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熊国硬着头皮搞了一艘,四百多个发射井,成本压到三分之一,结果呢?
动力拉胯,跑不动,连出港都不敢太远,就在家门口晃悠,当镇宅神兽用。
全球海军都心知肚明:武库舰火力猛得离谱,但就是没腿、没脑子、没活路。
这俩人,居然想用电磁弹射+助推,把这“不可能”硬掰成可能?
电磁弹,不烧炸药,便宜得跟白菜价,重量还轻到飞起。
发射机构靠磁力推,不靠炸药反冲,舰体根本吃不住重负。
武库舰那俩要命的短板——贵、沉——全让他们用技术给焊死了!
靳允眯了眯眼。
这俩疯子,管不了大局,但真敢想、敢拼、敢把不可能变成能行。
“方案难度不小,”他点了点桌上的纸,“但真做成了,咱这艘万吨大驱, firepower直接起飞,翻倍都不够说。”
“你们先埋头干,两个月后,新招的一批学生来了,我安排他们来给你们打下手。”
话一落,武鹏涛脸都笑成一朵向日葵了。
“学生?
学妹多吗?
有没有会做饭的?
啊不对,我是说——科研热情高的那种!”
几人把各自的进度全倒完,靳允放下资料,神情一沉。
“我不光是来看你们成果的。”
“现在,自由国跟东洋,已经盯着咱们盯得眼珠子发红了。”
“这次迎新会之后,他们清楚了——咱这技校,不搞花活,是要真刀真枪干大事。”
“情报说,自由国除了把几条破船卖给东洋撑场面,还准备把他们的第五航母战斗群直接调过来,压阵。”
“这不是演习。”
“这是开战前的最后一步。”
他顿了顿,声音低了下来:“你们手里的这些玩意儿,不是玩具。”
“它们,就是未来海战的拳头。”
“别让我失望。”
原本还笑嘻嘻的几个人,脸上的表情瞬间凝住了。
,航母这玩意儿,是大海上的真·老大。
全球加起来,也就二十多艘。
而自由国一家,就占了快一半。
更别提人家的航母,不是光多,是真的猛。
尤其是他们海军的尼米兹级——那可是二代核动力航母,压箱底的家伙。
能扛导弹、能炸潜艇、能揍飞机、还能平推陆地目标,简直是海上战争的核武器。
而靳允刚刚提到的第五航母打击大队,就蹲在东洋的横须贺军港,天天盯着亚洲海域,像把刀子架在脖子上。
那儿,正停着一支完完全全由尼米兹级组成的航母编队。
要是哪天他们真敢开进咱们家门口,那可真不是闹着玩的。
“还有,东洋那边,最近动作明显大了。”
柯东博接过话,“咱们摸不到他们具体要干啥,但肯定,他们那个‘复仇计划’,提前了。”
“本来以为还得等个一年半载才开打。”
“现在看,搞不好提前一两个月就得动手。”
“我们本来时间就紧,现在更悬了。”
靳允盯着他们,语气不重,但字字砸在地上:“所以,你们几个,把万吨大驱的研发,给我加把劲。”
几人齐齐点头,一个字都没敢多说。
之前给的时间是半年。
现在?
可能连四个月都不一定够。
“放心吧,校长!”
汪兴菊攥紧拳头,“我们拼了命也得把船造出来!”
靳允看着他们严肃的样子,反而笑了。
“我说这事儿,是让你们警醒,不是吓你们。”
“咱们今儿个在迎新会那场表演,全世界都看傻了。”
“头巾骆驼国、白熊国,刚跟咱们签了大单,军火订单快堆成山了。”
“军方说了,利润的七成,全部砸到咱们造船厂和海军装备研发上。”
“以前舍不得买的实验设备,现在随便买;不敢做的测试,现在放开胆子做。”
“我回头就去找海军,直接在咱们厂里再加两条万吨舰生产线。”
“机械厂那边,我也让他们把老产线升级一遍。”
“这样一来,时间绝对够用,你们心里别憋着劲儿。”
没人知道,今天签的那些合同,还没对外官宣。
可一听到这话,武鹏涛和洛溪瑶脸上的阴云,瞬间散了大半。
以前,他们搞研发,连电费都得掰着算。
两万吨的驱逐舰,动辄几十亿的投入,能省一块是一块。
该用激光测距的,他们用卷尺;该上模拟仿真系统的,他们靠手工画图。
结果?
进度拖了,误差大了,效率卡得死死的。
现在,钱不是问题了。
他们终于能放开手脚干了。
“校长……”武鹏涛突然一缩脖子,满脸委屈,“咱现在不差钱了,伙食是不是也该升级一下?”
“我这几天瘦得都快成纸片人了!
食堂的菜,都快比上个月的土豆还硬了!”
“死胖子!
你满脑子就饭桶!”
洛溪瑶一拍桌子,“校长说不差钱,是让你安心搞研发!
不是让你吃烧烤!”
“你多吃一口肉,咱们导弹就得少一枚!
东洋那帮孙子就得多活一天!”
“你这不是吃饭,你这是叛国!
是通敌!”
“啥?
!”
武鹏涛差点跳起来,“我就想加个鸡腿,咋就叛国了?
!”
“行行行,我不吃了!
我不吃了还不行吗!”
他委屈巴巴地捂着肚子,一脸被冤枉的表情。
汪兴菊和沈月憋不住笑出声。
靳允也忍不住咧嘴,眼底全是光。
这一批孩子,真的不一样了。
不再是那个只会埋头做题的技校生。
他们眼里有了光,心里有了秤,手上有了担子。
把万吨大驱交给他们——他一百个放心。
不出一年,龙国的第一艘万吨大驱,就会从他们手里下水。
跟柯东博他们交代完,沈月一把拉住靳允。
“走,该干正事了。”
这儿有他们盯着,不用天天盯着。
现在,靳允最大的任务,是把这批新来的精英,全速塞进战备轨道。
军方二话没说,立刻配合。
沈月照着靳允的思路,三天整理出三大学科,九个细分方向。
其中俩方向,清一色冲着海军装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