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说明这把弓拉到满拉距,需要二十五磅左右的力量。
这里需要提到一点,所有的弓磅数其实都不是恒定的。
有的人臂展小,拉距也小,一把二十五磅的弓在他手里就有可能只能拉得到二十磅,威力也会大打折扣。
如果换成臂展长的人,拉距比普通人都要大五公分以上,那一把二十五磅的弓在他手里就很有可能拉到三十五磅甚至四十多磅。
但这样对弓片的损害非常大,容易降低弓片的寿命。
过来的一路上,吕武艺都在给王贺讲一些射箭的基础知识,所以他对于如何射箭,也有了最基本的概念了。例如不能空放、后手靠位、拉弦指法、前推后拉等等。这些都是射箭前必须要知道的基础知识,否则可能会对器械造成损坏,还有可能会伤到自己。
另外还有一些关于弓种的基础知识,象这种箭馆里公用的反曲弓,由于没有装配件,通常称为光弓。
专业的反曲弓,通常会加装专业的瞄准镜、箭台、平衡杆。那样有助于提高准确度,但会严重降低射速和便携性。而且配件的价格都非常贵,所以通常箭馆只会摆放光弓、美猎或传统弓。
这时,吕武艺也拿起一把公用的光弓,准备给王贺示范一下动作。
王贺见状,好奇问道:
“你肩膀受伤了怎么射箭?”
“用磅数低一点的呗,我只是没法拉高磅数的而已。”
吕武艺拿起的同样是一把磅数25的光弓,试着拉了拉。
确认没问题后,他便抽出一支箭搭在箭台上,将弓弦往后拉满。
他的动作很标准,前手后手的支撑可以肉眼可见看出经过长期的训练,动作非常舒展。
后手以地中海手势卡着尾部的箭羽贴在颧骨附近,仔细瞄准起十米外的靶子。
撒放的刹那,箭支疾射而出,“啪”的一声命中了靶子的中心,虽然有些偏离正中心,但的确是十环了。
“牛啊。”王贺情不自禁夸赞道。
吕武艺嘴角勾起,显然这话对他非常受用,他摆了摆手自谦道:“只是十米而已,稍微练几天上上手,你也可以做到箭箭十环。”
“来吧,你也试试。”
“恩。”王贺握紧手中的弓把,抽出一根箭搭在箭台上,尝试着象以往在电视机里看到的反曲弓运动员一样拉开弓弦。
但由于不熟悉发力动作,他拉开弓弦的姿势显得非常别扭,
肩膀一高一低,前手歪斜,后手伸展不足,没有用到肩胛骨后缩功能,只将这把弓的拉距拉到了三分之二左右。
如果在实战中这样,不光抽箭射出的动作不会流畅,威力也会大打折扣,二十五磅的弓顶多能发挥出十五磅的威力。
“你这样不对,我给你调整一下姿势,你拉住了。”吕武艺走过来直接上手帮王贺调整起姿势,“记得握住弓把的手不要太使劲,想象着往前推。古人云,把持之固,如握卵也,卵就是鸡蛋,你太使劲的话鸡蛋就碎了,别担心弓会掉,你撑住了它就不会掉下去。”
经过大约一分多钟的调整后,王贺的姿势终于看起来稍微标准一点了。
但此时,吕武艺却忽然意识到了一件事。在他帮忙调整姿势的这段时间,王贺居然一直保持着满拉距,而且手臂没有一丝颤斗。
二十五磅这个拉力虽然不算重,就连女孩子都能拉一拉,但想要保持这么长时间满拉距而且还不颤斗,还是有几分难度的。
“你劲儿不错啊,居然能拉这么久。”吕武艺有些惊讶道。
当初他在还没受伤的时候教练也没少让他这样训练动作一致性,他自然清楚这有多难。虽然他们当初用的基本上都是四十磅左右的弓,比这把二十五磅的弓要重得多。但他们当初好歹也是体育生,身体素质都非常优秀,而反观王贺,在吕武艺的印象中他一直都有些营养不良,没什么劲儿,体质可能比普通人还要弱一点。
如今这个表现,倒是超出了他的预料。
“正常的,我干活多,手劲比一般人大。”王贺解释道。
“行吧,我妈手劲确实也比我大。”吕武艺没有在这上面多纠结,转而说道:“你先射一箭试试吧,待会我再给你讲讲瞄架怎么用。”
王贺眯了眯眼,将拉弓手撒放开,啪的一声,箭支射入了靶子。不出所料,只命中了七环,和正中心的十环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但体会到箭支脱手飞出去和瞬间没入靶子的感觉,他却忽然感觉有些莫名的爽感,
他说不出是为什么爽,只觉得还想照着更坚硬的物体来上一箭。
这项运动,似乎的确有些上瘾。
接下来的半个小时,吕武艺一直在调整着他的动作,教他发力技巧。
教导完毕后,吕武艺便独自到一旁的靶道去练习了。
王贺则继续独自训练了两个小时,大约射了四百来箭,肩膀就开始酸涨不已了。
尽管他的身体素质已经有所提升了,但长时间这么拉,还是会有些疲累。
但可喜可贺的是,在训练的过程中他的准度越来越高,从一开始的分散落点,到后面几乎可以每十箭有六七箭中十环了。
他还特地在三十米的靶道射了几箭,接着他发现自己现在的问题很明确,就是姿势的一致性不高,而且射箭量太少,没培养出手感。
即便他的每一箭都仔细用瞄架对准了目标,每一箭射出去之前都认真调整了动作,但最终的落点还是非常散。
射箭这项运动并不是瞄准了目标就能精准命中目标的。
每一箭力度的不同,推弓手发力的不同,都会导致箭支射向不同的地方。
瞄架只是一种辅助的东西,它可以通过前一箭的落点来随时调整瞄架的上下左右,便于在固定的距离下射准下一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