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国相,英王相助我军扭转江西战局。”
“在锦水一战就复灭了二十万清兵。”
“你岂能在王爷面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方光琛闻言勃然大怒。
他同刘玄初都是恨满清入骨之人。
如今英吴两军苦战三年终于见到了胜利的曙光。
徜若被夏国相蛊惑反目成仇。
只怕兵戎相见事小,令满清死灰复燃事大啊!
“方巡抚,本非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而是天下之争自古如此!”
夏国相振振有词地开口:“昔日刘邦和项羽结成兄弟一同灭秦。”
“然而暴秦灭亡后二人却反目成仇。”
“如今我军已有一统之势,徜若陈成放任我们收复江南消灭满清。”
“他又如何自处?”
“我听闻满清已经让鄂扎继承多铎的豫亲王爵位。”
“这明显是鳌拜释放善意想要同陈成对付我军。
“一旦王爷率倾国之兵东下与清军一决雌雄。”
“若是陈成在两广暴起发难,滇黔湘赣都空虚无比我军又如何阻挡?”
“只怕昔日东吴背盟袭取荆州致使关羽败退麦城的旧事就要重演了!”
此言一出,全场瞬间沉默起来。
就连方光琛都有些哑口无言。
因为夏国相说得并不错。
天下之争,自古如此。
三国时期,魏强则吴蜀联手,蜀强则魏吴结盟。
现在周强清弱,吴强满弱。
陈成想要自保唯有同满清联手方是正途!
“夏国相,英王高风亮节,志在抗清,又岂能和东吴鼠辈相提并论。”
方光琛沉吟半响后尚且反驳。
然而即便是他说出的言语都有些苍白和无力了。
毕竟在大势之下,谁又能将举国安危寄托在他人的人品之上了。
“嘿嘿。”
“陈成再是高风亮节也改变不了他是一个鞑子。”
“挞虏而已,狼心未化,率兽食人,岂能轻信————”夏国相冷冷开口。
方光琛怒火更甚。
“够了!”
可是还没等他反驳吴三桂却是怒喝一声令夏国相徨恐起来。
“英王才刚刚助我军取得大捷。”
“如果不是他莫说江西本王就连吉安都得易手。”
“又哪里会有的今天。”
“来人啊,将夏国相拉下去杖责三十!”吴三桂冷冷地开口。
“王爷饶命啊!”夏国相惊恐不已连连求饶可是却无济于事。
被吴三桂的卫士拉了下去杖责了三十。
然而就算他被杖责可留下来的言语却无疑令全场的氛围凝固起来。
“郭壮图还是留在云南比较好。”
“此外————”吴三桂沉声道:“江西初定,盗匪众多,我军也许多留兵马驻守。”
“湖南更是我军根本需要有一位大将坐镇以防不测。”
方光琛不由地瞳孔一缩。
吴三桂此举虽然找了理由。
但毫无疑问他是对陈成起了疑心了。
然而如此一来原本计划中的三十万大军顺江东下,直取金陵,却是胎死腹中了。
郭壮图的三万兵马留在云南。
湖南和江西又有大量兵马以备不测。
等到秋收后不要说三十万大军吴军能有二十万人东下就不错了。
只是想要消灭满清这只死而不僵的百足之虫。
二十万精兵虽然是绝对够了。
可现在的二十万吴军却未必会够。
毕竟吴军战三年吴三桂聚集的十几万精锐已经损耗严重。
吴国贵在江西聚集的十几万兵马。
除了高得捷、马宁二人的一万多精兵以及他本人执掌的万馀本部外。
其馀的都只是新兵和降将而已。
至于湖南吴军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吴应麒驻守岳州的两万人的确是精锐。
长沙和松滋两地也有一万多精兵驻防。
但除了这些外其馀吴军却都是新兵。
也就是说吴三桂充其量只能在湘赣两省集中六七万名老本精锐。
并且这些精锐还要留下一部分用来防备陈成。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他们的对手是屡败屡战的清军。
这样的兵力也未必能拿下江南啊。
毕竟吴军此番东下并不是野战。
而是要啃下武昌、安庆、南京等一座座坚城。
“王爷此事还是要从长计议,若是我军东下不用上全力。”
“又岂能确保万一!”方光琛劝说道。
然而吴三桂仅仅用一句话便令他哑口无言。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老桂子长叹了一口气。
他也不想防备陈成然而情况却不容许。
原因无它,威名太甚!
陈成从昆明起兵以来征战三年从无败绩。
攻缅甸,破安南,扫荡南洋。
诛孔藩,灭尚氏,两败清军。
取临江,袭吴拜,锦水大捷!
他带着区区万名英兵就能在江西多次大破清兵。
竟然导致整整二十万清军在锦水团灭!
如此威名之下吴三桂又岂能不对他心生忌惮呢?
更何况陈成在江西所展现的只是自己的一部分实力。
当英吴两军锦水大捷团灭二十万清兵之时。
英军大将马宝也在东莞率领数万兵马大破十万清兵。
陈成如此威名,英军又这么强悍。
区区七万之众就能击破整整三十万清军。
等到秋收到来时。
随着他的新一轮扩军只怕两广英军就能膨胀到十万人以上。
在这种情况下吴三桂率领三十万大军南下。
只要陈成暴起发难凭此手中的十几万英军他就能令自己功败垂成。
吴三桂又岂能轻身犯险呢?
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却不可无。
他至少需要留下十万兵马方能确保后背无虞啊!
否则两广一旦生变。
整个吴周就将满盘皆输!
一时间,吴应麒、线域等人纷纷点头。
就连同陈成素有交情的胡国柱也是神情紧绷不知道在想什么。
陈成威名太甚。
不只能令清军丧胆也能使吴军忌惮啊!
方光琛张开嘴巴还想要说什么。
可吴三桂却道:“本王心意已决,先生不用再说了。”
此言一出方光琛终究黯然起来。
但就在此时一道声音去传来过来。
“王爷!英王已经派出使者进入湖南就要到长沙了。”
刹那间,吴三桂脸色一变。
“快令人好生伺候,本王在长沙恭候英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