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浩罕汗国领土的瓜分,可以说是皆大欢喜,除了近乎被消消乐的浩罕宫庭和那些战场上被打死的士兵。
俄国人得到了塔什干,跟着他们来的哈萨克牧民得到了中玉兹南面的草场可以来当冬季牧场,清朝得到了浩罕汗国的内核地域,大毛拉和巴依老爷们还有原来的地位,浩罕的百姓税收也给降低了。
只有浩罕汗国内核统治圈子受伤的世界,就这样形成了。
甚至清朝这会儿,还成功的得到了张格尔,过段时间就能在菜市口见到凌迟处死的表演了,还是道光年间第一个如此极刑的犯人。
庆祥被留在浩罕城当浩罕参赞大臣,作为领队大臣管理浩罕汗国被划归清朝的领土,长龄就回师到碎叶湖休整,进而清军回到伊犁将军驻地以后,就要解散回到各自原有的驻防地。
倒是杨芳最后一个来的,被授予了浩罕提督的职务,驻地在安集延,虽说是平调,但是比起来直隶提督,就没那么威风了。
多了这个提督的位置,还要他在当地驻军,于是还搞起来了浩罕提督衙门和参赞大臣衙门,这点花费和浩罕汗国之前的横征暴敛比起来,还算不上什么。
甚至清朝官员就是克扣了工钱,也是会给这些过来干活的平民发钱的。
可以想见,浩罕汗国是个什么统治水平。
庆祥留在本地,在巡视了浩罕城周围的土地以后,也发现此地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确实也是一块能让人安居乐业的沃土。
于是,他作为首任浩罕参赞大臣,在各处都贴出告示,表示要清查户口,登记造册,并且要在此地开垦农田,除了已有土地的巴依老爷和教士,就是新开的屯田作为官田,没有土地的农民是可以来耕种的。
给官府服役,也是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都做过的事情。
象是宋代那样,官员的职田,自然也是有人来耕种的。
结果在浩罕,庆祥明显是不了解浩罕的情况,他是走到哪里,都会有人跪拜,然后来亲吻他的靴子。
搞的他的有点不好意思了,这是一种怎样的臣服?也就是皇上离着远,也没有个闲的蛋疼的御史来上折子参他,要不然这是包僭越的。
“尔等这是何故?”
“伯克中的伯克,尊贵的大人,大皇帝派来的使者,我们这些奴隶哦都是被布哈拉从波斯拐来的,给那下火狱的浩罕伯克当奴隶,您这是给了我们自由,又把官府的土地给我们耕种,还能够自己留下口粮”
庆祥自己都有点懵,他一个蒙古正白旗,怎么到了浩罕,就代表皇上给了这么多恩情呢?
但是就这些奴隶感恩的样子,也是不会假了的。
至于他们愿意给庆祥当奴仆,庆祥也不是以前雅尔哈善那种厚脸皮的官员,或者乌什那鱼肉百姓的混蛋大臣父子,他作为伊犁将军转任的参赞大臣,又是带着皇命来的,不好收他们来当奴仆。
清朝也是有规矩的,他这样的蒙古大臣,也就能有几个随从,包衣奴才也不是他能养起的。
不过他在折子上说的也很明白,那就是浩罕新附之地,皆感圣上恩德
折子要到北京去,也还需要时间。
在塔什干的俄国人,这会儿也开始接收当地了,最要紧的就是废除了塔什干的奴隶制,给当地的奴隶以自由。
哪怕是农奴制,比起来中亚这几个定居汗国的奴隶制,比起来都是先进的。
毕竟农奴主还有义务庇护这些农奴,而不是中亚汗国这样残暴。
清朝这边,也是在浩罕设置官员,废除了奴隶制,当地百姓无不称颂。
塔什干那边,就是俄国定的税率比较高,也远低于浩罕的税率,而且沙皇这边,还给塔什干免税,就是为了吸引途径中亚的商人到来。
