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责任共担,相互制衡。他让熊汉丞负总责,避免了董善义独断专行;让楚清明制定新政策,既利用了其专业能力,又避免了其直接介入具体纠纷。
第三,给出路径,保留威严。让董善义“配合”楚清明工作,名义上是学习改进,实际上是将其置于楚清明的专业指导之下,既达到了实际目的,又给了董善义一个“戴罪立功”的台阶,没有将其一棍子打死,保全了他作为常务副县长的基本威严。
第四,展现格局。梅延年站在全市营商环境的高度来处理县级矛盾,彰显了其作为市长的视野和控制力。
有一说一,梅延年这个人虽然气度狭窄,工于心计,生性多疑,但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还是有的。要不然,他也不可能成为林正弘一系的东宫太子!
最后,梅延年目光锐利地扫过全场,尤其是董善义:“这件事,必须尽快妥善解决。我要尽快看到结果,更要看到青禾县上下从中汲取教训,形成合力。如果再有类似事件发生,或者在后续工作中,谁敢阳奉阴违、推诿扯皮,那就别怪市委不讲情面,严肃追责了!”
他这番处理,既雷厉风行地部署了工作,平息了事态,又巧妙地平衡了手下干部的关系,在不得不借助楚清明能力的同时,又最大程度地保全了董善义的颜面,彻底展现出一个成熟政治家应有的手腕和智慧。
四十分钟后,会议结束。
梅延年单独留下了楚清明和熊汉丞两人。
空荡荡的会议室里,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了,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
梅延年目光火辣,宛如鹰隼一般扫过眼前的两人。
“熊汉丞同志,楚清明同志。现在关起门来,咱们说点实在的。今天这出好戏,已经唱到省长面前了,还真是给我们梧桐市长了脸啊。说说吧,针对今天的事情,你们二位,到底怎么看?”
等双方沉寂了几秒之后,梅延年才开口。
他直接将事件定性为“唱戏”,语气中的讥讽与问责毫不掩饰。
很显然,他在怀疑楚清明和熊汉丞。认为今天的事情,他俩在背后导演的可能性极大。
为的就是拆了董善义的台,从而让他这个市长跟着在省长面前丢人现眼。
熊汉丞已经意识到梅延年的试探之意,心头顿时一紧,后背隐隐渗出冷汗,赶忙说道:“梅市长,这件事我有责任,是我这个县委书记没把控好大局,这才酿成如此被动的局面,给市里抹黑了……”
不管他有没有错,他毕竟是青禾县的一把手,但凡是青禾县发生的任何大事,他都要负责。
所以现在,他第一时间做出检讨,乃是政治原则和政治底线。
然而,梅延年对于他的检讨却是不置可否,只是鼻子里轻轻哼了一声,然后视线转向楚清明,带着更强的压迫感问道:“楚清明同志,你的看法呢?”
楚清明面色不变,迎着梅延年审视的目光,平静地回答:“梅市长,如今事情发生在青禾县,熊书记刚刚已经分析了工作层面的问题。我认为,当务之急是遵照您方才的指示,迅速落实,平息影响。”
他避开了直接的谈“看法”,而是强调执行梅延年的决策,姿态放得很低,也显得滴水不漏。
梅延年眼睛微眯,对于楚清明这番四平八稳的回答并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