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笑一声,熊汉丞内心忍不住吐槽:我的小姑哎,您都老斑鸠一个了,就别老想着啃清明这棵嫩草了好吗?
嘴上却连忙认错检讨:“是是是,小姑,是我没用,是我办事不力,您消消气。”
随后,他又赶紧转移话题,关切地问道:“那楚清明这次去科技部,项目有戏吗?”
提到正事,熊佩瑜收敛了情绪,冷静而客观道:“以我对科技部那些司局行事风格的了解,难啊。毕竟,一个县委书记,绕过省里直接来部里要项目,本身就犯了忌讳。除非他有极强的上层推力,否则,按正常流程,他的方案大概率会被搁置或者直接否决。”
“小姑,那您就不能帮着说句话,批一个吗?”熊汉丞试探着问。
“胡闹!”熊佩瑜低声一喝,语气陡然严厉起来,“政治角逐可不是儿戏,更不是搞慈善!每一份资源的倾斜背后都是博弈和代价!我今日若是妇人之仁,为他破例开口,就等于坏了家族规矩。他日,楚清明若是成长起来,与我们立场相左,甚至成为我们熊家之敌,那我今日之举岂不是资敌?你想过没有?”
熊汉丞被训得不敢再吭声了,他自然也明白这其中的利害关系。
片刻后,挂了侄子的电话,熊佩瑜准备处理文件,桌上的另一部电话又响了起来。
她看了一眼来电显示,乃是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司长卫奇。
这个电话来得很蹊跷,熊佩瑜嘴角微不可察地牵动一下,心中了然。
随着接通电话,卫奇热情而不失恭敬的声音传来:“熊主任,没打扰您工作吧?”
“卫司长客气了,你有什么事吗?”熊佩瑜语气平淡。
卫奇在电话里打着哈哈,话语绕了几个弯,终于隐晦地切入正题:“是这样,熊主任,我们司下面的材料处,今天接到了来自东汉省枫桥县的一份材料,乃是关于县域科技产业转型和一个叫‘智能铜电解’的项目。听说,今天楚清明同志,还去您那儿汇报工作了?所以,我想跟您了解一下,您对枫桥县这个发展思路,以及他们这个项目,怎么看?”
由于郑立恒吃不准楚清明与熊佩瑜的真实关系,便不敢擅自决断,于是将情况上报给了司长卫奇。
而卫奇老于世故,自然不会直接询问熊佩瑜与楚清明的私交。
现在,他巧妙以工作汇报的名义,来探听熊家对这件事的态度和口风。
熊佩瑜听着卫奇滴水不漏的试探,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心中却是如同明镜一般。
她略一沉吟后,给出一个极其标准、近乎冷漠的官方回应:
“卫司长,枫桥县谋求发展的积极性值得肯定。至于具体的项目和规划,科技部有科技部的评审标准和流程。我们发改委,尊重并支持兄弟部委依法依规、独立公正地开展工作。而对于这件事,我的原则就一个,你们科技部该支持的支持,该否决的否决,一切要以项目本身的质量和国家产业政策为准绳。”
她这话说得冠冕堂皇,核心意思却传达得清清楚楚:我们熊家对于此事,不支持,也不反对。你们科技部按自己的规矩办就行,不必看熊家的面子。
卫奇闻听此言,立刻心领神会,连忙道:“明白,明白!熊主任原则性强,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一定严格按程序办,科学评审,公正处理!”
接下来,两人又寒暄几句,这才挂断电话。
此刻,卫奇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熊佩瑜这个态度,等于是对楚清明关上了“特殊照顾”的大门。
那么,楚清明和他的枫桥县项目,自然是该怎么走流程就怎么走流程了,至于最后是死是活,全凭他们自己的造化和本事。
念及于此,卫奇不再犹豫,随手就在郑立恒提交的请示文件上,签下“请按相关规定程序办理”几个字,然后彻底将这件事抛在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