与此同时,索洛维约夫在克里米亚,他也接到了前线的战报。
原先他以为,要对付浩罕汗国,埃森男爵也需要一两年的时间才能够搞定,更何况现在浩罕汗国的实力应该还比较强。
他是万万想不到,这个对手还带光速去世的,愣是被清朝把浩罕大部分的土地给白嫖了。
不过这也是好事,以清朝在回部统治的强度,当地民心归附还是很容易的。
除非是中原闹出来什么大动静,传到了浩罕和南疆,否则这边长期都是一种稳定的局面。
现在他关注的,就是将来对波斯的战略。
恰好约米尼从彼得堡来,两人的交情不是那么深,只不过是认识。
但约米尼进入俄军总参谋部服务以后,也在关注各位驻军总督的情况,索洛维约夫这里涉及的战略规划比较重要,因此他才会亲自到来。
索洛维约夫与其他的军人总督不一样的,就是他本人也很推崇文治,在到任以来,仅仅是改造克里米亚总督区的灌溉系统,在半岛上打井,把第聂伯河水用于沿途城镇村庄的灌溉,就已经让这里的粮食大幅度的增产。
至于整顿了当地的行政系统,把那些无能的和严重贪墨的官员都解职以后,行政效率也是大幅度提高的。
他有着自己的一套,因此约米尼也决定过来看看。
“我平时并不饮酒,因此要招待的时候,也只有下午茶,不知这样可以么?”
“伯爵,这倒是很不错,看样子您让克里米亚繁荣起来了。”
“只是让平民都能够安居乐业,贵族们享受生活。而且您代表总参谋部,应该也不是询问行政和民事上的事情,要提问的,还是未来的战略规划。”
“确实如此,伯爵,只是不知道您对于未来可能和奥斯曼帝国,或者是波斯帝国的战争,都有什么见解?”
“如果仅仅是奥斯曼帝国,这很容易,我们的行动要迅速,要攻克关键的堡垒,直接让我们的军队到君士坦丁堡去就好了。”
“确实,那很容易,您上一次从维丁向希腊的进军就非常成功。而且对付奥斯曼帝国,也不光是向多瑙河进军。”
“他们现在和波斯打了起来,又要面对国内此起彼伏的起义,这样再过去几年,形势大概会对我们有利。”
俄国现在需要恢复国力,拿破仑战争当中,从别列津纳河一直到莫斯科,很多地方的城市、庄园和村庄都被烧毁了,就是到了1821年的现在,也没有完全恢复。
因此,俄国内部此时主战的人并不多,哪怕是最为积极的索洛维约夫,他也只是在备战,改善道路情况,增加物资储备,并不急于在这个时候出战。
奥斯曼帝国实际上已经陷入了危机当中,由于塞尔维亚和希腊的独立战争烈度要远超预期,奥斯曼帝国军队在尼什和拉里萨都在流血,而且损失很大。
这些军队得到了英法和俄国的支持,甚至不少军官原来就在俄军当中服役,回去拉起来军队,倒是也非常容易。
只是此时,还没有决定未来希腊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国家。
如果是个王国的话,自然也需要个王室。
到时候掺和起来,难免会决定有个大家都能够认可的亲戚去那里当国王。
亚历山大迟迟没有让波琳娜出嫁,就是这个原因,双胞胎的年纪,也都摆在那里,只不过是斯维特兰娜作为女大公,居然跑去大学钻研数学,出嫁大概会延迟一些。
如果俄国能够在联姻当中占据上风,自然是好的。
希腊人对于奥地利有意见,塞尔维亚也是这样,毕竟奥地利在他们的独立运动当中,总是起到了反派的作用。
奥地利人自己想在巴尔干吃地盘,却又见不得俄国在巴尔干的势力(还是他们自己把塞尔维亚推给俄国的),于是也没少下绊子。
亚历山大现在长期不理朝政,把下面的事情都交给宫廷里的大臣和各地省督们去办,国外的事情有些他也真的懈迨了。
