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1949南征东南亚,海外建国 > 第197章 淞沪来的民族企业家

第197章 淞沪来的民族企业家(1 / 1)

1956年长安(河内)城南淞沪商会

“鸿元,没想到你居然还会来南华,我还以为你回港岛了呢!”刘念智进去会馆后,看到荣鸿元有些惊讶。

他记得这位荣氏家族大房长子,在1949年前,因为担心财产被没收,便将申新四厂的部分设备运往港岛后,便定居在港岛了。

“港岛这几年纺织行业越来越不好做了,特别是中原市场的关闭,我的纺织厂只能倒闭了。”

“我只能来南华看看有没有机会,正想通过淞沪商会了解一下南华的情况,就遇到念智你了。”

“倒闭了!荣兄你可真会开玩笑。”

“我可听说,最近这几年你一直往返淞沪和港岛,生意一定很不错吧!”刘念智可是知道荣鸿元的事迹的。

荣鸿元在港岛一直与淞沪有贸易联系,特别是51年、52年这两年,更是冒着巨大的风险运送物资回中原

“政治太过变幻莫测了!”荣鸿元这几年主动往返港岛和淞沪,除了思乡心切外,更多的是利润太高了。但政治的变幻莫测,让他有些尤豫了,便一直待在港岛。

刘念智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在中原局势尚未明朗的时候,他父亲刘鸿生便决定回去了。

即使年纪大了、身体也有些不太好,但是他还是坚持要回到中原,回到属于他的地方,尽心尽力的帮助兔子建设好他的祖国。

而身为子女的他,却不能留在父亲身边伺奉,只能遵循父亲的指示,留在南华从事航运贸易的业务,至于家族的产业,因为中原政策的限制,未能继承家族那些企业。

“算了,这都过去了。”

“刘兄,你现在从事什么行业?”

荣鸿元对于中原的事情不愿意再提了。

“我现在主要跑航运和生产橡胶产品。”

“航运?”

“你手底下有多少船?”

“我手底下有六艘自由轮,4万2千吨的载货量。”

刘念智给出了每艘自由轮7000吨载货量的数据,如果不是这些自由轮的船龄有些大了,时不时出现一些问题,他都想让每艘自由轮的载货量达到1万吨以上了。

“要是荣兄以后有货物运输的话,我可以给你最大的优惠。”

“好说、好说。”

“没想到,刘兄你有这么大的一支船队了。”

荣鸿元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刘家在南华发展得这么迅速,刘家这是彻底在南华扎下根了。

“哪里,哪里。”

“我这都是小打小闹,比不上包玉刚,他手里可是有着16艘自由轮,名副其实的南华船王。”刘念智谦虚的说道。

他手里这6艘自由轮还是还是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弄到,可是和包玉刚比起来,就有些显得不够看了。

南华政府在朝鲜战争结束后,大量用于移民和运输军事物资的自由轮便被空置下来。

南华政府当时已经没有了庞大运输须求,而且闲置下来的自由轮,光是维护保养就是一笔巨大的财政支出,于是南华政府就把这些自由轮出售给民间的商人。

南华政府一共出售了55艘自由轮,排水量高达40万吨,包玉刚一个人就拿走16艘质量最好的自由轮,而且价格不到原价的一半。

刘念智也是凭借父亲在南华创建时,有过不少贡献,才获得6艘自由轮的配额,大多人也只得到只有2-3艘,而且这些商人都是为南华做出过贡献的,普通商人根本没有机会入场。

“包玉刚,那位淞沪的五金大王?”

“他也来南华了?”荣鸿元没想到包玉刚也会来南华,1950年的时候,他还在港岛见过包玉刚,他还以为对方会和他一样在港岛定居发展。

“就是他,他在1950年就来南华了,听说当时他见了李崇文一面后,便把自己的一半身家都捐给南华政府。”

“这位包船王的可真有魄力,当初谁也不知道复兴军能不能在安南(北越)站稳脚跟,他就把自己一半身家捐出去了。”

“包玉刚现在可是李总统的座上宾,不仅有着南华最大的船队,他前不久还在琅琊(西贡)建了一座造船厂。”

“包玉刚这座造船厂不仅拿到了银行一大笔低息贷款,还得到了南华政府的技术支持,几十个国有企业的外国工程师都调到他的造船厂。”

说到这里,刘念智也想到了自家的橡胶工厂,要不是有南华政府的支持,他也创建不起来这么大的工厂,原料、技术、土地、甚至是资金,南华政府都给他解决了。

他觉得父亲对南华的投资实在太值了。

“刘兄,来南华发展的淞沪商人多吗?”

