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这儿未来要造的,不是普通军舰——是龙国海军的未来!
第一艘国产万吨大驱,可能就从这儿下水。
搞不好,连航母的蓝图,也会在这片土地上,一笔一笔画出来。
几人经过三轮严查,终于踏进厂区。
刚下车,武鹏涛就瞪大眼,下巴快掉地上了:“我去!
这……这也太大了吧?
!”
“咱们军工厂跟这儿一比,简直像个修车铺!”
“以后咱就在这种地方干活?
我感觉我明天就能提桶退休了!”
其他人也傻了。
眼前,巨型龙门吊横跨天际,干船坞如深渊巨口,焊接的火花还没熄灭,钢架如同钢铁森林,一眼望不到边。
这哪是造船厂?
这分明是一座,正在苏醒的工业神殿。
望着远处那片一眼望不到边的海,几个人心里头跟打翻了五味瓶似的,又酸又爽,连呼吸都变轻快了。
“那边几个大车间,里头的造船设备,全是从白熊国掏回来的宝贝。”
“但我们飞翔机械厂不光是拿来用,还自己琢磨出一套能流水线造军舰的‘脉动系统’。”
“一共有六条这样的线,平时用个两三条就够忙活了。”
“要是真到了要打仗的节骨眼上,六条线全开,五个月,六艘大驱逐舰,哐哐就下水了。”
“更绝的是,厂子打设计那会儿,就为将来留了后路。”
“不光能造普通驱逐舰,连航母——也能往上摞。”
沈月是靳允的贴身大管家,厂里上下里外,哪个螺丝钉转几圈她都门儿清。
“五个月六艘驱逐舰?
这……这他娘的是不是在做梦?”
武鹏涛他们几个技校学生直接看傻了眼。
造军舰哪是造拖拉机?
光是材料、焊缝、动力、电子系统,哪样不是烧钱又烧脑的?
拖个一年半载都是快的。
之前咱们国家造驱逐舰,拼的是老办法,一截一截焊,慢得跟老太太绣花似的。
连白熊国那种工业老手,造一艘现代级都得拖三年。
自由国那阿利伯克,也得一两年起步。
就算是最简单的护卫舰,一年也别想搞定。
可这儿,半年干六艘?
这哪是造船,这分明是——下饺子!
“差不多吧。”
靳允没夸口,语气很稳,“靠的就是这套脉动线,模块拼装,效率拉满。”
“但话说回来,真要是搞十万吨级的航母,那也得慢慢来,不是说开足马力就能嗖嗖出成品。”
“速度还是得看船有多大。”
沈月一边带路,一边像逛自家后院似的,把厂区指给他们看:“再往前走,就是咱们的研发区,看着小,可真金白银砸进去的,反而是这儿最多。”
“那一片是实验区,那边是测试区,后头那条码头——专门用来试航大舰的,海水一泡,马上就知道行不行。”
不一会儿,一行人就到了开会的地方。
刚推门进去,会议室里一堆穿军装的,早坐得板板正正。
靳允他们一露脸,几十道目光“唰”地一下全锁在了他们身上。
靳允这名字,近一年火得不行——陆军的装甲升级是他带的,空军的发动机也是他搞的。
可海军,还真没跟他打过交道。
这会儿见人来了,眼神里都是好奇、期待,还夹着点怀疑。
“哈哈哈!
靳允!
你可算现身了!”
海军总指挥柯锁龙一拍大腿站起来,笑得像个捡了钱的老头。
“老大好!
路有点远,耽误了点,实在不好意思。”
靳允有点尴尬,这么多大佬等他,换谁心里都打鼓。
“扯啥淡!
我们是坐直升机飞过来的,你们开汽车,慢点咋了?
再说了,开会钟还没响呢,是我们等不及,抢了先。”
柯锁龙挥挥手,跟赶蚊子似的。
“行了,不扯这些。”
他转头拉过靳允,“我给你介绍几位大神——这三位,是海军的顶梁柱,一个都不能少。”
“叶华院士,六所的所长,专搞军舰火控系统,火控准不准,全靠他一张嘴。”
“钱宁院士,护卫舰的主设计师,整个龙国的护卫舰,有七成以上都挂着他的设计稿。”
“缪老,海军元老级人物,当年搞第一代大型舰的时候,他就是领头羊。
现在虽退了,但一开口,全场都得安静。”
柯锁龙语气低了点:“这三个人,还有他们手下整个团队——从今天起,归你调遣。”
“我连项目都给你砍了,把人全挪过来了。
你要再干不好,我这把老骨头,真没脸见上面了。”
靳允心里一震。
这不是请人帮忙,这是押上整个海军的未来,全压在他一个人身上了。
他没犹豫,伸手一个接一个握过去,眼神干净得像刚洗过的天:“老大,您放心,我靳允,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出个让全国都闭嘴的样儿来。”
柯锁龙重重一点头,脸上皱纹都笑开了花。
“人齐了,那就正式开始。”
他环视全场,嗓音一下沉下来,像压住一整个时代的风:“今天,不只是飞翔造船厂挂牌的日子。”
“这是龙国海军,翻身的起点。”
“这一年,靳允帮陆军扛起了装甲铁壁,帮空军撑起了空中鹰眼。”
“现在,轮到我们海军了。”
“尤其是空军,以前跟咱们一个样,穷得叮当响,可现在一架五代隐身机一飞上天,直接一跃进了世界顶尖空军的圈子。”
“所以这次我们海军上门,就是想跟靳允还有他那帮学生拧成一股绳,让咱们龙国海军也赶紧把‘落后’这顶帽子摘了!”
柯锁龙话一落,满屋子的海军领导和专家全都点头如捣蒜。
以前靳允给陆军搞的弹药、给空军整的战机,他们看着眼馋得睡不着觉。
现在轮到自己了,个个眼睛发亮,就差没扑上去抱住靳允大腿了。
飞翔造船厂接下来干的活儿,成了所有海军高层心里的头等大事。
不少人甚至已经把它当成海军翻身的“最后一搏”。
不光是柯锁龙带着核心团队来了,连那些平时天天泡在办公室里开会的舰艇总设计师、装备总指挥,全都撂下手头的杂事,火速赶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