于是,奥地利就可以在这边,把一些过境的希腊军官给扣留。
也好在他们还没缺德到把这些人交给素檀,只是扣留,也是在这当中搞起来破坏。
而奥斯曼帝国,现在就因为欧洲这边有内鬼,他们还能够维持着现在这个局面。
只不过索洛维约夫考虑的是要掀桌子,奥斯曼帝国和波斯帝国,如果要打败他们,就需要动摇他们的制度。
奴隶制已经很落后了,但奥斯曼帝国、波斯帝国和中亚的汗国还保留着这个制度,人才交易市场也照例开着。
索洛维约夫的想法,就是要彻底的在中东地区,动摇奴隶制的根基,一边要解放被奴役压迫的民族,要他们自己独立,或者为俄国所庇护。
庇护的,主要是那些基督徒,这一点俄国是做过保证的,不象是英国人那样缺德掺沙子。
同时,这也是对俄国国内废除农奴制的尝试,索洛维约夫预计将来如果重创了这两个对手,再让布哈拉和希瓦成为傀儡,或者彻底的消灭掉,就可以提供一些经验。
农奴制本身也牵扯到俄国本身的发展,如果还不解决,继续这样拖延下去,将来势必会落后。
他也不和瑞士人约米尼谈政治制度,只是在战略上提出来。
“奥斯曼帝国和波斯帝国象是两头狮子,他们打的筋疲力尽的时候,就该是我们出手的时候了。如果仅仅是对奥斯曼帝国,也要注意到高加索。而波斯”
“伯爵,您一定有自己的想法。”
“我想也是,来看这张挂在墙上的地图吧。这个比例尺是目前能够做出来最大的一张图。如果是波斯帝国的话,我们在高加索这个战场以外,还可以考虑到中亚。最近埃森男爵刚刚和中国皇帝派出的军队一起消灭了浩罕,我们可以把塔什干作为个基地,布哈拉如果能够臣服,我们就把军队开进到呼罗珊去,用骑兵部队在那边活动,也更加的方便。”
索洛维约夫考虑的就很细致,他看到地图上在这一侧的山川地理,也就有了成熟的想法。
“从这边进军,俄国军队怕是很难经受这样困难的补给线,尤其是骑兵还需要大量的草料。”
“如果不是正规军,是哥萨克军队和哈萨克、吉尔吉斯斯坦的牧民从那里经过呢?如果我们利用里海,从阿斯特拉罕运来物资补给呢?”
虽然水运听起来天马行空,不过从阿斯特拉罕往里海南岸运输物资,如果能够有合适的据点,甚至可以直插德黑兰这样波斯帝国的腹地。
“这样还需要总参谋部来修改计划,并且评估需要多少补给。”
“如果是牧民的话,您有注意过蒙古人的历史么?”
“这倒是没有太多的注意,您不仅是将军和总督,也是个学者。”
“蒙古人西征的时候,这条路可没少走,后来蒙古分裂成几个汗国,以及后来帖木儿帝国瓦解,昔班尼进入河中的时候,这条路都走过。如果让牧民中征召的骑兵从这里经过,他们也可以自己携带着牛羊,经过阿姆河,到达这里。”
虽然也是“成吉思汗战法”,但是索洛维约夫是按照蒙古人以前在这里征战,最终决定了行动方向,而不是在雨林里“吃草”。
“要是这么说的话,倒是有些可行性。”
“如果有些波斯宫廷的历史书,能够从中找到些依据,那就更好了。”
约米尼对于多路进军的打法,其实也是赞同的,只是他担心波斯帝国的东北方向,那边相对来说比较贫瘠,土库曼斯坦部落按照此时俄国人了解的情况,那里也位于沙漠边缘,这条路还是很难走的。
就是索洛维约夫,他曾经在没有路的鬼门桥参加战斗,也不会贸然从沙漠里行军的,那样还需要准备不少骆驼。
而进一步掀桌子的办法,索洛维约夫此时脑子里也只是有个雏形,真正制订好一个作战计划,也要等到奥斯曼帝国和波斯帝国的战争快要结束的时候。
更何况,波斯帝国正在源源不断地给俄国提供素材。(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