荣鸿元看着淞沪商会这华丽的装修,想必留在南华发展的淞沪商人,一定有着不错的实力。

“确实有不少。”

刘念智为荣鸿元详细介绍了留在南华发展的淞沪商人的情况。

唐星海,这个和荣家不相上下的棉纺织业巨头,在淞沪地区解放前,便将工厂的部分设备与资金转移到港岛,后迁移至南华,创建了大统纺织厂。

丁永福,这位淞沪印染厂、绸缎庄的老板,在1949年2月变卖全部资产,包括法租界的洋房、印染厂等,之后便前往港岛,后移民南华。

1951年丁永福他用2万美元作为激活资金,在长安城(河内)最繁华的地段开了一间名叫永福楼的餐馆。

之后便迅速扩张,从中原、东番和港岛招揽了大量名厨,现在已经有17家分店了,是南华餐饮界的知名企业。

周宗良,这位淞沪的染料大王,1948年将德孚洋行的资产转移至香港,后移居南华,现在从事染料贸易。

…………

据不完全统计,1949—1951年,从港岛、淞沪地区迁往南华的商人带来的财富,占当时南华社会总财富的1/4以上。

刘念智还知道一些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提及的秘闻,听说复兴军在占领安南后,便开始了疯狂的移民,硬是从八桂移民了700多万华人。

庞大的移民人口彻底压垮了复兴军的财政,而这批来到南华的淞沪商人,就成了复兴军上上下下所有人的目标。

这个时候,包玉刚站了出来,和现在南华的总统李崇文进行了会谈。

没人知道他们谈了什么,但是在一天后,包玉刚就捐出了他的一半身家,三天后,以包玉刚为首的一批淞沪商人也纷纷捐出一部分身家。

刘念智觉得,如果不是鹰酱的援助及时送到,以及李崇文讲信用,能压制手底下的官兵,说不定包玉刚他们早就被吞得一干二净了。

荣鸿元听到这里,就放心了,有这么多熟人在,在南华发展难度应该不会很大。

“我打算在长安城和海防港分别建一座面粉厂和一座纺织厂。”

“刘兄,你有什么建议吗?”

荣氏家族是近代中原最大的民族资本企业集团,主营面粉、棉纱,号称包揽华人的衣食。

荣鸿元准备从熟悉的产业入手,稳扎稳打。

“鸿元,纺织厂可以考虑,面粉厂就算了。”

“而且,长安和海防不适合你这样的新人。”

“南方比较适合你,不管是在琅琊(西贡)还是雒阳(金边),都有很大的机会。”刘念智说道。

“刘兄是担心原材料的问题吗?”

“这点你可以放心,我已经了解清楚了,南华已经将谅山郡同登县作为和中原的贸易口岸了。”

“荣家在中原还是有些影响力的,出口一些原材料,为中原赚取一些外汇,还是可以做到的。”

中原以坠机事件为突破口,打开了贸易信道,同登—友谊关正式成为双方的贸易口岸,主要负责双方的贸易和处理侨民的问题。

目前南华和中原还可以以物易物的贸易方式进行原材料贸易。中原主要向南华出口中药材、茶叶、棉花、铁矿石等,而南华主要出口橡胶、化肥、农药、钢材等。

但是,刘念智觉得这个贸易口岸的情况是极不稳定的,鹰酱已经在同登县设立了办事处,还打算创建一座大型广播电台。

只要双方关系一紧张,这个贸易口岸就会随时关闭,这也是南华和中原为什么只进行简单以物易物贸易的原因。

“不是,原材料解决了,还有其他问题。”

刘念智解释说道,即便荣鸿元解决了原材料的问题也不行,南华的面粉太便宜了,根本没有多少利润。

南华现在的面粉已经彻底被鹰酱的粮食拢断了,他们把价格压得非常低,政府对面粉的进口也采取拉低关税。

“还有,在北方发展,恐怕没有港岛那么自由。”

“在北方,南华政府对于工人的情况可以说是非常关心的。”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病娇女帝强娶我,气得师尊黑化了 土匪帝皇 从火影世界开始长生 穿书女配重生搞钱逆袭 隋未:我穿越皇孙,携系统复隋 影视:肆意人生 高考后我拎古剑,锤爆了幕后黑手 学长,这里不可以 古代逃荒,华夏全民教我做神女 穿越千年重生,双生记忆杀回侯府