取得作用。
三天后秦风得到了陈部长的召唤。
当他和李部长来到财经委的时候,陈部长脸色郑重的开口道:
“经上级决定,将成立电力工业设备自主建造专项办公室,推动启明工程的进行。
由我担任主任、秦伟长、秦风担任副主任。”
随即他的目光又放到了李部长的身上。
“你身为工业部的部长,也担任一个副主任的职务,协助秦风同志处理启明工程的日常事务。
第一笔款项将会在10天之内就位,人员也会陆续就位,在回去之后你们就准备激活这项启明工程。”
在陈部长说完之后,秦风心中也松了一口气,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了。
启明工程作为上级部门都极为重视的一个大工程,效率还是非常快的。
秦风回去没两天的时间,就有从天南地北而来的行政人员、工程师、技术人员陆续抵达。
这个专项办公室的地点就在工业部旁边的一栋大楼当中,这里原先是一个歌舞厅,现在专门腾出来作为启明工程的办公地点。
十天之后,第一笔5000万的专用款也送了过来,办公室的人员也超过了百人。
随即李部长这个工业部长则开始处理一系列的事情。
比如选定优先新建的工厂、工厂选址、人员安排、资源集成等等,忙的他是晕头转向。
至于秦风他就更没有时间处理这些事务了。
他的当务之急就是画图纸。
整条产业链所需的设备数量、材料工艺等何止上百,光这些图纸堆起来的话,都能够用好几辆卡车来拉了。
如此大的工作量没有一两个月的时间,这图纸根本就画不完。
秦风直接化身成为了无情的制图机器人,如果不是从苏熊那边引进了一个造纸厂专门用来生产制图所需的纸张,恐怕全国短时间内都难以收集这么多专用的图纸。
每当画好一台设备亦或者是一份材料工艺的图纸之时,就由专门送到办公室进行研究,随即送到相映射的工厂进行制造。
这个办公室的作用之一就是用于协调各个工厂之间的生产制造,确保分工明确,可以让项目高效运转起来。
时间一直持续到了12月份,秦风花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总算是将整个启明工程所需的所有图纸都花完了。
这些图纸也都被送到了相映射的工厂当中。
到了这一步秦风的工作基本上就已经告一段落了。
因为他本身就是处理技术问题的。
日常事务繁杂且费脑筋,不是他所擅长的事情。
有这个时间他不如多写一些资源、多画一些图纸,多去下基层进行技术指导。
术业有专攻,哪怕以后自己当了部门的一把手,日常事务的处理他也会下放下去。
至于会不会被架空他倒是不担心。
以自己的地位以及直达天听的背景,估计也没有人敢这么做。
12月份,最先传来好消息的就是沉重分厂。。”
当秦风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直接马不停蹄的赶到了沉重分厂,同样跑过来的还有李部长。
在巨大厂房当中,秦风抬头看着这台高度超过了15米的庞然大物,心情激荡之下不由得发出感叹道:“不愧是工业皇冠上的超级明珠,是人类工业文明的瑰宝。”。
而6000吨级大的自由锻造水压机仅能加工不到100吨的大型锻件。
从这组数据就可以看出6000吨级自由锻造水压机和万吨水压机之间的差距有多大了。
为什么说万吨水压机是国宝级别的战略机器,这就是原因。
李部长神情激动的看着这台巍峨巨物,语气有些哆嗦道:“万吨水压机啊,这也是工业强国的像征,现在我们也有万吨水压机了。”
看了一眼神情激动的李部长,秦风也理解他的心情。
因为此刻他的心情也是非常激动的。
有了这台万吨水压机之后,龙国就可以加工300吨以内的特大型部件,这几乎函盖了全行业的大型锻件锻造能力。
象是发电机和汽轮机的转子甚至是将来核电站反应堆所需的大型部件都可以由他锻造出来。
还有就是一些大型矿山设备、石油开采设备、化工生产设备、钢铁冶炼设备等等。
有了这台万吨水压机,这些设备全都能够锻造了。
秦风的心情如何能够不激动呢。
“已经通知了重工部那边吗?”
收敛了激荡的心神之后,秦风看向了顾崇衔问道。
“在通知了您之后,我就让人联系了重工部,首长应该已经接到这个好消息了。”
陈部长的确已经接到消息了,而且接到消息的还不止他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