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月1日,南华共和国首都雒阳(金边)。
李崇文看着总统府外面广场上的抗议人群,听着人民群众的呐喊,向新任秘书室的室长沉磊询问。
沉磊拿出这次关于日本赔偿东南亚各国二战赔款抗议游行的报告,小心翼翼的回答道。
沉磊当初看到这里有些震惊,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这场南华国内对日本赔偿问题的抗议游行,是怎么引发这么强烈反应的,几乎整个东南亚的华人都被动员起来。
李崇文听完后,觉得这次向日本索要高额的赔偿,是一个可以很好集成国内华人的机会。
这场对日本的抗议游行,可以说是属于南华共和国的五四运动。他需要通过这场抗议游行来让南华的华人移民,增加对南华共和国的认同感,增加对南华新汉族的认同感。
李崇文看到抗议游行的人群中竖起各个会馆的旗帜,突然想到另一个问题。
沉磊没想到总统会突然问到这个问题,连忙翻阅下面提交上来的报告。
南华共和国境内的华人虽然都说着汉语写着汉字,但是来自不同的地方,语言文化上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
特别是最近国内置立了很多来自各地的会馆,让华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更为明显,非常不利于南华共和国的民族大融合。
南华共和国的华人对宗族的认同感也大大的超过了对国家的认同感,特别是中原南方的移民,最近国内各地兴建的会馆就是明显的体现。
南华目前最常见的会馆是地缘性的,是以华人移民共同的原籍地为纽带。包括,台山宁阳会馆、冈州会馆、潮州八邑会馆、福建会馆、上海总会等等。
这些会馆为来自同一个地方的同乡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新移民更快的适应和融入南华的社会,因为语言、饮食、习俗都相同,很容易让新移民产生信任和归属感。同时,这也减轻了南华政府的行政压力。
其次是以血缘为纽带的会馆,以移民同的姓氏或者宗族为纽带。包括,黄江夏堂、陈颍川堂、林西河堂,等等。
因为着共同祖先,宗亲的感情更为紧密,这些会馆还会让新移民和老移民互帮互助,甚至还会帮助新移民管理家乡祖先的坟墓。
最后的是一些业缘性的会馆,日以从事相同职业为纽带,让华人联系起来。包括,南华总商会、中药同业商会、餐饮业协会,等等。
主要是维护行业利益,制定行业规则,交流商业信息和解决商业纠纷。
还有一些方言会馆,因为地缘常常和方言重叠,比如说,广东话、潮州话、闽南话、客家话,所以,用方言来联系的华人也有不少。
最近新成立的南洋客属总会,就是连络全世界客家人的重要组织。
沉磊看完关于会馆的报告后,本能的想要削弱会馆的影响力。
李崇文现在还需要这些会馆、宗族帮南华拉到更多的华人移民,不管是中原的还是东南亚其他国家的。
在早期华人移民海外的艰辛岁月里,这些会馆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的积极性远远大于华人之间产生的隔阂。
在陌生和充满敌意的环境里,早期的华人移民作为异乡人来到东南亚或者其他地方,基本上会面临着语言不通、歧视、甚至人身安全威胁。
单个移民势单力薄,必须抱团取暖,移民和最熟悉的同乡或者同宗团结起来,自然而然的形成会馆这种组织。
会馆为新移民提供至关重要的生存支持,为新移民提供最初的落脚点,为新移民提供当地的就业信息,推荐同乡到需要工人的农场、矿场或餐馆等等。
还会解决华人移民间的纠纷,取代了一部分政府的职能,会馆内部会依据乡规民约来处理华人之间的矛盾。
提供医疗与丧葬服务,照顾生病的同乡,并为客死异乡的同胞办理身后事,安排灵柩归葬故乡,落叶归根。
李崇文决定在这些会馆的上面加一个紧箍咒,让这些会馆的影响力不再扩大。
有了小群体的内部高度信任和组织后,南华政府会在这个基础上形成更大范围的联合。让宗族和会馆的小团结,变成南华共和国的大团结。
李崇文想起日本的谈判团队了,他们来到东南亚已经半年多了。好象到目前为止,他们好象还没有达成任何协议。
沉磊向总统说起日本谈判团队的情况,缅甸现在的情况非常不妙,缅甸的人民民主阵线已经拿下中部的曼德勒,占据缅甸的半壁江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