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金光禅杖
坐在原地缓了好一会儿后,王贺才勉强清醒过来。
他撑着身体站起身,走向了无首僧的户体。
看向了静静躺在它身旁的那杆巨型禅杖。
从最一开始,王贺就对这杆禅杖非常感兴趣。
因为在他和无首僧的战斗中,自己的武器几次三番被禅杖砸得严重变形,甚至断裂。
而这杆禅杖却始终没有一丝变化,仿佛任何攻击都无法对它造成任何一丝伤害,更别提将它打断了。这也是为什么王贺刚才释放突刺的时候要刻意避开禅杖的原因,他怕自己打中了禅杖无法对无首僧造成伤害不说,还容易力量反噬伤害自身。
王贺蹲下身,调出了禅杖的属性板。顿时,一道道密密麻麻的字迹在他眼前如墨迹般浮现出来。
【金光禅杖(双手武器)】
【品质:三阶】
【攻击力:30】
【介绍:金光禅杖,随历代住持圆寂传承之物,为禅宗秘藏重宝,通体由密宗玄铁铸就,重逾二百斤,非肉身铸就龙象之力者不可轻动。】
看完介绍后,王贺证住了。
这玩意儿,居然有二百多斤?
单论重量,比他手中这柄极其厚重的斩龙剑还要重十倍。
三国水浒小说中那些奇人异士乃至武将所用的武器也不过如此了。
一时间王贺恍然大悟,难怪无首僧的跳劈砸下来的声势跟他妈陨石坠地一样,原来除了无首僧自身爆发出的力量外,还有这杆禅杖本身的重量加持。
不过话说回来,这杆禅杖从表面上看,顶多不过五十斤左右,虽然长度超过了两米五,但由于通体都相对纤细,只有杖头处铸造成了莲花状,所以看起来并没有那么重,但介绍中却说这杆禅杖有二百斤重,这意味着这杆禅杖所用的材质密度,应该远比他认知中的钢铁甚至合金要重得多。
从无首僧每次跳劈砸下来禅杖都毫发无伤的表现来看,这玩意儿的强韧度也强得过分王贺重新看了一眼介绍,其中说明这杆禅杖通体由“密宗玄铁”铸就,也就是说这玩意儿应该是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
他试着双手握住禅杖,尝试举起它。
但常态下他的力量远不如血甲开启时狂暴,再加之他现在精神力被大幅消耗,体能无法发挥到极致,耗费了一番功夫,才用硬拉的方式将其举至了髋部。
光是举起来,就让他感觉手臂和腰部相当吃力,要挥动这玩意,更是想都不用想。
随即王贺将禅杖放下,禅杖坠地的刹那,激荡起一圈灰尘和银杏树叶,但禅杖本身却没有一丝变形。
王贺挠了挠头道:“这玩意儿看来暂时是用不了了但带到现实世界里应该可以溶铸成我能用的武器。”
以这个禅杖的体积和重量。应该可以分别溶铸成好几把不同形制的武器。到时候王贺切换武器就更方便了,也不用担心武器会被砸断。
至于锻打武器的活儿,王贺决定自己上阵。
交给别人的话,他也解释不了这种奇异材料的来源,过于扎眼了。
而且随着他将来探索得越来越深入,肯定也少不了要制作各种各样的武器。
所以学会锻造这门手艺,对他来说不会有坏处。
而此时,王贺突然想起,斩龙剑到手后,自己似乎还没查看过它的属性。
于是他重新拿起斩龙剑,调出了属性板。
很快,数道字迹出现在了他眼前。
【仿制斩龙剑(双手武器)】
【品质:二阶】
【攻击力:15】
【介绍:仿制漫画中的斩龙剑制造出的幻想大剑,长宽皆大于寻常刀剑制式,样式夸张,重量近三十斤,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和爆发力,驾驭难度极高。最大的缺陷是相比起夸张的体积,材质强度偏弱,在激烈的战斗中剑刃容易变形。】
王贺摸了摸下巴,思索道:“攻击力居然只有金光禅杖的一半么。”
由于这个攻击力的数值偏抽象,到目前为止王贺也无法清楚地知道攻击力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但它估测的攻击力,的确和实战的效果大差不差。欧洲大剑的攻击力是钝化消防斧的三倍,而斩龙剑的攻击力是欧洲大剑的两倍有馀。
而攻击力最差的消防斧,的确战斗力非常差,当初王贺拿着消防斧砍户鬼脖子都要拼命砍两分钟才能砍断。
因此,王贺可以大胆猜测,攻击力1,应该就是普通人赤手空拳所能造成的伤害。至于更高的攻击力,就是上述情况所能造成伤害的n倍数。
而斩龙剑的攻击力,却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5,这意味着这把武器,基本上已经是他所能掌握的最强冷兵器了。
攻击力30的禅杖,虽然攻击力远比斩龙剑要强,但以王贺目前的力量还远远驾驭不了二百斤重的武器。
王贺微微叹了口气,随即重新将斩龙剑插在地上。
现在他应该琢磨的,是如何把这个禅杖运回租房。
这里距离租房起码有十公里以上,要想扛着禅杖走回去,怕是得累掉半条命。自行车也抗不下这么重的东西。
思索片刻后,王贺在附近找了一个工地上用的小推车,将禅杖放在推车上,准备就这样运回去。
但在离开藏法寺前,王贺打算再探索一会儿藏法寺最后的这间大殿。
他的直觉一直都告诉他,最后的这间大殿很有可能隐藏着什么东西,但由于之前被无首僧拦住,所以他也一直没能找到机会探索这间大殿。
他重新拿起斩龙剑,走进了大殿。谨慎地左右扫视起来。
大殿中的正面有三具佛象,其中左侧那具佛象倾塌半截,密布蛛网,原本慈和的面容被徽菌复盖,金漆脱落,呈现出一种似笑非哭的诡异表情。
地上遍布着断裂的窗、碎裂的瓦片、辨不出原色的破布,以及无数散落的经卷残页这些纸页大多已成棕黑的腐纸浆,粘附在污秽的砖石地上,上面模糊的字迹如同干涸的血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