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主子恩典!”玉簪等宫女,闻言欢天喜地的谢恩。
巧慧有些尤豫,被乔嫣然再劝了一句,也就高高兴兴地带着一群小丫头赶去宫门和家人碰面了。
素练则继续替乔嫣然上妆,她的手艺虽不比玉簪精巧,但稳中无过。
“适才多亏你提醒我,否则到眈误她们了。”乔嫣然闭着眼睛感叹道。
素练心细又稳重,想要为其他宫女争取些时辰,也不会明说显得越俎代庖。
她轻轻为主子上妆,柔声道:“是主子心善,原本她们只有一柱香的时辰,无论如何也没有眈误一说。
乔嫣然笑了笑,继续问道:“你家人不是京城人士?”
简单的问题,却让素练沉默了片刻才回答。
“奴婢没有家人了。”
这答案有些沉重,乔嫣然不算意外,却也心生怜惜。
闭着眼睛,一脸平和,没有安慰只有许诺。
“待你年满二十五,若想要出宫嫁人,枕霞堂便是你的娘家。若想留在宫里,就和巧慧一道,从大宫女做到姑姑,替我管着枕霞堂。”
在乔嫣然看不到的地方,素练眼里闪过隐秘的痛楚,语气里则充满感动,“入宫能伺奉主子,是奴婢三生有幸。”
待巧慧她们回来,乔嫣然已收拾妥当,在正屋坐着,等待乔母前来和她见面。
她没见过乔母,一直在蕴酿情绪,以免自己一会儿见了人,露出破绽。
巧慧深知乔嫣然的顾虑,特地在储秀宫外等侯。
还好宫中向来有以身份论高低的习惯,巧慧才能准确知道,第一个来储秀宫的是纯妃的家人,其次才是乔家夫人。
“奴婢见过夫人!”巧慧远远看见一行动麻利打扮隆重的妇人,便笑着迎了上去。
那妇人见她,眼里带着谨慎,想起乔嫣然在家书中频繁提及的贴身丫鬟,试探道:“巧慧?”
“诶。”巧慧立刻眉开眼笑地应答一声,主动扶住乔家夫人的骼膊,佯装亲近,“奴婢跟着主子入京这么久,还以为夫人早把奴婢忘了呢。”
“怎会呢。贵人可一切安好?”乔家夫人深知说多错多的道理,只挑无关紧要的和巧慧搭话。
“好着呢,就是得知您和老爷少爷要入京,早早就盼着今日了。”
巧慧一路将乔家夫人送至正屋,枕霞堂宫人很有眼力见,知道母女俩自然要说贴心话,无人入内打扰。
“臣妇,见过妙贵人——”
“母亲折煞女儿了,快起来。”
乔家夫人一入内便行大礼,乔嫣然立刻伸手将她扶了起来,不顾她的坚持,将人按在了座位上。
意有所指道:“女儿得幸入宫本就是意料之外,无法在母亲父亲跟前尽孝,怎能还受母亲大礼?”
入宫前,乔家夫人一直有些不安,毕竟她根本就没见过,这位已是贵人之身的“亲闺女”。
丈夫宽慰她,说从两封回信看,这便宜闺女是通情达理之人,让她到时候见机行事,太紧张反而容易露出马脚。
一听乔嫣然这话,乔家夫人心里微暖,少了几分不自在。
确实如丈夫所言,这妙贵人是个通情达理的,这番话,不仅将自己放在了晚辈的位置上,还隐约在向她表达歉意。
萧景鸿既然让东州乔家假扮乔嫣然的娘家,自然也会提前告知他们,乔嫣然的真实出身,以免增添风险。
乔家夫人自己只生了一个儿子,也很羡慕人家家里有贴心小棉袄,看着乔嫣然,先想起了她原本的身世。
溪州乔家,全族入罪,只怕这妙贵人,此生都无缘见到她真正的母亲了。
“做父母的,不会在乎儿女是否一辈子都在眼前,你们大了,总是要过自己的日子。”
许是投缘,又夹杂着怜惜,乔家夫人主动握住乔嫣然的手,话里有话的安慰她。
“只要知道你过得好,母亲就高兴。”
乔家夫人和原身的母亲象不像乔嫣然不知道,她只知道,和她自己的生母,完全是相反的性子。
她母亲是江南人士,性情柔顺,在父亲嫡母面前,做小伏低,说话都不敢大声些。
乔家夫人是京城人士,又随夫君就任去了民风开放的东州,练就一身爽朗的性子,笑声洪亮。
可她这句话,却让乔嫣然想起了自己只怕再也无缘得见的母亲。
看着乔家夫人,眼框渐渐泛红,寄心中思念以告,“女儿也一样,只盼母亲,家中一切安好。”
紧巴巴的一个时辰里,几乎都是乔家夫人在说,乔嫣然偶尔插几句话。
乔家夫人告诉了她许多,乔家的大事小事,比起信件,自然还是当面谈话,更能加深了解。
期间乔嫣然只问了两个问题,一个关于乔父的升迁。
“不知父亲做了多大的功绩,此番竟能越级晋升?”
乔家夫人简言带过乔父之前当县令时拿的出手的几件政绩,最后着重强调:“想来也有沾你的光,让你父亲得了皇上的赏识。”
乔嫣然若有所思,又问到明年开春要参加春闱的乔家郎君。
“兄长得中解元是喜事,想来明年的春闱也会多几分把握吧?”
提起儿子,乔家夫人明显兴致更高,半点儿没谦虚,好好夸了一通自己儿子。
“为娘是觉得没问题,但你兄长他说每州一个解元,不能因此自满,入京路上眼睛都没离开过书卷。”
乔嫣然闻言,反倒对那位未曾蒙面的兄长明年的考试,多了几分信心。
乔父在任多年,如今忽然高升,多半还是因为萧景鸿需要寒门势力。
真正有才华,还谦虚谨慎的乔家郎君估计才是萧景鸿日后要重用的主力。
“你兄长都二十好几的人了,本来为娘想着,刚好趁他考中举人,给他定下亲事,未料又忽然进京,一番折腾,也没来得及相看。”
乔家夫人聊到儿子的婚事,还有些扼腕,本来那东州知州都有意同他们家结亲了。
“母亲,女儿倒是觉得好饭不怕晚。”
乔嫣然笑着拍了拍乔家夫人的手,意有所指。
“待兄长明年高中,不止东州有好人家的女儿愿意嫁,想必京城里,也有门当户对的闺秀,能同兄长结为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