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店安顿下来不久,楚清明就接到了王海的电话,表示他已经抵达京城。
此次出行,楚清明刻意安排,并未与王海同行,只为了避嫌,避免给人留下他与商人关系过密的印象,尤其是在京城这等敏感之地。
楚清明在电话里交代王海自己找个地方住下,保持通讯畅通,随时等候通知。
刚挂断电话,房门就被轻轻敲响。
楚清明开门,却只见陶桃站在门外,脸上带着些许期待和不好意思,弱弱说道:“局长,我……我还是第一次来京城呢,想着下午没事,能不能出去逛逛?您要不要一起?”
楚清明看着她眼中闪烁的光彩,又想到她这一路跟随的辛苦,便点了点头:“好,我也正想出去走走。”
当然,他心里也不禁暗自莞尔,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他长这么大,又何尝不是第一次踏上京城的地界?
很快,楚清明叫上隔壁的方圆,问道:“方圆,你对京城熟悉吗?”
方圆闻言,立刻答道:“书记,我大学就是在京城读的,对这里还算熟悉。”
其实,方圆没有说明的是,他户籍地虽然落在北河省,但从小就在京城长大,算是个地地道道的“京片子”。
而且,他身后的方家,在京城商界也算是有名有姓的大家族。
他本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少爷,当初若不是恋爱脑上头,为了追寻所谓的爱情,根本就不可能跑去枫桥县那种小地方,从一个普通科员做起。
“那正好,下午你就给我们当向导了。”楚清明说道。
“好的,书记!”方圆欣然领命。
下午,方圆便带着楚清明和陶桃,开始了京城的游览。
他们首先去了庄严宏伟的天a门广场,感受那份国家象征的肃穆与磅礴。
随后,一行人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前往教员纪念堂。
排着长长的队,进入瞻仰厅,气氛顿时变得无比肃静。
当看到那位缔造了新世界的伟人安详地静卧在水晶棺中时,楚清明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澎湃与敬仰。
他驻足良久,目光深沉,内心低语:
这位伟大的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带领一个积贫积弱的民族实现了独立与解放,他深邃的思想和非凡的实践,彻底改变了这片古老土地的命运,其功绩与日月同辉,值得后世永世铭记与景仰!
之后离开纪念堂,他们又驱车前往颐和园。
漫步在k明湖畔,看着那历经沧桑的亭台楼阁、长廊石舫,楚清明不禁心生感慨。
这偌大的皇家园林,曾见证过帝国的辉煌与倾颓。它就像一部凝固的历史,无声地诉说着盛极而衰、居安思危的永恒哲理。
权力与享乐若不能与责任和远见并存,那再精美的雕栏玉砌,也终将沦为后人凭吊的遗迹。
治国如此,治理一县一方,又何尝不是如此?
傍晚时分,方圆带着楚清明和陶桃钻进一条颇有年头的胡同,找到一家门脸不大、却口碑极佳的老字号私房菜馆。
店面不大,但装修古朴,透着浓浓的京味儿。
方圆熟稔地点了几道京城特色菜:外酥里嫩的烤鸭,肥而不腻的卤煮火烧,香气扑鼻的炸酱面,还有豌豆黄、驴打滚等精致点心。
席间,陶桃看着那碗颜色深沉、内脏翻滚的卤煮,有些犹豫,然后鼓足勇气尝试着吃了一小口,那独特浓烈的味道让她微微蹙眉,但还是硬着头皮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