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这话时认真。
裴玄渡目光晦暗幽沉地盯着她,许久不说话。
就在盛漪宁心底发怵,觉得他是不是又生气了的时候。
裴玄渡轻笑了出声,但眼底却没有一丝笑意,眉目如凝霜雪般冰冷。
“阿宁,你可真善良。”
盛漪宁狐疑地瞅着他,这是是说反话,还是在阴阳怪气她?
他站起身,隔着散乱的棋盘,俯下身,握住了她的手,漆黑如墨的双眸紧紧盯着她,而后将她的手,放在了自己的胸口。
正是蝉鸣槐序时,衣衫轻薄,隔着层层锦缎,她都能感受到他胸口滚烫的温度,有一颗心在她的掌心跳动。
盛漪宁从医者的角度能够判断出,这颗心脏跳动有力,气血充足,还很生气,在生闷气。
再看裴玄渡,此刻他笑容温和,面容冷艳,对上她的目光还扯唇笑,从表面上看,半点儿也没有怒气。
“阿宁,若有一日我变心,你尽可取我性命。”
盛漪宁感觉他现在有点危险,想要收回自己的手,可却被他死死按在心口。
她扯不回来,只能没好气地瞪他,“我要你的命做什么,又不值多少银子。”
裴玄渡却是一本正经地纠正她:“不对,我的命值银子。每隔一段时间,都有人花成百上千万两银子取我性命。你若想拿我性命换银子,也是可行的,还可以找不同势力多兑几份银子。”
盛漪宁低声道:“别说了……”
再说她都要心动了。
裴玄渡只是抿唇笑了笑,继续道:“阿宁,你真善良。你可知,若你变心,我会做什么?”
盛漪宁弱弱道:“其实我不是很想知道。”
裴玄渡轻笑了下,“你不知道是好的。但总归,我做不到象你这般良善,做不到放手成全。”
他会让她知道,他的年少心动,可抵岁月变迁。
不会到海枯石烂那一日,但会直至,他的心跳结束之时。
至死不渝。
……
与凌翼扬一同回京的,还有漠北王子求娶公主的消息。
不出意外的,皇帝当朝就允了漠北王子的求亲,准许年岁最长的清平公主和亲漠北。
若是从前,崔妃肯定舍不得女儿远嫁漠北,但如今,真正的燕扶瑶在崔家,时常能入宫看她,她不必忧心骨肉分离之苦,便默许了和亲之事。
齐王得知此事后,则是感到遗撼,觉得应该让真正的燕扶瑶去和亲漠北,替他拉拢漠北王子,但好在,如今的清平公主也是他的表妹,都是崔家人。
唯一感到庆幸的只有崔锦烟,这些时日,她提心吊胆地等待着自己的死期,忽然得知自己不用死了,还能嫁给漠北王子为妃,不由喜极而泣。
盛漪宁再见到盛琉雪时,她已经换下了粗布麻衣,重新披上了绫罗绸缎。
一家人在主院用膳时,崔氏和盛承霖一个劲地往盛琉雪碗里夹菜。
武安侯和盛钟也都在对她嘘寒问暖。
“多亏了凌将军慧眼识珠,为琉雪在皇上面前求了情,否则琉雪这会儿还在宝华寺受苦。”崔氏说。
盛琉雪抿唇笑着说:“凌将军这等英武将军,最是讨厌借邪祟鬼神之名害人者。他与如姐姐还说,日后要为我讨个公道呢。”
说这话时,她含笑看向了盛漪宁,“姐姐,武将行事鲁莽,这些时日你还是不要出门了,否则被凌将军伤了可就不好了。”
盛漪宁一脸的莫明其妙,“说你是邪祟的是云空大师,他不去找云空大师的麻烦,找我做什么?怎么,你在他面前,说我坏话了?”
盛琉雪一噎。
崔氏瞪了她一眼,“你妹妹刚回来,你就欺负她?”
盛承霖也对她怒目而视,“她就是嫉妒琉雪救了如夫人,得了凌将军庇护!同样是医术,琉雪救了人,能为侯府助力,可有些人,一天天的,救的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人!”
这话说到了崔氏的心坎上,她一直觉得盛漪宁尽救一些不该救的人。
武安侯靠着盛琉雪的关系跟凌将军攀上了交情,见他们围剿盛漪宁,也只是闷不吭声。
众人对于崔氏母子的偏心都习以为常,只有盛锦和孟姣母女俩惊愕不已。
盛老夫人放下筷子,冷笑了声:“什么如夫人,不过是个妾室,也值得你们攀交情?还一口一个如姐姐,也不怕丢了武安侯府的脸!”
盛承熙在旁,面容沉稳地劝说:“祖母息怒。琉雪妹妹日后也是嫁与齐王为妾,喜欢与旁人妾室姐妹相称也能理解。”
盛漪宁唇角微弯。
盛琉雪和崔氏则是面色骤然沉了下来。
盛承霖气恼,“你懂什么!你们是没瞧见凌将军对那如夫人的宠爱程度,甚至求到了皇帝面前,要以军功娶她为平妻,让她与顾家小姐平起平坐!”
盛漪宁听着大为震撼,顾姝曼这都能忍?
盛承熙面不改色:“如此荒谬的要求,皇上不是没答应吗?”
凌翼扬有功是不假,但顾家也是个庞然大物。
别说顾姝曼不答应,就算是顾老尚书和顾贵妃都不可能答应。
堂堂顾氏嫡女,便是当皇后都够格,哪里就沦落到,要跟一个七品副将之女平起平坐的地步?
凌翼扬在朝堂上求旨赐婚,顾家派系官员和一些御史们都纷纷斥责他,觉得他太过儿戏,背信弃义,最后皇帝不轻不重地训斥了凌翼扬一番,为表战功给他升官且赏赐了一堆东西,唯独没有给他赐婚。
意思是让凌翼扬自己跟顾家谈,皇帝不掺和。
但凌翼扬却大放厥词,说他一定要娶柳如为妻,若顾姝曼愿意接受柳如,便如期迎娶她,若顾姝曼不答应,婚约便作废。
顾家虽然生气,但一时间却没能马上给出答复。
他们是魏王母族,需要替魏王拉拢凌翼扬,并不想就此断了联姻。
玉京其他家族都在等着看顾家的热闹。
不过比这先来的,是太子大婚。
太子燕云舟,娶的是温御史之女。
温家女虽然门第不高,但常年礼佛施粥,素来有贤名在外。
此前各家贵女参选宫学时,温家女待嫁,便随母亲一直住在宝华寺,期间不断有送自己抄写的佛经进宫,给皇后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